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三峡工程所创造的一系列世界之最中,库区百万移民大搬迁这一“最”倍令世人瞩目: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程移民,相当于动迁一个小国的全部人口。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这一百多万人既要按照三峡工程的施工进度限期搬出,搬出之后还要安其居、乐其业,脱贫致富奔小康。这项工作的牵涉面之广、难度之大、时效性之强,实属一项世界级难题。因此,李鹏总理一再强调,“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 这组专题,全面介绍了移民工作的进展情况,对人们所关心的库区环境容量、移民资金的到位及管理和使用情况、搬迁移民的生活生产情况作了全面的报道。三峡移民工作的顺利展开,既反映了我国政府和人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齐心合力办大事的气魄和行动;也是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福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有了这两个根本前提,搞好移民工作,夺取三峡工程的胜利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瞭望》2010,(38)
<正> 1985~1992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进行搬迁安置试点。1989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重新编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坝高为185米,蓄水位为175米。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据设计方案,三峡工程实行"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以1985年数据统计,淹没区人口72.6万人,推算到2008年,规划迁建安置的总人数为  相似文献   

3.
经过10年努力,三峡工程重庆市万州库区二期移民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绩。2004年重庆市万州区移民局确定了7项工作重点: 攻克难点,圆满完成外迁任务。巩固对接成果,深入做好外迁移民思想稳定工作;兑现外迁移民补偿,帮助移民妥善处理债权债务;做好移民建房  相似文献   

4.
后三峡建设发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纲要的实施可以看作一个信号:经过17年的移民搬迁建设,三峡库区正迎来后三峡工程时代建设发力期经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五年规划纲要》日前开始全面实施,纲要对未来五年支援库区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进行了部署。在百万移民搬迁安置基本结束、三峡工程即将全面完工之际,纲要的实施可以看作一个信号:经过17年的移民搬迁建设,三峡库区正迎来后三峡工程时代建设发力期。  相似文献   

5.
金敏 《瞭望》1995,(25)
三峡四川库区:建设新的家园金敏三峡库区移民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库区移民的重头戏在四川。不久前,记者从重庆出发,过程增、穿巫峡,走遍了三峡四川库区10多个县市,亲眼目睹了库区人民以三峡工程为契机发展经济,建设新家园的动人场景。八年试点,探索开...  相似文献   

6.
潘倩昀  潘星宇 《学理论》2013,(15):59-61
自三峡工程建立以来,三峡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在三峡工程的成败中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三峡移民而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不言而喻。1993年来,三峡工程全面开展移民搬迁工作,迄今已经20年,共有上百万人远离故土。相关数据显示,约14万人迁到沿海或中部省市,其中广东省便接纳了来自三峡的移民1985户共7009人,这批移民全部来自重庆市巫山县。生活环境的不同、文化融入的困难以及对故土的怀念,造就了三峡移民不可磨灭的乡土情怀,并且导致了近年来的移民返乡现象。  相似文献   

7.
关注移民     
程青 《瞭望》1997,(12)
长江三峡工程是1992年4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项审议批准的我国迄今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三峡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直接关怀三峡工程的建设。 大江截流在即,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线以下的地区将被淹没。三峡工程最牵动人心的是百万移民。历时十多年,搬迁百万多,这在历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离开祖祖辈辈的栖息地,后靠的又是土地贫瘠的高山陡坡,移民往哪里搬?他们将来的生存条件怎样?难处确实很大。所以有这样一个说法: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而这句话的背后,又是有着许多沉甸甸、说不尽的内容的。 最初站在三峡移民第一线的是四川和湖北两个省份。而当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重庆直辖市及其所辖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成了移民任务最重的区域。重庆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三峡工程建设并统一规划、妥善安置好库区移民。 有一个将自己工作和命运与库区人民联系在一起的人,在1996年12月23日到重庆市出任副市长,他就是原四川省分管移民工作的副省长甘宇平。从副省长到副市长,甘宇平做的还是移民工作。他说三峡库区他走过70多趟。他说移民的命运牵动着他的心弦。  相似文献   

8.
移民问题素有“世界难题”之称。当湖北省政府将1004名三峡移民的安置任务交给潜江市总口农场时,这个农场的各级党政组织和职工群众就与这一“难题”有了不解之缘。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细致工作,他们用爱心为移民建造了新家。  相似文献   

