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静怡  卢朵宝 《侨园》2006,(4):32-33
他,收藏界无人不晓,家中却无众多藏品示人;他至今未娶,却号称有“三千佳丽藏后宫”;有人用“家财万贯,身无分文”评价他;藏族同胞用“西藏神鹫”来赞颂他……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笔者来到中国藏家研究中心,聆听这位“雪域之子”的收藏传奇。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6,(13)
“世界文化珍宝——大英博物馆之 250年藏品展”于3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亮相。这是大英博物馆建馆250多年来, 首次将完整反映世界文明发展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展带到中国。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到目前已经有253年的历史。它在世界博物馆中以综合性收藏见长,藏品多达600多万件,  相似文献   

3.
韶华 《瞭望》2005,(39)
藏品是立馆之基、办馆之源。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美术馆国际化的主要标志,藏品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中国美术馆聚全馆之智,举全馆之力,加大藏品建设步伐,提升国家馆形象,努力构建国际一流艺术殿堂。2004年至今,一年多时间藏品收藏量增加近万件,是中国美术馆建馆四十多年来收藏量6万件的十分之一强。中国美术馆馆藏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毋庸置疑,中国美术馆必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文化艺术殿堂。——题记  相似文献   

4.
浦任 《瞭望》2001,(Z1)
“在他的生命中,古董排第一,母亲第二,兄妹第三,老婆第四,自己第五”。对夫人的这个评价,赵泰来认为再恰当不过。在收藏世家长大的他,自小喜欢文物收藏,酷爱古董。但赵泰来并不打算将这些古董永远珍藏密室,近10年来,他先后向祖国内地四次捐赠文物达7000多件,据行家估算总价值超过8亿港元。历经家族四代人传下来的藏品,就这样回到了真正的“家”。赵泰来觉得,若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为之欣慰。东 莞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馀 荫山房、佛山梁园号称岭南 四大名园,1995年番禺“宝墨园”建成后,四大名园变成了…  相似文献   

5.
宋洪斌 《侨园》2011,(8):40
按藏界分类,烟标属杂项。由于香烟出现的历史不短,因此烟标的收藏史也相应有些年代了。打火机也属于杂项收藏,但由于当代工艺制造水平跨时代提升,就使得打火机收藏成为新崛起的一种杂项。收藏者李刚兼而有之,既藏烟标近2000种,又藏打火机近500件。满目琳琅,将小藏品铺成了大天地。李刚收藏的打火机,一种仅藏一件,近500件亦即近500种。仅从他的做法,足见其藏家个性。他收藏的  相似文献   

6.
陈旻 《侨园》2006,(2):26-27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一千余面镜面平滑、莹然有光,镜背文饰古朴各异、精美绝伦的汉代铜镜,无声地映照着千年沧桑岁月,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对镜整理妆容的生动情形呼之欲出,令人生发无限的思古幽情。从业余爱好者到收藏名家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年仅33岁的张海就是千余面汉代古铜镜的主人。年纪轻轻的张海是江苏省立信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同时还是执业律师、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监理工程师,收藏仅是他的业余爱好。从少年时期就痴迷于收藏的张海,如今已收藏了大量青铜器、古瓷器、明代金器、铜镜等。他的藏品丰富且品相极佳,其中多件为内地罕见珍品。去年10月,张海开设了“金陵文化博物馆”。年轻的张海已经成为内地收藏界不可小视的“重量级人物”。  相似文献   

7.
故宫——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收藏着我国古代近百万件绚丽多彩的文物,在这个文物的百花园中,开放着一朵海外赤子、港澳同胞用心血浇灌的花朵,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侨居新加坡多年的陶瓷收藏家韩槐准先生,是热带木本植物“红毛丹”专家。他在南洋群岛目睹中国古代瓷器为欧美人,日本人之学者或商人綑载而去,感慨万千。他说:“此遗留在南洋群岛的中国文物遗产,尽被外人搜刮而去,而中国几乎无有,似亦为炎黄子孙之一玷。”于是,他用数十年在国外苦心经营积累的钱,亲自跑到印尼和马来西亚各地寻找购买中国文物。为了收购一些文物精品,还不惜把他亲自培育的果园变卖掉。新中国成立后,他将所收藏的中国宋、元、明、清瓷器和其他文物、资料等二千余件,先后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这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6,(51)
高长青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习书法学画画,到上世纪80年代便小有成就。1978年他创作的国画作品《晴雯补裘》被美国伊利诺伊州当作国礼收藏;1990年油画作品《北国风光》被台湾省隔山画馆收藏;同年,他的书法作品《小楷》被日本千代田俱乐部收藏;1996年获中国艺术博览会“美术新人新作”奖;同年,他的硕士毕业作品——壁画  相似文献   

