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石油市场现状和走势杨元华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原油供应格局多极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趋势明显发展。国际石油市场已从过去一度供应紧缺转向供过于求,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顺应市场变化和调整石油战略已成为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能源安全的可行性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能源供需已融入世界能源市场,由此我国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形势变化间形成互动关系.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导致石油需求降低和价格回落,对我国能源安全产生巨大影响.在新形势下,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必须采取以下可行性战略:立足本国优势能源,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调整国家石油战略.提高应对能源危机的能力;加速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优化能源结构;倡导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方位地参与国际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3.
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三大重要 战略资源──水、石油和粮 食──正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这三大战略资源“总体短缺”的基本特征,将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这三大资源中,水问题──从大禹时代就困扰中华民族的水荒、水患和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将伴随着我们一起进入新世纪;油问题──今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近年来国内需求的猛增──使人们不得不正视我国石油后备资源不足的现实,开始考虑要“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粮食问题──连续几年大丰收带来的“粮食总量阶段性供过于求”,并不能消除我…  相似文献   

4.
过去10年,国际石油市场剧烈动荡,反映了经济的全球化、石油市场的金融化和国际政治格局的不断分化。由于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迅猛增长,需求重心东移至亚太地区。由于上游投资不足,生产能力增长滞后于需求增长,供需基本面出现严重的紧平衡。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破了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节奏,世界石油市场进入难得的调整时期。今后1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将持续增长,有望在近几年内超过发达国家。而世界石油供应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国家,其潜在的政治风险将带来供应增长的不确定性。但是,石油的概念开始演变并扩展到包括天然气液、生物燃料、气变油和煤变油等其他液体,因此供需平衡终归有望实现,国际油价总体将继续走高。我国业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依赖国外进口的趋势不可逆转,需要从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的角度考虑石油安全问题,依靠国际贸易作为主要应对手段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安全关系我国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若干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性变化、国际油价持续攀升、我国石油资源未来勘探开发难度加大、石油消费量快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等。在分析石油安全新定义的基础上,设计石油安全战略指标体系,借鉴美国的相关做法,从多个层面构建和完善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求知》2022,(4):63-64
<正>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与转型近期俄乌冲突升级,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冲击,如何在新能源领域掌握更多先机,赢得更多优势是关系到我国未来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选项。一要抓紧部署新能源前沿技术研究。应依托能源领域优势企业布局设立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重点围绕氢能等新能源生产消费、多能互补技术、高效低成本储能、智能电网运行等领域,推动技术协同攻关,  相似文献   

7.
庞昌伟 《求知》2009,(9):17-19
能源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国家战略关切。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引擎的依赖日益增强,对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能源产品的需求从长远看呈快速上升态势.特别是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原油1.79亿吨,同比增加9.6%。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49.8%  相似文献   

8.
张帅  李蕾 《理论视野》2020,(3):54-59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经济安全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为保障国家的能源经济安全,秉持"外部着眼,内部着手"的原则,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和提升战略石油储备双措并举,需从四个方面提升我国能源经济安全度:一要加强国内资源开发;二要推动技术进步,减少石油消费;三要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四要加快战略石油储备建设。  相似文献   

