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东 《瞭望》2000,(37)
入夏以来,国内市场的价格战 犹如天气一样,既闷且烦。 其中,家电行业的价格战在彩电限价联盟不攻自破以后,依然烽烟四起。 纵观近一两年,家电行业各个门类的产品几乎都有投身价格战的经历,格兰仕、长虹、爱多等知名企业,都曾率先发动过冲锋。而今年的家电价格战更是规模空前、参与者众,既有民族品牌,亦有合资品牌;虽以彩电最为醒目,但涉及门类众多。 多数消费者已厌烦了价格战,价格的信号传导作用似乎失灵。联合限价没有引起恐慌,拼命降价也难撩起购买欲,厂家和商家为价格打得头破血流,而消费者却像看客,无动于衷。尽管厂家…  相似文献   

2.
先卜 《瞭望》2000,(13)
近几年来,我国商品价格一降再降,已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截止1999年12月份,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已连续2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连续21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价格的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推动了商品销售,消费者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 但是,降价的拉动并未激活消费市场。延续多年的各厂家、商家的降价、让利、打折促销之风,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众多商家不断制造题材,甚至制造节日。降价让利已打破市场淡旺季之分。尽管降价让利幅度之大,范围之广均前所未有,但人们再也难见到往日消费者蜂拥而…  相似文献   

3.
赵英 《瞭望》2000,(19)
从目前国内厂家生产能力大 量闲置即可判断,至少在现 有价位上,中国的轿车产品总体上供过于求,通过竞争将带来成本的降低。而且,随着新一代产品面市速度加快,老车型必定会下调一部分价格。从客观上来说,目前有的厂家已经有降价的潜力,比如上海桑塔纳年产30万辆,已经形成规模,具有降价空间。应该看到的是,目前的价格竞争不纯粹是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国外大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价格是水平、规模、成本、质量的集中体现。降价是大势所趋。 之所以会出现轿车厂家的价格同盟,首先是汽车厂家的确面临着重重困难:债务…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0,(27)
对彩电企业制定限价是针对目 前市场上的倾销行为的说法 很难成立。倾销是指在仅有少量竞争者的情况下,长时间针对特定市场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行为。目前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价格是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价格同盟存在的理由站不住脚。也就是说,部分彩电厂家以同盟的形式通过横向协议进行限价违反了价格法。 制定行业价格,只能是保护落后。以VCD行业为例,在几大VCD生产厂家相继降价占领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国内几百家VCD厂家向VCD协会提出限价动议,结果协会没有进行干预。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VCD机价…  相似文献   

5.
1-9月生产资料价格(PPI)日趋复杂,进一步暗示宏观经济正在酝酿深刻变化今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PPI)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压力明显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基本消失。但是,企业利润增幅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0,(27)
毫无疑义9个厂家的价格同盟 违反了价格法,虽然策划者 强调同盟的形成纯属自愿,但实际上9个厂家所占的市场份额,联合起来足以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另外,联盟宣称主要针对彩电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但目前不能判定其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否存在,因为只有存在欺诈、倾销等现象才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所以从这点来说价格联盟存在的必要性令人怀疑。而且即使出现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也应该通过举报由执法部门检查、认定。而同盟通过协议规定价格的限价行为,也与市场经济规律相违背。从以往一些行业制定行业自律价的效果来看,违反市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政府为了给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放开了竞争性商品价格,由企业自行定价。因此,作为营销组合主要部分之一的价格就成了企业首选的一种竞争促用手段。采用降价策略主要服从于促销目的。但一般具有短视的特征,在率先降价后,可扩大市场占有率,一旦竞相使用,则其效用降低,从而出现没有“赢家”的局面。近年来,企业在价格竞争方面趋于白热化,国家为此推出行业“自律价”,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一、行业“自律价”是政府适时的价格调控方式近些年,国家宏观经济成功地“软着陆”,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芮芬 《瞭望》2001,(35)
药品可以说是近年来各类商品中降价力度最大的。据调查,呼和浩特市2001年上半年药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6.1个百分点,其中列入降价的药品平均降价幅度约为20%,最大降幅达70%,而且大都是百姓日常用药。可奇怪的是,广大消费者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国家药品降价政策所带来的好处。记者对呼和浩特市几家药品销售公司及医疗机构和个别药店进行了一次常用药品价格情况的调查。不看不知道,药品价格可谓暗藏玄机。  相似文献   

9.
价格听证在经过各方最初的热情追捧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社会公信力每况愈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消费者无法有效参与价格听证无疑是其社会公信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这其中,消费者参加人遴选机制的不合理又扮演着重要作用。因而,需要在理解消费者参加人在价格听证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厘清当前消费者参加人遴选机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应对之策。进而在对各种遴选方案进行利弊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一条适合各地实际的消费者参加人遴选机制。  相似文献   

