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7年8月21—26日,李鹏总理先后访问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同两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举行了一系列会晤和正式会谈,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地区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李鹏总理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别发表了《发展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和《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演讲。马、新两国政府和舆论高度重视李鹏总理的访问。现将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两份华文报纸8月22—28日的有关评论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重要成果 认为白中两国有“相似的意识形态”,“巨大的双边利益”。两国关系现状令人“满意”,前景使人“乐观”。白“高度重视白中友好关系”,完全支持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尊重中国的内外政策,把与中国的合作放在“优先”的地位。称李鹏总理的访问能为白中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白俄罗斯将热忱地接待这个伟大国家总理的来访。我对白中关系现状表示满意,对两国关系前景表示乐观。”  相似文献   

3.
1994年4月18~29日,李鹏总理率领有大企业公司领导人参加的政府代表团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与各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地区和国际问题坦率交换了意见,签署了政治、经济、交通运输等领域一系列政府间条约和协定。随团企业家与各国企业界人士广泛接触和谈判,签订了许多投资与经贸合作的具体协定和意向书。李鹏总理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我对中亚政策的4项基本原则、与中亚各  相似文献   

4.
1995年10月23—25日,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理朱马古洛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分别同朱进行了友好和内容丰富的会谈。双方签署了中吉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两国政府进出口质量保证协定、中国国家教委和吉尔吉斯斯坦教育科学部1995—1999年教育合作协定等文件。除北京外,吉总理一行还去上海等地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5.
2月11—13日,俄罗斯总理祖布科夫率领庞大工商代表团进行他就任总理以来的首次访印。在三天访问中,俄印双方确定了今后"重点领域"的合作框架,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访问取得了满意成果。新闻媒体对祖布科夫在俄大选前匆匆访印更是纷纷发表评论,认为俄欲通过此访改变目前俄印关系出现的"微妙"状态,为新政府进一步拓展俄印关系铺平道路。这不仅有利于俄印关系的长期发展,也是俄推进亚太战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印度总理拉奥于5月14~21日访问了美国,这是冷战后印度总理首次访美,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印美关系的改善。 一、访问背景 冷战结束以后,南亚地区以印苏、巴美各为一方的“四国双对抗”的格局不复存在。在这种情況下,印美关系虽然不再受冷战框架的制约,但由于双方战略利益不同,两国关系一直比较冷淡。美国不断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对印度施加压力,印美关系严重倒退。特别是1993  相似文献   

7.
印度总理拉奥于6月28日~7月2日访问了俄罗斯,这是冷战后第一个访问俄罗斯的印度领导人。访问期间,拉奥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等就双边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合作等问题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11个文件和协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拉奥此行对印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美战略竞争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而东南亚国家也在密切关注和把握中美竞争带来的影响。缅甸自独立以来奉行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但是,它的中立主义原则在实际外交实践中有时出现摇摆,因此理解缅甸选择的深层逻辑显得尤为重要。在缅甸政治与对外关系的起伏中,缅甸对中美竞争的认知和反应,很大程度上被中美缅三角关系的变化所左右。尤其在2021年军人再次接管国家政权后,缅甸问题再度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交涉议题之一,导致缅甸在观察和评估中美竞争对其影响时的内外参数发生变化。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未来缅甸政局如何演变,缅甸会继续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努力寻找平衡位置,既想与中国合作获利,又试图利用美国制衡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1994年8月3日上午,缅甸联邦驻昆明总领事吴温昂(U WIN AUNG)和领事吴山伦(U SAN LWIN)应邀访问了我所,在愉快、友好的气氛中与我所部分研究人员就加强中缅双方学术文化交流以及缅甸的“人权”和禁毒问题进行了座谈。我所所长陈吕范研究员向客人介绍了我所对东南亚,特别是对缅甸研究的情况。吴温昂先生听后表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1月4日—12月5日,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乔石委员长分别出访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委内瑞拉、智利、巴西、意大利、伊朗、土耳其、约旦、越南、老挝等国。在这一系列访问中,我领导人分别同上述国家政要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访问期间共签订了27个重要协定。取得圆满的成功。现将欧亚及拉美主要领导人的反应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1991,(4)
10月17日下午,以缅甸仰光大学图书馆馆长吴丁貌伦为团长的缅甸图书馆代表团一行四人专程到我所访问。我所副所长贺圣达、胡华生以及缅甸研究室、图书资料室的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1991,(3)
以仰光大学历史系教授吞昂钦为团长、仰光大学历史研究所行政负责人杜尼尼敏等为团员的缅甸历史学家代表团一行5人,在应国家教委的邀请访问了北京大学之后,于6月3日来我所访问。 我所领导及缅甸研究室全体成员与缅甸历史学家代表团举行了座谈。座谈会上,我所所长陈吕范研究员介绍了本所的发展情况。缅甸历史学家代表团团长吞昂钦教授介绍了缅甸历史研究的中心——仰光大学历史系暨历史研究所以及缅甸目前的历史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我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罗豪才率领的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泰国并参加了“中泰文化和经济繁荣研讨会”,之后又访问了缅甸。此行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  相似文献   