9.
资源战争与中国石油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国际竞争,首要的就是资源的竞争。美国倒萨,意在掌握石油,保持霸权。我们要切实关注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目标设计背景下的未来我国能源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在发展中求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有明显的差异,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4%。所以说,在中国,煤炭供应的状况决定着能源平衡的大局。从煤炭来讲,保证2010年经济发展需要,不存在大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不断对能源供应提出新的需求,特别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石油、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便成为必然的选择。于是,石油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石油被称作是“工业的血液”,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近10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像大庆、胜利这样的大油田,而且储采比(即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石油采出量相比)一直较低,目前仅为14:1。与此同时,原油产量占全国80%以上的东部主力油田,如大庆、胜利、华北、中原等油田已经相继进入高含水生产阶段,老油井的产量年自然递减率达14%,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在过去的5年中,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2%,对石油供应提出了巨大的需求。1993年以来,中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到1995年,石油净进口量达840万吨。在此背景下,国际上有些人提出了所谓的“中国石油危机论”,声称中国加入到世界石油净进口国行列,未来有可能打破世界石油供给市场格局,甚至有人在能源领域制造“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2000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起伏不平,从年中的每桶30多美元的高价位长时间运行,在年末又跌至中东等主要产油国的最低心理价位——22美元。已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接轨的中国,去年也因此而多次调整成品油价格。根据专家的分析和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国内石油供求的缺口会越来越大,对国际原油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而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来看,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又难以避免。因此,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尽快建立起能够应付国际油价波动、帮助企业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市场机制。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而我国能源安全的重点则是油气安全。随着我国陆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潜力日益有限,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作为新的能源增长点已成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面对我国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结合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必须从加强技术装备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争取定价与话语权、完善石油储备体系等方面加大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切实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而我国能源安全的重点则是油气安全。随着我国陆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潜力日益有限,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作为新的能源增长点已成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面对我国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结合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必须从加强技术装备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争取定价与话语权、完善石油储备体系等方面加大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切实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国家管制战略矿产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战略矿产资源的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是国家安全与利益的底线随着世界电子、军工以及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稀有金属(特别是稀土)同石油、钢铁一样成为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而目前我国稀有金属、焦炭、黄金等具有战略价值的矿产资源在生产、出口及应用方面仍存在不正常现象,有损国家战略利益,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国家管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安全国际战略面临的问题后,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提出以下对策:⑴促进能源供应的多元化;⑵建立石油战略贮备体系;⑶保障海外能源运输的安全;⑷建立较为稳固的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的石 油价格在每桶30美元的高 位上下浮动,除产油国外的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石油涨价的冲击。这次冲击波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石油涨价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产油国、跨国石油公司和国际投机资本是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中的三个重要环节,从这几个因素综合来看,短期内油价还会维持在高位。 这次国际市场上油价的变动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周期特征。东亚金融危机后,为了防止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欧佩克国家曾经三次增加产量,加之陷入危机的发展中国家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17.
日内瓦专电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87届部长级会议经过两天的磋商,7月27日在日内瓦重申了限产促价战略,并决定在今后5个月里提高石油官价,调整产油限额。 进入80年代以来,欧佩克有过两次重大战略改变。80年代初,欧佩克奉行的是限产保价战略,油价接近甚至超过每桶30美元的水平。1985年,欧佩克为夺回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份额,改为推行增产保额战略,结果引起油价暴跌。1986年,欧佩克再次改变战略,恢复限产保价。14年来,尽管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时有起伏,但总的来说形势是不错的。今年年初,欧佩克确定的原油参考价格(即官价)每桶18美元得到顺利实现,油价最高时一度达到每桶21美元。  相似文献   

18.
国外石油储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法国是最早建立石油储备的国家。1923年起,法政府要求石油运营商必须保持足够的石油储备。1925年1月10日,法议会通过法案,成立“国家液体燃料署”,管理石油储备。最初,其目的是满足军队燃料需求,后来演变成避免能源短缺冲击经济发展。法国石油战略储备由国家、专门机构和石  相似文献   

19.
石杰琳 《理论导刊》2005,(12):59-61
石油是当今国际能源竞争的焦点。大国博弈石油不仅仅因为石油的高度依赖性、不可再生性和分布不均衡性,还在于石油向来是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西方大国的石油博弈给中国的石油安全带来了直接的和潜在的威胁,为确保21世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石油的稳定供应,我国必须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20.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策略,是毛泽东安全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国内反动势力的破坏与反扑,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面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险。毛泽东深刻洞察各种重大风险,以高屋建瓴、未雨绸缪的战略策略,采取坚决的应对措施和政策。毛泽东和党中央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团结人民,以维护和改善国家安全环境、保卫和巩固新生政权;抗美援朝、坚决反对美国分裂台湾,以维护国家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加强国家安全观,维护政治和社会安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其宝贵经验与实践,对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