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链接     
刘琼 《民主》2005,(9):48-48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杨健强介绍,今年,国务院审议通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召开“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使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有了突破性进展。该《规划》提出的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地中等或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国能否养活自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作为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过去成功地养活了自己,这对仍有8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世界而言,无疑是一大贡献,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是,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3.
徐文震 《党政论坛》2013,(23):56-5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有了新的发展。上海市松江区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积极探索粮食家庭农场这一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并取得了生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改善的良好成效。从“松江模式”发展看,解决好三对矛盾是实现我国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实行粮食合同订购制是改革粮食统购销体制的重大步骤。这一改革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效,也面临新的难题。本文指出,我们过去低价格大数量统购粮食的目的在于满足平价大数量统销粮食的需要,没有统销也就谈不上统购。因此,要真正解决统购统销的弊病,只改革统购体制是不行的。买践证明,如果统销量不变,减少统购数量就意味着啬加财政补贴,而各级政府目前均无力负担如此巨大的支出,结果势必出现“把订购当统购”的局面,并使议购也变成“第二任务”。本文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改统购为合同订购的必要性。 本文指出,解决粮食问题应取“稳住一块,搞活一块”的“双轨制”战略。具体方案是:占粮食总销量百分之六十七的居民口粮、军粮和救灾用粮稳住外,其余的平价统销粮分几年逐步减削,并将“减销”权下放地方,以分散决策风险。  相似文献   

5.
闲话温饱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三部曲的第一部:解决全国人口的温饱问题,经过十年改革开放,已经基本实现了。“温饱”这两个字,在许多不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国情的人看来,也许太平常了,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这算得什么呢?然而对经历过旧时的苦难、了解中国过去的人来说,这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从未实现过的理想。以往老百姓盼望的“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被封建史学家描绘得美妙无比的“太平盛世”,究其实,也不过是大部分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然而这种“盛世”在古代少见得很,而近代中国的100多年,战乱连年,灾荒遍地,老百姓活命求生而不得,还说什么“盛世”和温饱!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农村发展战略是深 深扎根于中国现实国情基 础上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的根本问题。由于建国后历次“左”的失误,到1978年底,中国广大农村,仍有几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这不能不引起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高度关注。邓小平复出以后,以其高瞻远瞩的目光考察了中国的现实国情,敏锐地抓住了农村问题这一关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重要环节,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提出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大战略,从而为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及整个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问题指明了正确…  相似文献   

7.
一、信贷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现在对扶贫工作有很多提法,如“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治愚”等等,但从解决温饱的实际看,还是得资金先行。没有资金的投人,解决温饱问题就肯定会成为一句空话。另外,虽然需要社会广泛的参与扶贫,并且确实已动员起社会力量扶贫。如“文化扶贫”、“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但扶贫攻坚毕竟是政府的责任,社会参与扶贫只能是补充。而代表政府拿扶贫资金的只有财政和银行两家。从当前国情和发展趋势看,国家将越来越系统地运用银行信贷扶贫。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将原来由人民银行、农业银…  相似文献   

8.
耕地、人口、粮食——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三大因素谌民柴在建设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中,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解决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耕地、人口和粮食问题,这是三个彼此相关并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地...  相似文献   

9.
199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从1994年到2000年,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到本世纪末,我们解决了8000万人的温饱问题后,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生存权这...  相似文献   

10.
尽管西部还有不少地区依然 在为扶贫攻坚而殚精竭 虑,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追求,也开始有了“星星点灯”式的努力。2001年才基本解决温饱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就是一个缩影。 临夏州所辖7县1市中,7县仍被国家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65元以下的人口有87.23万人,农村贫困面为52.19%。临夏州扶贫开发办扶贫科科长李恒生说,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国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200元,以此来衡量临夏州,可以说,全州目前还处于稳定解决温饱阶段。 但一些发展迅速的乡镇,小康建设已出现“星星点灯”局面。 永靖县刘家峡镇刘家村村民刘光林在家里办起了“星期六闲  相似文献   

11.
基诺族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山区。“基”是舅舅的意思,“诺”是后代,可称为“舅舅的后代”,也可叫做“尊敬舅舅的民族”。一九七九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基诺族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单一民族。有人口10284人,农业人口9585人,有7个村公所,45个自然村。农村改革九年来,基诺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走上了发展商品生产的道路。摆脱了饥饿贫困,开始走向温饱和富裕。一九八七年全山区农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土地资源短缺、经济基础薄弱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以食为天",解决亿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历来是一项最迫切而又难度极大的任务.在旧中国,由于封建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广大农村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民不聊生,缺吃少穿.解放后,党和政府在领导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以后,以极大的努力来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但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许多年内,由于"左"的思想的束缚,把多种经营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来批,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使农业不能跳出单一种植业的小圈子,八亿人口  相似文献   

13.
到村到户是扶贫开发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大面积贫困人口普遍受益,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从1986年开始政府对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扶持政策,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基础建设,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帮助农民发展种养业等措施,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一大批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到1993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不仅数量减少到8000万,贫困人口的分布同前一阶段相比也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特点,这个时候单靠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靠某项制度的改革来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不可能的,靠区域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人口问题则是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之一。西部地区人口问题解决得好,就会对西部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带来巨大压力。如何抓住西部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重视和解决人口问题,事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不能再陷入人口误区    人口问题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并非为所有人所认识。    首先是在舆论导向上,过多地宣传和强调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认为人首先是生产者,发展西部经济,需要有相应的人口数量作保证。    其次是一些党政领导尽管认识到…  相似文献   

15.
30年前滁州市的“大包干”,打响了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这一创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迅速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随着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城市改革和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农村出现了部分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集体经济薄弱、奔小康步伐不快的状况。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组织、促进发展,成为当时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重要课题。滁州市委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采取“一联一包双挂”的办法对全市后进村、  相似文献   

16.
吴敏 《瞭望》1999,(39)
中国消灭贫困的历史性成就是世界奇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价中国扶贫取得“全面成功”全国超过95%的农村人口解决了温饱,其中大多数人过上了富裕文明新生活20年来贫困人口由2.5亿降至4200万,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降至4.6%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全面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之前三十年,中国人民为温饱而奋斗,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努力,城镇居民总体水平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8年的42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  相似文献   

17.
经过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多年来的扶贫努力,我国年人均收入300元以下、人均有粮200公斤以下的人口,已从1985年的1.25亿大幅度下降,但截止到1995年底,我国农村仍有6500万人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消灭绝对贫困,仍然是我国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经济发育程度低,经济实力薄弱,几乎没有什么自我发展能力,如果放任自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改革大潮,延安人民要不要继续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抓住机遇,敢闯敢干,发展自己呢?回答是肯定的.延安的开发离不开延安精神,延安的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延安人民的艰苦奋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延安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改革开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七五”期间,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的战略目标,粮食自给,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和其它地区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延安地委、行署就此提出了到  相似文献   

19.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口发展观。为此,首先要完成一个认识上的转变,即从“人口增长的视野”转变为“人口发展的视野”。过去我们一般是“从数量谈人口”,现在我们必须转变到“从发展谈人口”。为此,必须正视我国现行生育政策下人口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深入研究,努力防范并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社会朝着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潘燕 《瞭望》2007,(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下解决民生问题,就要用好“有形”和“无形”两只手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民生问题再次凸显。所不同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民生问题是以解决温饱为核心,人们用市场经济的新思路、新办法,打破了旧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从而使“菜篮子”、“米袋子”迅速地满起来、鼓起来;而今,人们关注的民生问题,更多的是温饱解决后以小康为标准的民生要求,追求的也多是公共领域的公平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