14.
缅甸的军人集团当前处在一种“拒不承认现实”的状态。彤从半个世纪前的所有估计数据来看,缅甸本来应该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富裕的国家,而它现在却是最贫穷的国家。军人集团完全拒绝公开承认缅甸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使外界的观察家大为震惊。更严重的是,它烦扰甚至折磨了那些了解内情的人。但这种“拒绝承认”比起军人集团那种过分简单化、自私自利的“不做出公开反应”(对于国内和国际上对缅甸及其人民所面临的危机的担忧,它也同样麻木不仁),也许要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普遍关注。作为中国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缅甸总体上反应比较积极,但具体行动不多。缅甸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对于中国而言,是中国想要塑造周边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举措,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缅甸自身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是缅甸发展的一大机遇,缅甸可以借此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对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政经合作,缅甸社会普遍担心安全利益受损、中国在缅影响力过大等。中国在缅甸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双边之间的认知差异,做好增信释疑工作,促进双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开展对日舆论斗争体现出公共外交的诸多新特征。在中日关系当前特定发展阶段和特殊国际环境下,舆论斗争将成为中日政治斗争的重要战场。要处理好中日之间的相关矛盾,就必须处理好法理问题和话语权问题。中国的对日舆论斗争要从抢先定调、大量发声向议题设置的新阶段转变,利用公共外交营造有利局面,维护核心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7.
泰国《曼谷邮报》2月27日发表专栏文章,就泰国政府对缅甸军政府的政策作了剖析。文章称,泰国的对缅政策由总理办公室、外交部、内务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制定,但长期来从未一致过。一般认为,总理办公室和外交部更同情缅甸的民运。因此,外交部常受到其它各部门指责,缅甸军政府也对它颇为不满,竭力削弱其在缅泰关系上的作用和影响。1993年9月泰国外交部长访缅没取得任何成就,而泰国军方人士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分别访缅却大获成功。泰国内务部在决定对外政策上的影响也由于差瓦利将军政治上的失落而急剧下降,使泰国家安全委员会可以畅行无阻地把其对缅政策作为国家外交政策加以推行。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86,(3)
“缅甸”在缅语中音为“mima”,中文译为“缅玛”。“缅玛”一词最早见于公元1190年镌刻的古体缅文碑铭上。“缅玛”一词的来源与佛教有关,是从佛教中“梵天”一词变化而来。“梵天”一词的缅语读音为“bima”,中文音译为“别玛”。天长日久,读音渐渐由难趋易,“别玛”读成了“缅玛”。“缅玛”再进一步变化,到近代缅甸人称自己的国家则为“勃玛”了。“缅玛”和“勃玛”,音近义同。在书面文章中用“缅玛”多,在口语中用“勃玛”多。缅文“缅玛”中的“缅”为“敏捷、疾速”的意思;“玛”为“坚硬、强壮”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际舆论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认知中出现了中国过度自信说、中国和平崛起说和中国和平崛起不确定论三种观点。不同认知背后反映出权力政治、国内政治和利益攸关方三种不同的观察视角和解释逻辑。要读懂中国,国际社会应在多维度的统一中认知中国,既要从时间维度看今日之中国,也从空间维度看世界之中国,还要从实践维度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演变中看变化的中国,更要在换位思考中去理解中国。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对缅甸的制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9月军人政权上台以来,缅甸受到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对缅甸实施过制裁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包括美国、欧盟(英国、法国、德国等还有单独的制裁措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后来日本很快放弃了对缅制裁,只有美国和欧盟以及加拿大等国长期坚持对缅进行制裁,尤其是美国的制裁随着缅甸局势的发展而日趋强硬和具体,针对性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