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健雄 《党政论坛》2008,(24):31-31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有新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有新的变化。一是在地域上从美国延伸到欧洲,在内容上从“军事威胁”扩大到“经济威胁”和“模式威胁”。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宁 《理论视野》2009,(11):1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如何认识与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线索和总体框架,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分四个方面,即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梳理了这六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线索,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中国脑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离中南海并不遥远。实际上,中国党政高层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都有它深刻的理论探索的背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到国有企业“抓大放小”,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社会主义的人权理论等,许多理论观点都是在还存在“禁区”的时候,便是由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经过艰辛的探索后率先提出的。而中南海则几次动用总理基金支持“中国脑库”预测中国经济形势。一年四季,十之有七的日子里,学者们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吉 《党政论坛》2012,(12):1-1
和是中华文明一个十分重要的人文理念。从哲学的“和谐”指导中国人的社会理想,到个人形象要“和气待人”、“和蔼可亲”,到家庭团结“家和万事兴”,处世准则“君子和而不同”,到商务活动“和气生财”,到治国理念“和为贵”,一直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追求“世界大同”……和的理念无所不在,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5.
于伟 《党政论坛》2013,(16):18-19
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03年的“神舟五号”,再到今年发射的“神舟十号”,短短十四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神速发展,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出的“三个中国说”,基本上总结出了从先秦时期一直到今日中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其中“中国之中国”是古代中外关系的发生阶段,“亚洲之中国”是中外交流的繁荣阶段,“世界之中国”是中外关系的逆转时期。  相似文献   

7.
从计划经济的“标本”到市场经济的“红旗”——一汽集团总经理耿昭杰谈企业改革与发展王晓光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入了第20个年头,尤其从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到前不久闭幕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中国经济列车驶入了向市场经济进军的快军道。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能否一路...  相似文献   

8.
徐培华 《民主》2013,(6):13-14
中共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中共十八大报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再到“中国梦”发展定位,诠释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1.数量加速增长,从“走出去”到“跑出去”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正式提出相加快实施,中国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期,特别是在2003:~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据商务部的数字,从2003年到2010年,  相似文献   

10.
一部中国书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篆、隶、草、行、楷的字体嬗变,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风格流变,从隶书“蚕头燕尾”到米芾“八面出锋”的笔法,从“横成行、纵成列”到郑板桥“乱石铺街”的章法,无不蕴含着创新的追求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对“文明”概念的运用伴随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对“社会主义文明”的想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建设成为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再到新时代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轨迹,经历了从文明救国、文明建国、文明治国到文明强国的叙事话语变迁。中国共产党文明话语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显示器,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其演进呈现出话语意识愈发自觉、思维渐为开阔、布局逐步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提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3.
韩泳 《党政论坛》2011,(12):4-5
从“没有文化和知识分子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瞭望》见证了中国文化发展的30年。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发展20年:显示第一生产力威力本刊记者杨善清中国杂交水稻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从湖南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方法由三系到两系,产量由低到高,推广面积由少到多,而今占据了中国稻田的“半壁江山”,并引种到世界20多个国家,为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纺织业“断臂求生”本刊记者易杳浦树柔专题报道“壮士断腕”,“良药苦口”,中国纺织业何时再现辉煌?这是结构调整的一场硬仗,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台重头戏—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纺织业以其累计实现利税3000多亿元和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1/4左右的比...  相似文献   

16.
主题,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称作“主旨”、“意”、“主脑”等。这一概念是从日语翻译过来的(日语从德语Thema音译),原系音乐术语,指音乐中的“主旋律”,后来被植入到文章写作中,成为现代文论中表示“核心”意义的专门术语。长时间里,人们对主题的普遍认识基本趋同,反应到  相似文献   

17.
王玖姣 《党政论坛》2014,(11):1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发展道路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拓展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不断深化过程。当前“五位—体”总体布局的确立,彰显出重大的当代价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飞跃:从“实践哲学”到“生产力哲学”─—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路比较研究之一胡义成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相应地在理论上也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其标志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前...  相似文献   

19.
郭丽 《各界》2010,(5):96-96
回顾中华民族的前进之路,一路走来,我们聆听到了一首又一首澎湃的歌。从“五四运动”莘莘学子“反帝反封建”的呐喊,到抗日战争铁血男儿奋勇杀敌的怒吼;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迈宣言,到“坚持改革开放绝不动摇”的铿锵之声,每一首歌都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进行曲,每一个音符都是东方巨龙腾飞的震撼声。这既是特殊年代最凝心聚力的大合唱;也是非常时期让人激情飞扬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20.
永远掩盖不了真相———对印度国防部长的谎言世界人民说不唐天日从5月中旬印度进行核试验前后,到最近印度议会有关预算的辩论,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多次公开跳出来制造“中国威胁论”,先是一再耸人听闻地散布“中国是印度的头号威胁”,后又无中生有地诬蔑“中国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