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的流行不断扩大,对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造成了日益广泛的影响,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以来,全世界已证实有近百万例(98.5万)艾滋病病人,实际上可能已存在400万例病人.艾滋病(AIDS)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而引起,但从病毒感染发展到有一定症状的病人平均潜伏期为7—10年,因此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人数远远比上述报告的病人人数为多.专家们预言,到2000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3000万至4000万.  相似文献   

2.
达喀尔专电 艾滋病已蔓延到全世界157个国家和地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在非洲,受艾滋病危害最大的是撒哈拉以南广大黑非洲国家。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非洲人口约5.5亿,艾滋病带菌者从1987年的250万猛增到1990年的500万,平均每100人中就有一人是艾滋病血清反应呈阳性者。截至1991年1月的不完全统计,非洲艾滋病患者为82528例(全世界为323378人),约占全世界艾滋病患者的1/4。艾滋病已传播到非洲国家的城市和  相似文献   

3.
中国孤儿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2005年全国孤儿排查数据,对中国孤儿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主要发现是:我国孤儿总数为57·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4·43;孤儿群体主要居住在农村;城乡地区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的致孤原因有明显差异;农村低龄孤儿比重减少,可能是由于卖血引起的艾滋病局部传播受到控制,艾滋病致孤儿童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全球新型流行病是如何爆发的 大多数人类传染病都源自于动物。从历史上看,流行病学家认为疾病的主要来源是家养动物,但野生动物也会向人类传播疾病,比如HIV(艾滋病)。经常接触野生动物的人,很可能成为动物病毒的首批受害者,继而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引发一场新的全球流行疾病。  相似文献   

5.
达喀尔专电 艾滋病在世界迅速蔓延,平均每天约有5000人染上艾滋病毒,到本世纪末染上这种病毒的总人数将达4000万。非洲艾滋病人与染上病毒者在世界各洲中最多,而且传播最快,正在成为一场新的灾难。最近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闭幕的第六次非洲艾滋病国际大会分析了非洲艾滋病蔓延最快的原因,并研究了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曾毅 《瞭望》2000,(25)
我国艾滋病毒感染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防治工作却明显力度不够:对艾滋病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对艾滋病将在我国出现大流行的估计不足;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不足等。我们能用于遏制艾滋病流行的时间和机遇已经不多了,如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的流行将成为国家性灾难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 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人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蔓延,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十分严重。截至1999年底,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接近5000万,其中已死亡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茶园面积全球第一,但种得多不等于卖得多。本来就处在出口严峻形势下的国茶,将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 发源地。中国人最早发现和 利用茶叶,并把这一健康饮料推广到全世界。 目前,全球人均年消费茶叶约为0.5公斤,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产茶,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进口茶叶。1999年,我国茶叶产量达到68万吨,出口量接近20万吨。但是,有一个尴尬的数字让人无法回避:我国的茶园面积约占全世界的45%,居第一位,产量却仅仅占了世界产量的22%,平均每亩单产仪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9…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对农民艾滋病认知和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依据健康传播以及媒介建构等理论,以河南农村地区的农民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大众传媒对农民艾滋病认知和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尤其电视和报纸是农民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大众传媒在农民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建构上影响显著,但大众传媒在有关艾滋病的健康传播中并没有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民对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结合个案访谈,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4,(49)
今年12月1日是第十七个"世界艾滋病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中国艾滋病专题组公布的《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8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AIDS)是当今世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1993年底,已有184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和流行艾滋病,全球估计感染者达1500万人,艾滋病患者报告数累计达80多万人,而实际数约为300万例.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预计,到本世纪末,感染人数将达0.5~1亿人,其中半数以上会在10年内相继死亡,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可能达到3560~5140亿美元,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将会成为继非洲之后新的重灾区.我国目前虽属艾滋病低感染地区,但潜在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如不及早采取有效对策,一旦暴发流行,将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严重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0,(12):46-48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1988) 199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一次"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的部长级高级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提出,把1988年作为全球防治艾滋病年;把12月1日作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称之为世界艾滋病日,更确切地说是"世界同艾滋病作斗争日”。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是人类主要疾病之一,现在可用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全球有20亿以上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其中35亿人是病毒的慢性携带者。仅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就有12亿。这些慢性病毒携带者面临肝硬化和肝癌死亡的高度危险,每年世界上因此病造成100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3.
徐欧露 《瞭望》2020,(8):27-29
来自黑猩猩的艾滋病病毒、来自禽类的禽流感病毒、蝙蝠带来的冠状病毒,无不在提醒,大多数恶性病毒传染病都是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跨界”传播给人类的。2019年10月,来自20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撰写了一份题为《全球健康安全指数》的报告。报告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为重大传染病或流行病的暴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这个全新的传染性致病微生物全球流行时期,任何一个国家失守,都可能带来世界范围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十几年,在一个拥有1000万性病患者的国家里,基本消灭了性病,这一重大奇迹曾令全世界震动。然而,事过20年,就在全世界都在为艾滋病而恐慌时,一度灭绝了的性病在中国大地上又悄悄孳生,并迅速蔓延,这又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中国面对的现实是,一些沿海城市、旅游胜地、经济特区已经发现大批新感染的性病患者。近五年来,平均每  相似文献   

15.
至少在目前,这是一个令全球感到恐怖的“世纪恶魔”。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设在亚特兰大市)每周报告病情。其中有如下记录:洛杉矶五名男同性恋青年,因患一种少见的肺炎医治无效死去。随后不久,美国医学界发现更多不寻常的病例。病人的症状相同:他们都失去了免疫力,任由疾病侵害。被称为20世纪恶魔的艾滋病就这样悄悄降临人间。在8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艾滋病病毒后,美国医学界的高级官员曾夸下海口:他们可以在两年之内制成对付艾滋病的疫苗。但是……  相似文献   

16.
199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从1994年到2000年,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到本世纪末,我们解决了8000万人的温饱问题后,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生存权这...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7日,卫生部发布了一条消息:云南省发现146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云南,面对着艾滋病的威胁! 早在几年前,云南省就已经感到了毒品和艾滋病这对瘟神“兄弟”的威胁。云南邻近世界著名毒品基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1994年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强调…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约有84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只有5%的携带者可以明确定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测,如按30%的增长率,到2010年,中国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人。届时全球将有460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其中5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中国人。然而,据国内相关机构的调查,去年,包括北京地区在内的全国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增长率已达到50%。 艾滋病是一种潜程漫长的慢性传染病。人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形象连续跳升 近些年来,中国慢慢走向世界舞台,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改变了全球对中国的看法。2008年是个关键年头,是更上一层楼的一年。地震使全球在看待中国人时,改变了政治学的观念。从今年开始,全世界政治学的研究又回到以前曾经有过的争论:究竟是资本主义优越还是社会主义优越?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政府执政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