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线》1962,(9)
商业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战线。在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时,我们应该加强商业战线,做好商业工作,使它更加适应和促进生产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服务。社会主义商业是整个国民经济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结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地区和地区,部门和部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从整个国民经济看,毫无疑问,生产是决定的因素,不管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还是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着重要时代价值:一是以人为本适应了人的本性需要,表征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尺度, 开启着它的深层动因;二是以人为本正确把握了个人需要与人民群众需要的联结,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惟一宗旨,并以此规定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科学价值取向;三是以人为本在目的与工具统一中努力寻求现实力量,自觉坚守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推进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3.
创意农业消费时代阔步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通过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过程中,以及在农业节庆活动、农业电子商务活动、农业总部经济活动、农业审美活动中进行生产创意、生活创意、功能创意、科技创意、产业创意、品牌创意和景观创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创意农业美学经济时代的消费呈现出情感和个性需求上升,消费者的自主参与和文化环保等意识增强的特点。相比汽车、住房消费,创意农业可以长期有效地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多数人对创意农业有着极大的渴望,创意农业消费正在逐渐渗入中国百姓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联结生产、生活、流通、分配、消费诸多环节,已经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依托,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兵团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全面推进兵团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产和生活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的指导思想是:生产和生活必须兼顾,重点放在生产上。这就是说: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既反对只顾生产、不顾人民生活的偏向;又反对脱离生产发展的实际水平,对生活提出过高的要求。这里涉及积累和消费、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人民当前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告与市场营销密不可分,是一种社会行为,承担着特定的道德责任。广告道德只有建立在科学的消费观之上,才能引导公众的正确消费,促进公众身心的全面发展,真正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广告的目的是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因为消费是生产的完成,没有消费便没有生产;同时,消费还为生产创造出新的需求。但消费有科学的消费和不科学的消费之分。科学消费是指消费者对自身的各种需要进行理性分析之后,从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出发,从而产生的理性购买和理性使用的消费。它表现…  相似文献   

7.
段秀萍  李岩 《新长征》2011,(11):11-13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粮食生产的有生力量日益减少,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逐步显现。虽然从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产丰收,但粮食生产难以适应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在社会建设不断发展,占用耕地需求量大的情况下,保证95%的粮食消费国内自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活力源泉——适当的积累和消费窦店从一个默默无闻贫穷落后的乡村,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致富先进典型。回顾这些年来所走过的道路,窦店的干部和群众深深体会到:发展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诸种比例关系,尤其是积累与消费关系。因为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处理得是否合适,关系着整个经济发展有否后劲,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是否高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能否提高。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消费指的是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与标准的各种资源及其产品与劳务的使用、消耗过程。两型社会消费蕴涵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两型社会消费是两型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高层次消费活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对两型社会消费的综合要求,两型社会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消费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是一种特殊资产,它能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提供多种有价值的服务。保护好消费生态环境,可以减少无效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并为可持续性消费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十五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作艰苦的努力,必须竭尽全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理消费。人民生活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收入水平。二是生活质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收入水平是生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收入水平,才能保证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因此,首先必须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在全社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防止和纠正脱离我国国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1)
生态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生态需要最终通过对生态产品的消费得以实现。生态产品是通过自然界和人类劳动提供用来满足人类生态需要的产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四环节原理,将生态化的原则渗透在各个环节,是解决生态需要满足的基本路径。社会生产过程的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生态需要的满足路径就是生产生态产品,公平分配生态产品,交换和消费生态产品;实现这条路径,我们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满足生态需要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交换方式和消费方式,即采用清洁生产、生态公平、绿色交换和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盛行对世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消费,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也就不需要人类进行生产。从这一意义上说,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当然,人类的消费水平受着生产力的限制。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也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人类的生产力有限,生产的目的只是满足人们的自然需要。对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物质性的消费,消费的是商品的物质使用价值,满足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在此之后,情况就不同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化的推进,首先在美国,然后在其他国家,人们对食品、衣物、住房等的自然需求得到了满足,出现了商品过剩以及经济危机。此时,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卫生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肉类食品消费中,猪肉占的比重高达65%,是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的菜篮子骨干商品。为保障消费者的食肉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肉品的消费需求,石家庄市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坚持以人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消费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物质的消费与文化的消费有同有异,文化是人的物态化活动,自然带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质,但文化品的所谓"消费"还有其自身特性,比如读完一本书不等于从物质上“消费”了这本书,故而文化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文化品的有效接受,在于使受众在这个接受中提升文明水准,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获取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反对官僚主义作风,是这次整党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指出:“整顿作风,就是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反对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由于我们党执政多年,在国家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大批的党员担负着各种领导职务。而一部分党员又不能正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生产发展了,经济繁荣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了。但是,有些同志却忘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办起事来,总是大手大脚,不量力而行。在生产和生活、积累和消费的问题上,不讲效益,只讲消费,以致出现一些生活改善高于生产发展的情况。对此,我们必须继续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对保证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的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和全省人民生产生活的命脉。公司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使命。公司认真践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宗旨,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企、以德育企,围绕党建"一抓二强三提四践",稳步实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呼声此起彼伏,消费作为现代化生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美好生活需要的具象载体,其结构亦已发生诸如中高端消费崛起、自主消费场域弹性扩容、文化资本消费渐趋繁荣、绿色共享嵌入消费惯习等维度的转变。同时各类变化正受到居民收入提质增速、消费实践与制度二重互构、时空抽离解绑消费壁垒、中西方文化碰撞引发消费交换异化等因素影响。因而,着手从优化商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共同腾飞以及共筑消费实践索引性规范等方面出发,尝试探寻符合我国现实消费国情的创新路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看,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两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但就具体实践而言,如何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在处理这个关系时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甚至用压低消费的办法来追求高积累,结果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