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关键在于确定什么样的干部应该“下”,怎样让他们“下”来,如何安置“下”的干部。要转变“官”念,创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环境。从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人手,破除“唯官是尊”、“上荣下辱”:“下必有错”、“不犯错误不下台,不到年龄不退职”等错误思想认识。要正确界定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具体标准,解决好干部“下”的标准过于笼统、不具体、难以把握的问题,切实做到“上”能服人,“下”有依据。  相似文献   

2.
干部“下”难的问题,是长期困扰着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制约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一个瓶颈,亟待解决。实践证明,以往我们的做法是值得反思的。过去,我们过多地宣讲能者上、庸者下,无形中使社会普遍产生了谁下了谁就是庸者的“共识”。这样,谁还愿意下呢?因此,大多数领导干部存在不到年龄不让位,不犯错误不下台;有能不下,下即无能的认识偏差。具体工作中干部“下”的标准不明确,往往以年龄、学历、身体状况为依据,实行“一刀切”,又使一些优秀者被切下来,平庸者被留下来。曾庆红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  相似文献   

3.
“做官”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做到“官路”畅通、一帆风顺,“常提醒”才是上策。这就要求多给自己敲敲“小木鱼”、打打“预防针”、下下“毛毛雨”。只要多“留神”,就能少栽跟头、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4.
报载,山东省五莲县委、县政府根据群众意愿,依据《党章》和《村民自治法》,果断调整了110个“维持型”村级班子,撤换了364名“创业无成,守业无能,错误不犯,成绩不见”的村干部,其中包括80名村党支部书记和34名村委会主任。此举确实令人称道。 长期以来,按照人们的传统观念,有些人认为,老实巴交,稳稳当当就是好干部;干部自己则认为,只要在职安安稳稳守摊子,不出事就罢不了官。于是乎,不少基层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他们长期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不办坏事,也干不了大事,政绩平平,毫无建树。这正是一些地区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5.
林蔚 《瞭望》2006,(25)
必须承认,现在地方官的位子确是越来越不好“坐”了。早些年,只要GDP 上去了,一切就“OK”,而今天,绿色 GDP、幸福指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等, 地方领导干部身上正被压上一项又一项衡量政绩的新的考核指标;以前,只要不贪污腐败不犯政治错误就能安安稳稳“坐”到退休,如今不作为是错,乱作为更是错, 而错到赎职,一样要受法律制裁——未贪分文也获刑的昆明原副市长平愚山就是个例子。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自1992年下半年在行政机关实行干部辞退制以来,迄今已有55名机关工作人员被辞退。其中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22岁,党员占22%,处级干部占8%,一般工作人员占74%。尽管被辞退的人员在全市二万多名机关干部中只占了不到千分之三,但引起的震撼和冲击却是巨大的。 冲破机关干部 能进不能出的困境 许多年来,我们的各级行政机关无不面临着这样的双重困境:一方面是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一朝进衙门,一生为官人”。只要不触犯刑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干部“下”的问题是一大难点。浙江省湖州市在解决干部“能下”问题上实行“八必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年来,全市先后“下”了 767名不胜任现职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县处级干部 71人。从 1999年至 2000年上半年,全市被降职免职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达到 34人,同时严把“提拔关”,同期提拔的仅为 18人。 据湖州市委书记斯鑫良介绍,湖州市委实行的“八必下”,是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和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应具备的 5条政治业务素质的要求制定的。“八必下”的主要内容是: ——强化考核…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西地方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干部队伍中屯有一些人出了问题。对此,我们举一反三,认真反思,感到对干部中的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建设。1.重使用轻教育,出了问题靠调整解决。一个干部被提拔起来以后,往往就放松了对干部的教育,只交工作,不去教育。干部本身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犯了错误。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够”:一是有的党委领导抓干部教育的力度不够。对干部的思想作风抓而不紧,缺少切实有力的措施。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下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干部能“上”不能“下”,是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是制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瓶颈”。干部“下”的问题,不是简单降职就能解决的,而现今的制度对待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往往只强调调整,不注重调下干部的下后安置和合理使用。实际上,调下干部情况有多种多样,有的是自身能力不适应问题,也有的是组织使用不当问题。要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关键是要找到“下”的出路,用其所长,使“下”的出路明朗…  相似文献   