9.
王东 《党政论坛》2008,(2):19-19
2000年春节后的一天,河南省郑州市某铝业公司退休干部刘东旭,带着两个貌似憨厚的人来到郑州市邙山区委书记冯刘成的办公室。冯刘成平时爱好收藏名人书画.尤其敬重被称之为“中国的梵高”的著名书画家石鲁。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剥夺了康生对艺术的公开兴趣,但混乱的时代也使他能够悄悄地聚集起了也许是全国艺术古玩的最大私人收藏。康生获取的方法通常是可耻的,他的贪婪无法满足。康生确实以合法手段购买了一些珍品,但绝大部分都是从国家机构和私人收藏中偷窃来的。“文化大革命”以前,他特别喜欢的手法之一是,向博物馆商定借一件独特的艺术品或一套图书。他会写一张借据,但一旦珍品进入他的掌握之中,他会认为永远属于他了。由于他的身份,管理员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调整他们的记录,把“出借”改为“移交”。这种搜集的方法有其局限性。康生不…  相似文献   

11.
2007年金秋时节,731件藏于奥林匹克博物馆的珍贵藏品首次走出欧洲,来到中国。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诞生的首个奥运会专用火炬,到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一展风采的21世纪火炬,集体亮相,着实是件了不起的盛事。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5,(5):24
"两岸故宫藏品,比起来哪家的多?哪家的精品多?"这是两岸同胞乃至国际社会都不甚清楚而又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森表示:可以肯定地说,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一、书画收藏。台北故宫藏有书画总计9120件,据介绍其中一半为优等和次等,元以前绘画574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8,(10):16-17
2007年金秋时节,731件藏于奥林匹克博物馆的珍贵藏品首次走出欧洲,来到中国。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诞生的首个奥运会专用火炬,到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一展风采的21世纪火炬,集体亮相,着实是件了不起的盛事。  相似文献   

14.
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地处闹市,占了五、六大道之间,从五十三街到五十四街的一片地方。这座博物馆成立于1929年,目的是为了收藏和展出当代艺术精品。现代艺术博物馆初建时,仅有几幅版画和素描,现在却拥有十余万件藏品,包括绘画、雕塑、素描、版画、照片、拷贝等许多种类。而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东京专电.新年伊始,记者走访了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先生。这位有着40多年外交官生涯的“中国问题通”,现在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担任社长室顾问。他向记者畅谈了1997年他“眼中”的中国。年过七旬的中江要介先生,思路清晰。在了解记者的来意后,中江要介先生说,1997年,围绕着中国问题有三件大事令世人瞩目:一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二是中国恢复行使香港主权;三是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相似文献   

16.
日前读到一则国家级专家被安排去看大门的报道,令人既觉震惊又感悲愤。 河南省汝州市朱文立高级工程师,是一位长期从事汝瓷研究,唯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  相似文献   

17.
王春棠 《侨园》2023,(1):1-3
<正>30多年来,他变卖家产自费收集抢救各类珍贵历史文献数以十万计,并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双百收藏”,即100项收藏专题,100个收藏门类;30多年来,他发起组织举办或积极参与了数百次公益展览及多项社会公益文化活动,还曾赴美国举办中国首次抗日战争历史及揭露日本侵华罪行的主题展览,受到广大华侨华人及国际友人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19日,中国新闻社向海内外发出电文:“蒋介石、陈洁如结婚时所用家具重现上海滩”。文中说:“蒋介石和陈洁如结婚时用的五门橱19日迎来‘乔迁之喜’,西迁至上海青浦的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并将于清明前后携手百件名人珍贵藏品一起与上海市民见面。”这则电文勾起了人们对蒋介行曾经一段短暂婚姻的回忆。  相似文献   

19.
不喜欢古旧家具的,很少有人知道张德祥。但是在研究收藏古家具的圈子里,张德祥是个名人。他是“文革”结束后,北京城最早收集古家具的,后来又发起成立了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前几年,5万余字的袖珍本《张说木器》一纸风行,张德祥在圈子越来越大的古典家具爱好者中声名鹊起。但他依然随和,厚道,健谈。  相似文献   

20.
非非 《侨园》2013,(5):28-29
<正>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究竟有多少?这大概谁也无法回答清楚,但那绝对是一个庞大数字。其中,也有大量近代被侵略者从中国非法劫掠的文物。英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130万件,大多数是在近代被侵略者从中国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中,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书画、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雕刻品等珍稀国宝有3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几乎都在馆中。这些文物珍品涵盖了近7000年中国历史,其中许多都是从未面世的孤品。如:为历代宫廷收藏珍品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初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左武卫大将军李思训的《青绿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