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报上得知,辽宁省开始改变会风:会前不介绍领导,会上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读罢这条消息,似一股清风拂面。其实限制与会者的发言时间,在国外是一种普遍现象。 由此想到“会议通知”。几乎每天我们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会议通知”。有些“会议通知”来自上级单位  相似文献   

2.
韩玉玲 《民主》2007,(8):45-45
据报载,沈阳市政府规定每周二、三、四为"无会日",并控制全市性会议、会议规格、规模和时间,各类工作性会议不超过1个半小时,实行会议审批制,未经批准的不得开会。  相似文献   

3.
向人民履约     
朱永新 《民主》2015,(3):7-9
<正>履约,民生之战两会,历年都是媒体聚焦的热点。但是在我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五年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问题,却是一位记者在2011年8月25日提出的。那天上午是分组审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那位记者问我:我想知道每位委员讨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时间有几秒?所以,在接下来会议的审议发言中,我把这位记者的问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严的”工作可谓捷报频传。 这个地方统一行动,那个地方集中宣判, 这个地方打掉了几个犯罪团伙,那个地方抓捕了一批黑恶罪犯。每一条消息,都令人民群众欢欣鼓舞,让犯罪分子心惊胆颤。 但高兴之余,也不免引起一些思考。如某报的“严打”专栏里,同时发过这样的三条消息。一是某市“三天批捕50案69人”;二是某市“一举摧毁一个作案50余起的特大黑恶势力”;三是某县“几天之内端掉6个团伙”。 行动是迅速的,成果是显著的。但看了这样的“行动”和“成果”之后,也容易使人产生许多有疑问。比如,疑问之一,这5…  相似文献   

5.
刹住“五好”会风湖南刘柱石某市在今年整顿党政机关思想作风时,作出一项规定:今后凡是召开必要召开的会议,一律不会餐,不住宾馆,不搞会间游乐,不发纪念品;确需开餐、住宿的,一律按标准吃住在市政府招待所。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会议却形成了这样一种歪风—...  相似文献   

6.
单位里组织学习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一人念,大家听。念完之后,主持人让谈心得。说什么好呢?很是沉默了一阵,都在琢磨:想说出超出文本的话吧,实在不易;说“大路话”吧,没意思;不说话,都闷起来,又不是事儿。正踌躇间,屋角炸开一串“响雷”——  “我是越听越高兴,越听越生气。高兴,是文件上的话说得实在太好了;生气,是改革这么多年,上边开了这么多会议,议决了这么多重要问题,可是,都落实了吗?该谁落实?怎么样落实?落实不了是谁的责任?对责任人该不该有个说法?……”  “就说这官僚主义、形式…  相似文献   

7.
胡昌方 《党政论坛》2009,(15):61-61
时下,在一些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普遍存在着一种“通病”、“老病”和“痼疾”。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是:摆政绩——光辉灿烂,查问题——星星点点;说经验——口若悬河,找教训——躲躲闪闪;谈规则——心花怒放,讲措施——空话连篇。这种思想和工作上的“假、大、空”,丢弃了我党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损坏了人民公仆的应有形象。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文汇报》刊出署名文章,分析了公民道德状况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某高校的一项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文章认为,两个100%看似奇怪,实际上正触及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现象:缺乏一种对人和对己一致的普遍的公共道德标准。 这说明,不少人在公民道德问题上有一种“人格分裂”和“双重标准”:对各种不文明行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既深恶痛绝又身体力行。我们当前进行的公民道德建设,难就难在人们不是…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0,(24)
1993年联合国、世界银行、经合 组织等共同编写的《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SNA)》中,把社会实体主要分 为四类:一是公司;二是准公司;三是非营利机构(英文名 non- profit institution,缩写 NPI);四是政府机构。 非营利性机构具有如下的主要性质和特点: 1、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2、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以营利为目的。 3、非营利性机构并不意味着其不能创造营运结余,但是其结余不得“分红”。捐赠者或投资者不能享受任何形式的经济回报。非营利性机构职员的待遇不得超过处于相似情况、履行相…  相似文献   

10.
只听有“说大话”不花钱的,可近闻有些地方“说大话”还能升官得奖励呢。下级与上级一个愿说,一个爱听,各得其所。这似乎不合清理,但仔细一想,却又言之有“理”,目的都是为了一个字——“上”。下级为了“上”不惜向自己脸上贴金,“以一当十”;上级为了“上”,则巴不能下级说大话,以显得自己政绩也大。为了一个“上”字,不少人放弃了党性原则,丢掉了做人的起码品质,黑的可说成白的,群众称之为这脸不盖屁股,前脚走后脚捣着你的脊梁骨;为了一个“上”宇,上下级之间竟心照不宣,相互利用,上级不但怂恿而且包庇下级的浮夸风,…  相似文献   

