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叵测之际,有一种“好心”却出奇地多。先不论这种”好心”是否货真价实,单见其往往出现在败事而非成事之后,就足以让人生疑。“好心”办了好事,于情于理都说得通;“好心”办了坏事,也确乎难兔。但办了坏事之后都一概用“好心”来宽宥,倘是旁观者,则糊涂得紧;倘是当事人,则狡猾得紧。 有记者到福建泉州采访,了解了这样一件事。(见6月8日《经济日报》)一位农民养了10多头牛,小日子过得不错。县领导听了镇领导的汇报后,说:“好啊,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嘛,争取培养成养牛专业户。”镇领导便…  相似文献   

2.
乡镇煤矿发展初期,被人称之为“一○○部队”,意思指这些小煤窑靠一条扁担两个筐就可挖煤。 现在,人们对“一○○部队”褒贬不一。 那么,如何看待这些乡镇煤矿呢? 忽视不得的“命根子” 今年初,国务院领导同志在谈到山西煤炭基地建设时曾说,国家统配矿是主力军,地方小煤矿是命根  相似文献   

3.
年前,与一位农民朋友聊天说到地方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话题,这位老乡朋友没好气地说:“我们农民现在最怕听到政府要为我们办实事了。那些干部嘴上说要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但是实际上光打雷不下雨,办实事是假,为自己脸上抹粉是真。” 这话显然说得过了头,但现实中一些政府部门的形式主义作风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注意。一些地方声称为民办实事实际上却不时侵害群众利益。前不久,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搞所谓“形象工程”,就把涉及的农民“迁”出家园,没有家的农民只得住桥洞里。 应该说,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初衷是不用怀疑的,在年初向群众承…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日到一个乡采访,见一些机关干部点完名后即关起门来打扑克、搓麻将;一些主要领导则背着大家上下打点寻“出路”,一副“末日”来临的样子。跟一位领导扯起此事,他坦言道:“机构改革合乡并镇,是留是去前途未卜,人心都散了,谁还肯实干?” 撤乡并镇,裁减冗员,是推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举,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这次乡镇撤并改革,对人口规模、机构设置等提出了严格要求,乡镇合并势必要触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产生“恐并症”在所难免。但把“撤并”视为洪水猛兽,工作虚于应付,坐等“改革告成”,就很…  相似文献   

5.
说“得到”     
一位朋友晋升了处长,大家向他表示祝贺,他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高兴,反而一本正经地说:“咱这么大年纪到现在才弄个屁大的官,有什么可值得祝贺的!都快成讽刺喽。”听了这位朋友的“谦词”,我不禁愕然,继而心里象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当然,现实生活中面对种种“得到”而毫无反应或心安理得甚至觉得“早该给我”的,又何止朋友一人呢! 说起“得到”,时下随着改革开放,机会相对多了起来。如何对  相似文献   

6.
陈泽伟 《瞭望》2012,(33):18-22
中国的三万多个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捉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作为乡镇的“当家人”,乡镇党委书记这个“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是“芝麻”官顶着“西瓜”大的责任。这些中国干部序列中最小的“主官”,是执政不可缺少的基础力量。  相似文献   

7.
我不久前下乡,在山西兴县,同蔡家崖公社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农民边走边聊。他对现在一些领导部门头头太多深感忧虑,并且借用黄河行船打比喻说:“艄公多了肯烂船哪!”(注:“肯”在当地土话中是“容易”的意思)。 兴县在黄河边上,当地人一谈话总离不开河上的事。黄河行船,一只船上只有一个掌舵的艄公,绝不会有那么多正副艄公。这位老农民只不过是极而言之,意思是说船上艄公多了,指挥必然不统一,或者会因扯皮而耽误时间。这样,船就会在水里摇摇摆摆,甚至乱打圈圈,轻则可能搁浅,重则是会撞在岩礁上粉身碎骨的。  相似文献   

8.
一位民主党派的领导同志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叫“冷官热做”。民主党派的领导不知算不算作官,如果再加上什么“政协副主席”这样一类头衔,应该算作官了。一是在籍,属组织部管;二是每月领取俸禄(工资),不能说不是官。可这个官又没有多少具体要办的事,谈不上有多少权,称作“冷官”倒也贴切。既是“冷官”,当然可以泰然处之,看看文件,开开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也要警惕“形象工程”出干部熊立群前些年,搞虚假“政绩”的问题比较突出,以至于民间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一说。由于各地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种消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然而,现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县、乡两级又出现了少数干部为了追求个人任...  相似文献   

10.
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减轻农民负担时说,当务之急是要狠刹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的不正之风。刹“四乱”,得民心。刹“四乱”靠什么?靠法。新年伊始,湖北天门市600多位农民办理了续聘1999年度私人律师的手续。律师受聘后,积极参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帮助农民排解纠纷、签订合同。遇到“四乱”行为,农民说:“有事同我的律师说!”他们只得悻悻而去。“四乱”怕法,给人启迪。对“四乱”,政府也采取了不少的措施进行治理,但在一些地方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原因何在?其一,从治理对象看,“四乱”者大都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及其…  相似文献   