10.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轿车进入家庭本不该是遥远的梦。 然而现实就是这样无情,中国家庭轿车拥有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低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的启动,亦因之而缺少了一个强劲的牵引力。 到底是什么抑制了轿车进入家庭呢?相信大多数人会说——价格。汽车企业坚守价格堡垒,远比其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开放改革显得执着。如果不是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达成协议,现在的这一轮降价恐怕也遥遥无期。即便如此,在早些时候所谓“价格同盟”的约束下,这一轮降价也是遮遮掩掩。 价格不是市场竞争的唯一武器,但却…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0,(23)
中国的彩电市场自80年代以来经历了5次价格大战,其中3次由长虹发动: 第一次(1988—1989)。1988年国内彩电市场仍处供不应求状态,长虹借此机会,以高于国家牌价,低于黑市价的手段,作价卖给四川工商银行一批17叶彩电作为奖品开展有奖储蓄活动。到1989年彩电市场销售跌入低谷,彩电企业大多积压,资金紧张。长虹敏锐地捕捉到商机,8月 9日起,每台降价350元让利给消费者,这一次降价长虹是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1996年3月%日)。面对铺天盖地的洋彩电,长虹宣布在全国范一围内降价18%,使国产彩电…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国的彩电价格一路下降,先后经历了五次比较明显的降价大战。尤其是今年的第五次降价,引发的关注与争议前所未有,以“大战”之名冠之,堪称名符其实。绵延十年的五次降价,给人的感觉仿佛降价成了中国彩电市场的主旋律。然而,人们还未从这第五次降价醒过味儿来的时候,最近长虹、康佳、TCL等厂商却反其道而行,不约而同地调高了彩电价格。彩电价格不降反升,这真是非同寻常的事件。这件事标志着持续半年之久的新一轮彩电降价大战暂告一段落,而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在彩电价格几无再降空间的情况下,彩电涨价,是暂时现象,还是未来一段时…  相似文献   

13.
张立群 《求知》2023,(2):34-36
<正>一、2022年中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010年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2010—2019年,GDP增速从10.3%降低到6.1%;之后,又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三年的冲击。2020—2021年,年均经济增速为5.1%;2022年为3%。总体看,2022年是中国经济受多重因素冲击持续下降的谷底。经济增速下降,从微观看就是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下降,这也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和财务收支困难的根源。历经十几年的经济增速下降,企业特别是众多小微企业,其累积的困难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疫情冲击之下,企业生产经营面对的困难更加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4.
在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作用下,今年我国前10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持续小幅回升的态势,扭转了自2001年11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下降的运行格局,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的压力得到缓解。 预计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将比上年上涨0.9%左右;零售物价下降0.2%左右;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将上  相似文献   

15.
在6月的南京,持续攀升的气温如同导火索一般迅速引发了酝酿已久的今夏商战。6月2日,南京交家电、苏宁电器、五星大卖场等商场同时推出大幅降价活动,把双休日南京家电市场炒得热火朝天。交家电推出所谓“零利润方案”,空调最大降幅达50%。苏宁举办第五届空调节,10多个品牌近百款空调降价数百元不等。各家电商场还远道请来华凌、三洋、东洋等厂家老总坐堂签售,举办厂家大幅让利活动。  相似文献   

16.
家电市场是中国商家搏弈 的一块最热闹的舞台,近 年来大戏连台,经常是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其惊心动魄的表演被舆论冠之为大战。这几年我们经历了彩电大战,冰箱大战,洗衣机大战和VCD大战,今年时至四月人们就又嗅到了硝烟味道,空调已跃跃欲试耍出演大战的主角。市场上厂家商家你未唱罢我即登场,一会儿有人要降价,一会儿有人要优惠,一会儿说要“价格自律”,一会儿又说要听市场指挥,想尽办法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多占一块阵地。从各地传来的信息看,空调业的“战国”时代已经到来。空调大战烽火已起价格战?宣传战?虚虚实实,真真…  相似文献   

17.
物价持续低迷不利于改善企业的销售环境,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使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最终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而物价的持续下降,就市场的表现来看是供大于求,就其主要原因分析,还是社会的购买力小于社会的供给,因此,增加居民收入是减轻通货紧缩压力的关键。同时还应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减轻通货紧缩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价格调控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由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矛盾。因此,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当时价格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正确的。但是,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变为经济增长与通货紧缩的矛盾,价格调控的主要任务已经转移到治理通货紧缩上来。这个变化告诉我们,在宏观调控中必须全面、准确地规定价格调控的任务,即既要抑制通货膨胀,又要克服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应该做好美国经济长期低迷,华尔街传统投行商业模式破产,美元地位下降而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准备。要应对外部金融风暴和内部不利因素的双重压力,确保中国经济的平德运行和成功转型,积极寻求内需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企业报》9月22日刊登丁是钉的文章说,天天都听到石油降价、钢材降价、煤炭降价的消息,但却又感觉买什么都比以前贵,口袋里的钱越来越不抗花。最新公布的2015年8月份经济数字,验证了老百姓的这种直观感受。一方面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出现42个月下滑;另一方面却是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创下12个月来的新高。在原材料降价的情况下,生活消费价格却在上涨。中国的"贵生活"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