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林顿经济学与美现政府奉行的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张政府应积极参与经济事务,后者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在加强全球竞争方面,前者强调人力投资,后者则强调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2.
华盛顿专电9月7日上午,美国总统府白宫绿茵茵的南草坪上出现了经过精心设计的一幕:在供克林顿用的麦克风两侧,两部黄色大铲车铲着满满两车准备销毁的各种文件卷宗、档案报表以及大部头的文件汇编,其中包括一部长达一万多页的联邦政府用工规定。前来参加克林顿总统宣布精简联邦政府机构计划新闻发布会的人们,包括美国政府内阁部长们和其他官员,面对此情此景,无不为之咋舌,议论纷纷。“哇!总统把文牍主义拿出来示众啦!”新闻记者则争着将这难得的一景拍摄下来。  相似文献   

3.
梅重 《瞭望》1993,(47)
克林顿上任后,推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施政大略,试图以“振兴经济”为纲,理顺经济结构关系、社会政治关系和国际关系,摆脱当前面临的“沉重的经济和政治压力”,为21世纪继续充当“世界领导”打好基础。执政9个多月,得失皆有,成绩不显突出;现仍在不断充实调整内外政策方针,预计在一些方面会有所起色。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0,(12):27-27
在法国首都巴黎的中心举落着30多座宫殿,它们是各个国家的大使馆,这些使馆宫殿的历史源远流长,装饰风格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选总统比尔·克林顿,经过精心挑选,力求平衡,7次提名,于1992年12月24日配齐了共有14名阁员组成的下届美国新内阁。 14名内阁成员平均年龄52岁,年龄最大的71岁(财政部长),最小的39岁(农业部长)。内阁成员中,有4名黑人,3名妇女,两名西班牙后裔。 克林顿在竞选中曾一再承诺,如果他当选,就要使他的内阁“看上去跟美国一样”,即内阁中既有妇女,也有黑人和少数民族,改变过去历届内阁基本上  相似文献   

6.
凌志军 《党政论坛》2012,(16):57-57
1999年4月6日至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应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扫清障碍。4月的那个星期,代表大公司的“商业圆桌会”搞了一次调查,抽到600个美国人,其中48%的人赞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另有25%的人反对。这让白宫更清楚地意识到美国的利益,于是他们决定把那些公司的驻华代表请来,听听他们说什么。  相似文献   

7.
应谦 《瞭望》1992,(46)
华盛顿专电 美国当选总统比尔·克林顿1946年8月19日生于阿肯色州霍普镇,原名威廉·杰弗逊·布莱恩,上中学后改姓“克林顿”,昵称为“比尔”或“比利”。 童年及家庭 克林顿的童年是不幸的。他的父亲布利思为得克萨斯州谢尔曼人,从事汽车销售,在克林顿出生前3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克林顿8月26日至 29日对非洲三国——尼日 利亚、坦桑尼亚和埃及的国事访问,是他1998年3月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6国以来的第二次非洲之行,也是卸任前对非洲大陆进行的一次告别之旅。 一任总统二度访非,在美国历史上实不多见。白宫发言人说,此次访问是对上次6国之行的一次“补充”,并为进一步发展美非本来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克林顿1998年对非洲6国为期11天的访问实质性成果不大,现在,在国内大选如火如茶决战在即、中东和谈已进人最关键谈判的重要时刻,日理万机的克林顿为何还要再度前往遥远的非洲大陆呢…  相似文献   

9.
7月上旬,美国总统克林顿借参加东京七国首脑会议之机,出访亚洲。这是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的第一次海外之行,其意义超出了参加发达国家首脑会议。7月5日临行前,克林顿在美国的西大门旧金山发表重要演说,向亚洲“传递重要的信息”。访亚期间,克林顿于7月7日和7月10日又在日本东京的早稻田大学和韩国国会发表两次重要讲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新太平洋共同体”战略构想。克林顿的亚洲之行向亚太地区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他的“新太平洋共同体”的内涵是什么,前景如何,本文作一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9,(5)
美国东部时间1月19日晚9时,克林顿总统在美国国会发表了1999年国情咨文。克林顿称这是本世纪美国的最后一篇国情咨文,是下个世纪的美国人不会遗忘的咨文。不过,在世人看来,这篇咨文之所以令人瞩目主要是它发表的背景特别:在克林顿演讲之际,他正遭到国会的弹...  相似文献   

