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的深入,行政规范性文件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法治问题.由于200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对行政规范性文件没有作出任何具体规定或导向性规定.  相似文献   

2.
行政规范性文件与制定行政法规、规章都是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但有本质的区别.我国长期的行政实践证明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极其必要的,法律也授予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职权.同时法律规定行政活动必须适用行政规范性文件,这与依法行政在本质上并不矛盾,但在实践中存在因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违法,导致依据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现象.要保证适用行政规范性文件与依法行政的统一,就必须依法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3.
党内规范性文件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内法规共同成为党内治理的重要依据。与党内法规不同的是,党内规范性文件的"溢出"效应显著,在规制事项上已超越党内事务,与国家法律调整范围发生了交叉重叠,此为转化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二者不同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党内规范性文件与国家法律必将和而不同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共同致力于党内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一体化实现。"精化"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国家法律体系构建、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结构三重转化的价值说明,党内规范性文件向国家法律转化既必要也必须。在转化的过程中,有限转化原则、合目的转化原则和临界转化原则是转化需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此外需对党内规范性文件转化为国家法律的种类进行适当划分,对转化程序做出专门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自清末法制改革至今的一百余年来,法律移植从未间断,法律移植所带来的西方式法制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冲突一直困扰着国人,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法律移植中程序倒置带来的脱序。为了摆脱这种困扰,法律教育改革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应该改变普法教育的重心,由守法义务教育向权利教育转移,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其次,法律教育应该把培养公民的法律情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避免法律意识形态漂浮现象。第三,要改革法律职业教育,加强法律思维训练,培养与西式法制相适应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自由     
第一,法律反映自由。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这种意志不是“自由意志”或“任何意志”。它是由统治阶级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总是从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扶持和保护对其有利的事物和现象,排斥和打击对其不利的事物和现象。马克思指出:“法律只是在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变成有意识的国家法律时才起真正法律的作用……它是人的行为本身必备的规律,是人的生活的自觉反映。”也就是说,法律是统治阶级站在维护其利益的立场上认识和利用必然,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人们的行为制定的规范。自由也不是一种任性,也是被认识和被利用的必然,所以法律所作出的规定必然包含着自由。所以,马克思认为,“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手段,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手段一样。”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诞生后,作为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对文面格式陆续做了重大改革。1951年9月26日,中央办公厅通知全国,今后发电报发文件必须加拟标题,以使文电开宗明义,举目即知该文电的主题。此是新中国任何公文都有标题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政府机关中“三多”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之一就是文件多。文件多,若都有制发的必要,都能充分得以利角,倒也无妨。问题是,多如“山”一样的文件,有些根本没有制发的必要,即使有制发必要的文件,也未能全部充分得以利用。一些有效文由于制发、周转时间长而失去其有效性,更有好多文件制发以后,领导过目就算完事大吉,根本没有利用价值,有的甚至无人过目,致使许多有效  相似文献   

8.
相当一部分法律工具主义论者在对法律信仰的虚幻性进行批驳的同时却因过分张扬法律的工具性而走向了另一极端.法律既具有工具性,又应被信仰,只是层面不同而已.综观古今中外,法律制定与颁行的首要目的无不在于维护其社会秩序及顺导人性之“善”、“恶”.过分张扬法律工具主义势必与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之精神产生强烈的冲突,因而,以法律工具主义的极端化思想推行法治,只会堕落为赤裸裸的权力政治.基于此,为使法的信仰强盛起来,必须加强法律权利之完善及执法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9.
即将来临的21世纪,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新开端。不言而喻,广泛、复杂、深刻的知识经济活动,同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应该被纳入稳定、有序的法制轨道,通过法治,以更好地实现这一活动所欲实现的目的,抑或经济目标或社会目标。据此,需就知识经济时代的法制建设问题,作一概述性或原则性的探讨。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法律机制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特殊经济形态,正在或将要以崭新的国际分工方式、频繁的国际产业大迁移、无处不在的全球信息网络化等,将整个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任何欲跻身于发展知识经济行列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制度深刻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法律制度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确定产权,确定经济交易规则,构建经济组织体系,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在目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时期,必须注意做好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法律制度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 任何社会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一定形式的社会规范,社会就是依靠种种软的硬的、有形的无形的规范,把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提供给个体成员,以此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政策和法律同属于社会规范体系,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方面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控制和维护社会发展。因此,政策和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高度的一致性。 首先,政策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决定于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这个  相似文献   

12.
市场法律与道德陶红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建立完善起来。在这种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法律观也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但有些变化却背离了社会主义的轨道,崇尚资本主义的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贩毒、吸...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具有绝对的权威,每个人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法制社会,不仅是个人行为受法律规范,政府行为也同样受法律约束。要使人们知法守法,法律的效用在于执法过程申树立起来的法律信用。如何通过执法建立法律信用,则必须在执法过程申保证法律能够保护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高素质的执法者是树立法律信用的关切点;执法必须恒常;执法必严。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在这样的大形势、大背景之下,谁也不敢公然对抗法律,谁也不敢公然拒绝法律,谁也不敢公然漠视法律。但是,不要忘了这样的事实:新中国是从封建社会走过来的,是一个"权力情结"很重的国家。据《半月谈》第23期报道:以往,县乡基层政府不管是推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应对群众诉求,不少政府官员都习惯靠行  相似文献   

15.
何如一 《学理论》2009,(26):156-157
高职法律教育应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法律职业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并对此进行法律职业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法律经济学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法学思潮之一,其运用经济学的实证方法,分析了法律与道德的制度共存、相互支撑和功能互补等共存与律动关系,提供了一种解析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崭新而又具体形象的理论智识和研究方法,对我们深入理解和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52年北京市高校院系调整前后,面对纷纭复杂的局面,中共高层一直认为各高校的中共基层组织还是显得不够强势。1952年底一次中央政治局会上,认定北京高校“思想上乱,组织上乱,党忙乱”,决意成立市高校党委会,  相似文献   

18.
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执法中法律依据的补充,不可缺少.但规范性文件如果存在着违法性、冲突性、陈旧性和不协调性,则影响它的功能效力.必须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整理,适用规范性文件也要依据它的规律要求执行.  相似文献   

19.
王燕 《各界》2007,(6):95,107
电子文件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等。与纸质文件比较,电子文件具有需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可以迅速地处理和传递,可不受时间和距离的最大限度实现共享的,对保存环境要求很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沈寨 《学理论》2009,(4):80-82
法律继承是法律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即存在着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又存在着对西方法律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怎样在吸收和借鉴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法律文化的同时,又注重发扬本民族的法律文化精华,是我国当今法律发展面临的困境。面对此困境,我们只有全面认识传统法文化和西方法文化的优劣,才能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找到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