9.
《瞭望》2010,(38)
施国庆是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移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移民和社会学顾问,国际移民网络两个创始人之一;曾参与审查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规划设计,长期进行三峡移民安置实施的实地调查研究、政策分析、外迁移民评价、实施总结评估等工作。就三峡移民工作问题,他日前为本刊写作专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三峡大坝已经全线建成,百万移民已经基本完成,蓄水将至175米,主体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如今进入了检验成果的时节。但是,三峡建设并非一劳永逸,着眼于即将到来的后三峡时代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三峡工程的论证期较长,建设期也较长,这使得当地错过了一些发展良机。三峡工程建设完毕之后,中西部准备承接产业转移之时,库区却受制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要素不足,缺乏自我积累和造血能力。安稳致富,增强产业,保护生态,是后三峡时代摆在库区干部群众面前的三大任务。高山峡谷,土地贫瘠,生态脆弱,本来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普遍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根据三峡工程建设规划,三峡水库175米蓄水以后,最终淹没库区耕园地36万亩,移民安置区内的城集镇、居民点、工矿企业及基础设施复建占用7万亩耕园地,加上近几年库区城镇建设、地灾治理、工业用地,库区丧失的耕园地总量达45万亩以上。地无三尺平,房屋挂山腰是库区的真实写照。库区腹心地带的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等地尤为突出,沿江地带基本找不到可用土地。耕园地严重不足使库区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6,(42)
最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移民开发局局长漆林同志就三峡移民的有关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记者:有人担心,三峡库区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来就地安置三峡移民,而有些移民又不愿意外迁,政府打算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漆林:首先我要介绍的是,党中  相似文献   

13.
在走访库区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大多数库区移民搬迁后到后期扶持启动之间,长达数年甚至10多年的时间里,要防止因政策缺陷而导致扶持工作中期“断档”,影响库区发展和稳定。据了解,国务院颁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即 74号令)将水库移民工作划分为前期和后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移民搬迁安置结  相似文献   

14.
中南海心系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本刊记者金敏重庆日报记者蒋蓓蓓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按计划顺利实施,令人激动的大江截流即将开始。作为三峡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库区百万移民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多次到三峡库区考察,对...  相似文献   

15.
西南山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国家为了保护西南山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西南山区的部分地区将“退耕还林”与扶贫结合起来,实施了“生态移民”或异地扶贫,但仅限于省(市)内安置。把部分“生态移民”从西南各省(市)外迁到东部,还有没有展开。西南“生态移民”外迁不但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刘刚 《瞭望》2001,(46)
从古到今,移民都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人类行为。百万移民对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五龙治水”的移民管理体制需要完善,相关法规和现行移民政策不衔接的状况需要调整传统的移民安置扶持思路在不少库区已经发生转变,但有关移民管理体制和机制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移民安置与创业? 这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走访库区和各级政府部门听到的最迫切呼声。据了解,省级移民管理机构直接对  相似文献   

18.
五年前,重庆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中央交给重庆“四件大事”:按期完成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任务;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温饱问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五年后,重庆以崭新的面貌崛起在中国西部  相似文献   

19.
刘刚 《瞭望》2002,(23)
从去年开始,三峡游客在青山绿水间常会看到一道特殊的风景——沿岸的135、175水位线标识和库区蓄水倒计时牌。按工程进度计划,三峡将分三期蓄水至海拔175米水位。明年6月1日,三峡工程将正式开始蓄水至135米,三峡600多公里的库区水位,大部分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于是,一个巨大的疑问浮出水面,库区蓄水会给三峡旅游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20.
深圳信息     
我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初见成效我市对口支援三峡工程起步较早,措施落实,卓有成效,受到国务院、广东省和三峡广东区肯定。我市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始于1992年,市政府对口支援三峡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领导已先后八次赴三峡库区考察,共落实对口支援项目十余项,其中有八项已经实施,累计投资2ilo万元。其中:基金会投资1060万元,企业投资1050万元,均取得了初步成效。香港业内人士对“深圳地产新措施”反应好最近,深圳市在低迷的房地产市道中,为活跃市场,推出了七条措施,香港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六条措施的出台是十分必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