11.
李醒民 《党政论坛》2013,(12):50-50
1965年,17岁的少年比尔·克林顿在白宫玫瑰园里,见到了肯尼迪总统。握手的一瞬间,他冒出一个疯狂的念头:我也要做白宫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克林顿经济学与美国经济胡希宁克林顿执政以来,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自1991年始持续了7年多,形成美国战后第三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1997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是1965年以来最低的一年,财政赤字达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失业率逐年下降,出口...  相似文献   

13.
张宁 《瞭望》2003,(28)
7月8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发生反对巴基斯坦的群众示威游行,游行随后发展为对巴驻阿使馆的攻击,造成使馆部分馆舍、设备损坏,被迫停止办公。巴基斯坦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事件是由巴阿两国间长期存在的历史积怨和近期发生的边界纠纷造成的,从目前两国国内形势和国际大环境看,双方关系不会因此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14.
1月27日,美国参议院以党派划线,否决了民主党方面提出的要求终止对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审理的动议,通过了由众议院委派的公诉人要求传唤白宫前实习生莱温斯基、克林顿的好友乔丹和白宫助手布卢门撒尔作为证人作证的动议。至此,控制参众两院的共和党与获得白宫宝座的民...  相似文献   

15.
克林顿在美国经济持续衰退、社会弊端丛生的形势下,顺应美国民众思变的心理,打出“变革”的旗子,以压倒优势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获胜。目前,克林顿正为1993年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宫作准备。尽管他上台执政后的首要任务将是处理棘手的经济、社会等国内问题,他也无法忽视对外政策问题。 从克林顿在竞选中的言论可以  相似文献   

16.
克林顿入主白宫近3年来;先后对西欧进行了4次访问.美国官员和舆论普遍认为,其中最有实质内容的是他在11月底12月初对英国、爱尔兰、德国和西班牙的访问.此行对修复同西欧盟国的传统关系、开创大西洋两岸未来关系新局面,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克林顿的这次西欧之行有复杂的背景和深远的战略考虑.自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由于共同敌对目标的消失,大西洋两岸的凝聚力减弱,美国与西欧盟国的关系趋  相似文献   

17.
汉城专电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参加了东京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后,于7月10日至11日对韩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工作访问。克林顿访韩是有关各方正在加紧围绕解决朝鲜核问题之际进行的,因而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访问期间,克林顿同韩国总统金泳三就朝鲜核问题、地区形势以及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两国总统把朝鲜核问题作为会谈的主要议  相似文献   

18.
2月12日,美国参议院否决了众议院针对克林顿总统提出的两项弹劾指控,被称为"世纪审判"的克林顿弹劾案至此落下帷幕。克林顿何以能渡过难关民主党人的团结是克林顿得以保持总统职位的最直接原因。公众对克林顿的高度支持率则是促使民主党团结保"克",一致对外的原因。从去年1月莱温斯基绊闻被新闻界曝光开始,克林顿的民意支持率始终在50%以上,进而升至60%、70%,这对克林顿保持党内地位大有帮助。一般认为,公众对克林顿的"偏爱"又是出于如下原因:一,经济情况良好,人们对生活比较满意,从而对克林顿的"政绩"也就比较肯定。二,有一…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1月5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获得379张选举人票,以在总共538张选举人票中得票率超过70%的绝对优势,战胜了他的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和改革党总统候选人佩罗,成为美国第53届白宫主人。 作为一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竞选连任成功,这在美国近6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决定美国总坑竞选胜负的因素很多,但“天时”是诸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1991年,美国与伊拉克打了一仗。大获全胜。当时,作为美国总统的布什其声望在美国如日中天,选民支持率一度高达60%以上,人们普遍认为,共和党总统布什在1992年大选时,保住总统位置将犹如“探囊取物”。然而,由于当时美国经济情况不佳,使得布什连任失败。  相似文献   

20.
4月1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否决了参、众两院3月份通过的《国务院对外关系授权法案》,使这个包含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内容的法案胎死腹中,避免了中美关系的一次大倒退。 这个法案要求把美国的国内立法中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置于两国间1982年签署的“八·一七”公报之上,是美国一些人霸权主义逻辑的又一次集中暴露。这么一个不识时务、不负责任的法案倘若获得通过,肯定会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受到伤害的决不仅仅是中国,还将有美国自身的利益以至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近些年来,中美关系遇到了一些困难,近来似乎发展到有人想从根本上动摇其基础的地步。看来,是到了全面研讨中美关系的时候了。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曲折跌宕,经历了三个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