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经济:前景并不灰暗裘元伦1994年以及今后德国经济究竟将如何发展,笔者认为,这要取决干来自东、西、南、北四个方面对德国经济的压力得到多大程度的缓解。先说“东”,这里指的是德国东部地区。1990年两德统一后,资金大量从西部流入东部,1991年为13...  相似文献   

2.
西 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弱 ,其大开发需要有外部经济的参与和支持 ;东部发达地区经过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也需要到西部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东部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东、西部经济合作 ,是东部发达地区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方式 ,也是西部大开发寻求东部地区参与和支持的主要途径。一、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概念及其含义东、西部经济合作是一种区域经济合作。这种区域经济合作是不同区域之间的以自然人和法人为主体 ,为了共同的利益 ,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  相似文献   

3.
东西部差距到底有多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1999,(48)
西部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与东部相比,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从新中国成立起至1978年的30年间,以现价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东、西部之比为708:7.52,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044个百分b.。这使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到1978年,东西部的年人均收入差距已缩小到co00元左右。但是,自1979年开始,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得以超常规发展。据统计,在197g年至1995年的门年间,我国经济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速度为9,8吼,其中:东、西部地区的…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0,(10)
从各地社会发展水平的总得分排序看,居前10位的基本上为东部沿海地区,居后10位的则大多为西部地区。上海与贵州相比,得分相差2.4倍。若与10年前的1988年相比,甘肃、新疆、吉林降低了5位,宁夏降了6位,青海降了10位;而沿海的广东、福建、山东在 10年中提高了4——7位,都已跻身于前10位。从主要指标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海为贵州的倍数,由 1991年的 7 .3倍扩大至 1998年的12倍,居民消费水平由4.3倍扩大至6.1倍,人均教育经费和人均科研经费上海是贵州的10倍和53倍,人均地方财政收…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表现1.经济增长速度日趋不平衡。从建国至1979年的30年间,以现价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东、中、西部之比为6.81∶6.78∶7.25,西部地区高出东部地区0.44个百分点。1980年至1994年的15年间,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6.
一、地区差距的拉大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战略问题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中国地区间原已存在的经济差距加大了。旧中国沿海与内地差距巨大,解放后国家为解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作出了极大的努力。根据有关资料推算,从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中国东、中、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之比为0.939:0.935:1,东中部不相上下,西部地区那时略高一点,这一时期的地区差距有缩小的迹象。由于改革开放后国家调整了发展战略,从198O年至1994年的历年间,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的速度之比变成1.260:1.027:1,东部地区年均增长速度高于中西…  相似文献   

7.
西方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史敏1994年西方经济形势将逐步好转。美国经济将进入较为正常的回升时期,全年增长率可望达到3.1%。欧洲经济也将出现转机,以德国来说,东部经济将进一步恢复,西部经济也将出现增长,全德经济将由上年的负增长(-1.5%)转为增长1%。...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国家区域政策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即1979-1990年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1991~1998年开始关注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段和1999年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并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和对贫困地区支持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内在要求,它应该和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主要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据此,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目标应该是:努力用 30年或稍长的时间使西部经济达到与东部经济能够保持大致动态平衡的水平。这一目标主要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平衡规律。   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证明,一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由不平衡到均衡发展的趋势。其基本的过程是:一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初期,经济基础和贸易条件较好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快于落后、偏远地…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从1951年开始,西德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在50年代的10年中,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超过美、英、法,仅次于日本。到1960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30亿马克,比...  相似文献   

11.
随着德国统一,德国已经变大了,并且还将变得更大。难以肯定的只是,究竟它将变得多“大”。笔者认为,德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下述三个因素。 一、德国本身的经济、货币和竞争力量如何发展。这固然要看东部地区,更取决于西部地区。 先说东部。在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萎缩了13%之后,1991年将再剧减20%。不过,到年底,看来经济已经不再下滑,不久可能开始回升,一系列迹象显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20年来,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伴随着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增长,导致东、西部经济差距的逐步拉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增长是经济发展中的常态,不平衡发展并不意味着区域经济的失衡。但区域经济差距的过度拉大,也必定会影响区域经济的正常、稳定...  相似文献   

13.
叶青 《民主》2000,(12)
一、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的财政经验一些国家为了缓解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运用财政政策方面积累厂不少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在开发西部中借鉴。如日本开发北海道,德国重建东部,意大利开发南部,以及法国、加拿大、英国、美国、巴西等国的区域开发。以上各国开发落后地区的财政经验,我认为有五点值得我国借鉴。一是财政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对  相似文献   

14.
曹立 《求知》2005,(12):8-9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这种不平衡过大,将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区间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资源禀赋差异很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对促进“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新突破就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5.
周琳 《理论导刊》2001,(5):32-33
一、我国财税政策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一)从财政政策方面看,主要表现在:(1)先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不利于西部经济的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央政府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建国以来,我国在财政转移支付方面采取的办法,虽然在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某些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缺陷。如现行中央政府对地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按照“存量不动,增量调节”原则,仍维持“税收返还”的办法。这一办法实际上是根据历史事实和地方的谈判能力来确定补助的数额,而不管地方的财政能力及需…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环境宽松,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便宜,是接纳东部产业转移和扩散的理想地区之一,但我国西部也存在着基础设施差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和扩散。如果要求东部向西部产业转换和扩散时再追加一笔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既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也有违东部产业转移和扩散的初衷。可行的办法是西部集中财力为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和扩散提供配套资金。根据西部开发基金形成的依据和各种可能的途径、渠道,可建立以国家财政和金融为主体、东部支援和西部自筹为辅、社会闲散资金和海内外投资为补充的西部开发基金。中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根据发展不平衡规律和我国东中西的具体情况,必须率先发展东部沿海,而在东部沿海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又必须加快中西部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邓小平同志在年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了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深入研究和阐明二者的辩证统一,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的“两个大局…  相似文献   

18.
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正步入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就业方式,甚至人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发达国家经济长期演变的结果,这也给工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德国的社会经济现状高科技产业异军突起,使传统产业每况愈下,失业率逐步攀升,加重了社会保障体系财政资源的压力,致使社会福利政策受到冲击。在过去20年中,德国面临着相当高的失业率,东部的失业率超过17%,是西部的两倍。传统僵硬的劳动市场是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临  相似文献   

19.
93年以来,我国运用货币政策对投资过度膨胀和经济过热的调控十分有效,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近年来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央行从96年5月1日到98年12月7日,六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0.98%降至3.78%,贷款利率从12.06%降至6.3...  相似文献   

20.
文言 《瞭望》1999,(48)
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开拓农村市场需要明确它的中长期发展潜力有大?才能找准开拓的着力点。才能产生明显的效应。农村地区具有不同的消费需求。1998年,由于二大经济地带农村居民收人增长的差异,东、中、西部农民人均纯收人的比例由L年的195:137:1缩小到194:135:1,表明东部、中部与西部的差异缩小,而东部t-j中部间的差异明显扩大。目前,在广人农村地【,由于多年来收人差距的扩大,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消费层次:温饱型、温饱向小康过渡型和小康型。以人日数量计算,这三种消费水平之间的比例人约为3:5:2。小康型是指农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