10.
某干部家里翻建房屋,引来了不少送礼人,可均被他一一谢绝。有人劝他:“这次就收下吧,下不为例嘛。”他回答:“怎能‘下不为例”?还是“现不为例’的好。”此事在群众中不胫而走,颇受好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下不为例”之说似已屡闻不鲜。有些同志,明知那么做有违章法,由于“下不为例”,便心安理得地照做不误;明知某人犯有错误,由于“下不为例”,便放弃了对其的处罚。这“下不为例”,表面看来对错误、问题已有认识,并将予以纠正,实质上却往往成了为错误开脱的托词{成了滋生问题的“催化剂”,是与“令行禁止”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1.
瞭望哨     
《瞭望》2000,(49)
“只摆过,不评好” 陕西 袁敏杰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贵阳市 19名由人大任命的干部近日才在市人大通过“只摆过,不评好”的评议。贵阳市实行干部述职评议“只摆过,不评好”已有 3年,全市已有 33名市人大任命的干部通过了新的述职评议。这些述职报告,主要内容都是存在问题和整改思路,没有“客观原因”的推脱,也没有“尽自己努力”的陈辞,报告中今后的整改步骤、目标清清楚楚。 其中,有的述职评议也并不那么“顺利”,有两名干部的述职报告被认为有“评功摆好”之嫌而被否定,两人都感到“遭了当头一棒”,终于认识到其问题,认真拿…  相似文献   

12.
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近些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强化干部管理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灰色区域”就是其中之一。 一 所谓“灰色区域”,是指干部管理中实际存在的、虽有原则性要求、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确保落实的一个领域。其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平时不想事、不干事、不管事、既无出色表现、亦无明显过失的“混官”、“玩官”、“太平官”,他们所奉行的“工作不干、错误不犯、领导无奈、纪委难办”,既生动地反映了其自鸣得意的小人心态,又形象地描摹了干部管理上的某种尴尬处境,是灰色区域中典型的管理互  相似文献   

13.
曾在浙江瑞安官场红极一时、 被人称为“阿太”(瑞安士话, 对法力无边的神汉的称谓)、“他下组织部长”的陈仕松,终于在今年5月30日被押上审判席。因犯受贿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介绍贿赂罪、行贿罪4项罪行,数罪并罚,被法庭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4年。这起轰动全国的“阿太倒官”大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终于有了初步的结果。然而“阿太倒官”一案却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警示。 警示一:只要干部不被自己的贪欲打倒,就绝不会被阿太之流“泡倒” 一个小小的瑞安市,被“阿太”陈仕松泡倒的官大大小小有30多名,这不能不令人震惊。人…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宁海县针对干部队伍中 长期存在的能上不能下、于 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努力探索干部队伍管理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平庸者下”的干部管理机制。从1997年以来,全县共调整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52人,约占县管干部总数9%,其中免职21人,降职10人。在被调整的干部中,绝大部分是工作缺乏闯劲、得过且过的“平庸者”。“平庸者”的标准是什么 宁海县委近几年在摸底调查中发现,长期以未形成的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已经无法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当地群众反映,如今在社会各界中,最没有压力。最没有紧…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由于识人不准、考察不细等原因,有的干部刚刚被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其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后,一查早就劣迹斑斑。针对这种现象,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带病”上岗。对此,干部群众颇有微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带病”的干部上岗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委组织部和人事部对1995年度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按德、能、勤、统综合考核中,有33人被评为“不称职”,其中有副教授和研究生,有科级干部和一般公职人员,现已全部辞退。另有百多名“基本称职”干部,参加深圳行政学院为期3个月的充电培训班后,仍未合格者,将被原单位辞退。先亮黄牌,后亮红牌,这无疑是给“稳坐泰山椅”的党政机关干部亮出了一道“做官岂能再混了”的“红牌”。时下,人们大多向往“旱涝保收”的党政机关。认为只要双脚迈进党政机关的大门,就好比棒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定心丸,因而,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  相似文献   

17.
人们认识的真正任务是追求真理,把握真理,以便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但是,在认识过程中又不免要犯错误。真理和错误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一对孪生姊妹。人们不能不去认识真理,人们也不能不犯错误。正如列宁指出:“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那么错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本文就此问题试图加以探讨。错误就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相一致,不相符合。那么人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与客观不相一致,不相符合呢?这是因为“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央,应当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  相似文献   

18.
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是多年来困扰干部工作的一个难题,也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瓶颈”,它削弱了干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削弱了干部的事业心和创造活力。完善干部退出机制,解决能下能出问题,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有些领导把政令不畅归咎于一些“不好说话”的干部,对言不听、计不从的干部冠之以“不好说话”,借口“不换思想则换人”,动不动进行组织处理,结果贻害无穷。何谓“不好说话”的干部,笔者认为有正反两种之分:一种是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循私情,严格按原则办事,对某些领导来说,这是“不好说话”的干部;另一种是不听党的话,专听某些领导的话,只唯上,不唯实,办事看来头,说话见风头,对上唯唯诺诺,对下颐指气使。对某些领导来说,这是“好说话”的干部,其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好说话的干部。因此,对“不好说话”的干部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省委专门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清水县在总结完善创先争优工作中推行“六民”行动、“进十村访百户”等亲民活动长效机制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决策,于2013年5月份启动实施了千名科级干部联村联户下基层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