11.
陈思炳 《党政论坛》2009,(19):53-54
最近,听到一位市委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既要能坐得住,学得进,善于思考;又要能下得去,走得勤,善于调研,这样才能干好工作,”我认为,这位市委书记的话道出了领导工作“坐”与“走”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一事不再罚”的理解和适用。所谓一事不再罚,是指行政主体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但是,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显然不完全等同于“一事不再罚”;它对“一事不再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所限定,即规定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处以两次以上罚款,但可依法以其他形式进行处罚,比如可以给予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这是属于并处和多个处罚的问题,而不再是“一事不再罚”的问题。所谓并处是指同一机关对同一违法行为给予不同形式的处罚。  相似文献   

13.
一个时期以来,“用足用活政策”成了一些干部最流行的口头禅。按理说,“用足用活政策”这一说法并没错,“用足”就是用到位,政策是怎样规定的,就坚决按照规定去办;“用活”就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把上级政策灵活地加以贯彻,以达到执行的目的。但一些人却不是这样理解“用活”。请看他们是如何“用活”的——你要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我就在统计数字上做手脚;你说耍减轻农民负担,我就通过上浮虚报农民人均纯收入,使来年增加的收费合法合规;你强调严禁用公款吃喝,我就在“四菜一汤”的数量和质量上做文章……。这是一种严重的违纪…  相似文献   

14.
“你现在是什么级?”献筹交错之间,久别重逢之时,免不了受到这样的询问;领取福利之机,安排座次之前,又免不了遭遇这样的尴尬。“级”本义是台阶,“拾级而上”也就是沿着台阶向上攀登。可是这含义一旦引申到官场,引申到生活,一旦变成了尊卑序列,变成了价值符号,那景观就“气象万千”了。级别,级别,有“级”就有“别”。一个“级”字,害多少单相思?诱多少寒窗读?引多少龙虎斗?白多少少年头?“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是用委婉手段要级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是用“哀兵政策”闹待遇。在…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季羡林李老先生在中央台的一次《时代人物》的专访中,谈到了自己这一生的唯一的一个遗憾——会太多。先生风趣地说,不过后来也找到了一个对付的办法,用四分之一的耳朵掌握会议进程,保证自己在会上能够发言,其余四分之三的耳朵关闭,用于美中精力写文章。先生的聪慧使他在无奈的情形里发明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着实令人钦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众多为‘哈议”所困的人士恐怕不大可能都采李老先生那般典洒地应付自如。如今的“会议”之多已经使各级各类领导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开会专业户”。据笔者亲身体验,自己所在的单位就…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没权的人,往往把事情看得复杂,有权的人,往往把事情看得简单;没权的人,往往想不利的因素多一些,有权的人,,手往想有利的因素多一些;没权的人,往往过低地估计自己,有权的人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由于思维方法不同,判断依据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完全不同。同一件事情,有权的人说应该这样办,没权的人说应该那样办;有权的人觉得自己这样的决定是“百分之百”地正确,没权的人则认为这样的处理是“百分之百”地错误。  相似文献   

17.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郑培民在做官、做人、做事上有着许多感人至深、催人向上、值得称道的“清醒”——“要坚守原则,不能感情用事”;“大事不糊涂,‘屁股’上要干净”;“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等等。郑培民能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操,与他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坚守着这一个个“清醒”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沈国凡 《各界》2014,(6):14-19
有这样一个人,他与其他的“胡风分子”不同,既未与胡风有任何的来往,也根本不知道有个什么“胡风集团”,更不知道这个集团里的任何事情,只是因为在查获的欧阳庄给胡风的信件里提到了他——“苏州有一同志”,也就无辜地受到了牵连和迫害,成为整个案件受到牵连的2000多人中唯一的一个“无名者”。  相似文献   

20.
最近,江西省龙南县作出硬性规定:除党代会、人代会、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外,其他全县性的会议开会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若超过限定时间,与会人员有权利自动离开会场。 这个规定定得好! 正风会,填会海,以前大多采取单向思维模式——只单方面要求会议组织机关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将参会者一方“晾”在一边,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