1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民的“命根子”。然而,有些地方却偏偏在这上头玩“花架子”,搞形式,走过场,甚至虚报浮夸,欺上哄下,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最近,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在一次会上讲了这样两个事例:他到旱灾严重的某镇检查工作,发现许多储积生活用水的当家塘平时看似波光粼粼,但稍一受旱就干涸,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碟子塘”。他当场要求镇领导从旱灾中“旱个明白”,多挖简易实用的当家塘。没料,他第二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回乡下老家探亲,一进村,就听到了村头久违的喇叭声。我对一位关心时事的伯父说:“现在村头喇叭又开口说话了,对你了解国家大事就方便多了。”哪知道,一听到我提到村头的广播喇叭,伯父气不打一处来:“说安装广播喇叭是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听到中央的声音,可实际上,广播喇叭传出的尽是一些乡镇干部发号施令的声音。今天是收这个费通知,明天又是收另一项费的要求。更气人的是,有时广播喇叭上正在播放中央台有关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节目,农民听得正有味,可广播立马就停了,成了“哑巴”。 应该说,乡镇党委和政府…  相似文献   

13.
何谓“官赏”工程?一言以蔽 之,它是地方官“做戏”做出 来的,“造假”造出来的,专供上司“雾里看花”、“坐车观花”的,只有“官赏”价值,无实际功能。人群众称之“面具工程”、“造孽工程”、“腐败工程”。 某地,近10年来每年都搞一次“三高农业示范区”工程。各乡镇为了达到“官赏”不下车的标准,不惜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的乡镇还勒令学生、教师停课,帮助突击开沟挖渠铲草皮,逢河搭桥筑车道,冒雨割稻抡现场。还有的乡镇,耕掉农民种下去的麦子,在路边搭起几十座“蔬菜大棚”、“花木人棚”,以显示农业产业结…  相似文献   

14.
花样翻新的弄虚作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如今一些地方干部弄虚作假的手段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一位领导到安徽北部一个号称“全国第一黄牛大县”视察农业产业化,可当地实际并没有那么多牛,于是地方官员就将周边农民的牛租来,集中在一起。领导到哪个乡镇,这些牛就被赶到哪里迎接视察,当地群众戏称这是“赶着黄牛奔小康、吹着牛皮哄中央”。 湖北一个市荒山多、绿林少,为了绿化达标,当地领导竟然想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和批评相比,表扬似乎是一件 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湖南益 阳市一家报纸最近的一次表扬,却惹出了一点小小的“麻烦”。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该市的一位领导外出,偶遇一起交事故,并有很多人正在抢救。于是他急令司机停车.并用自己的车将伤者送往医院。几天之后,当地一家报纸发了一条表扬性消息,说该领导在紧要关头,“亲自指挥村民抢救伤员”云云。不想,这位领导看到这条消息之后,发现“溢美之言”过多,有明显的“拔高之意”,心里甚是不安。因此便结根社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说“抢救伤员不是我现场指挥,而是当地村民在我到达以前就…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这样的要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人们的印象中,“真抓实干”这四个字,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不仅中央领导讲,省、市、县、乡各级领导也都讲。但现在的情形怎样呢 ?应该说,有许多的地方,确实是“真抓”了,“实干”了,但也有不少的地方,却仍是在“假抓”、“虚干”,一些工作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 像山西绛县的“科技大跃进”,像河南洛阳娱乐场所的“防火工作”,像海南某县上级领导检查完就解散的“水利工程”,你能说是“真抓”么 ? 让人难以区分的是,“…  相似文献   

17.
一位从抗洪救灾前线回来的朋友告诉我:在那洪水肆虐的日日夜夜里,素不相识的人手挽手,肩并肩,顽强拼搏,勇斗洪魔,当“官”的和老百姓、将军和士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互间最通常的称呼是“同志”。他说:“每逢危难时刻,一声‘同志’入耳,倍感亲切和激奋;‘...  相似文献   

18.
陈东夫 《民主》2010,(9):55-55
现在,乡镇干部“住城现象”渐趋成风,住城人员越来越多。住城现象有两种:一是原在市县机关工作,住房购置在城里,后安排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但人仍住在城中;二是户籍在农村.工作在乡镇,但在城市置了房产.下班后居住到城市。  相似文献   

19.
陈思炳 《党政论坛》2009,(19):53-54
最近,听到一位市委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既要能坐得住,学得进,善于思考;又要能下得去,走得勤,善于调研,这样才能干好工作,”我认为,这位市委书记的话道出了领导工作“坐”与“走”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一些地方换届后,陆续见到铁腕治吏的革新措施。譬如要求本地媒体提供负面新闻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细化领导干部问责等。面对这些新举措的压力,有地方的一位局级干部说:现在当官累。以前嫌官小,现在嫌官大,官越大责任越大!这话发人深思。官场的升迁是大多数官员梦寐以求的。官本位的实权带给官员的好处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