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办公厅机构改革实录本刊记者刘敬怀海霞经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40个部委精简为29个,而国务院部委办局工作人员要压缩一半。这项改革能否顺利完成,是对新一届政府的考验。人们在关注着国务院各部委的机构改革,而国务院领...  相似文献   

2.
政府机构改革一直是备受社会 关注的热点。 国务院机构改革已取得重大成果。1998年夏天,国务院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并于当年底完成人员分流工作,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为29个。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的要求,各部门转交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地方的职能有200多项;在部门之间调整转移的职能有100多项;部门内设置的司局级机构减少 200多个,精简 1/ 4; 行政编制精简幅度为 47.5%,人员减少18540人。 地方机构改革 1999年已全面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国绝大多数地方改…  相似文献   

3.
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机构的改革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行政机构大调整。在此之前,我国已进行过三次机构改革。1982年机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宣布,国务院决定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机构改革。1982年1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央机构精简问题的会议上,作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重要讲话。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第2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议。随着国务院机构改…  相似文献   

4.
制定"三定"规定、精简议事协调机构、地方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这一轮改革中后程的主要内容3月11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对改革方案进行说明时表示,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着力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抓紧制定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抓紧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适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相似文献   

5.
新的一届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已着手实施,政府机构将精简四分之一,人员精简近二分之一。各地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政府部门也开始考虑行政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工作。但据笔者所闻,大部分的政府部门都把注意力放在压缩机构和人员上,考虑问题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精简比例的简单仿效。而且大有“一级看一级,上下一刀切”之势。政府机构改革如果不从职能转变等深层次上考虑问题,机构和人员精简只会重蹈过去“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  相似文献   

6.
政府机构膨胀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孔祥利建国以后,我们先后进行过6次机构精简,但每次精简之后,又会形成更加严重的膨胀,始终无法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了避免第7次机构精简重蹈覆辙,本文拟对政府机构膨...  相似文献   

7.
“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机构改革目标。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正是根据这一改革目标制定的。这一改革目标,既要求机构设置精简、统一,也要求行政运转协调一致。为此,加强行政协调机制研究,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行政协调是行政主体为有效履行各项职责,对行政管理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和解决的组织活动过程。行政协调不仅在理论上是行政管理的一大职能和管理环节,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它贯穿于整个行政管…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8,(28)
机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本刊评论员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刚过去两个多月,国务院各部门的“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就全部研究制定出来,而且经总理办公会议讨论批准,陆续下达执行。这样大量而复杂的工作,是在保证繁重的...  相似文献   

9.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随着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通过,拉开了这场革命的帷幕。回顾建国以来,我们历次进行的机构改革都无一例外地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这一次改革能否走出循环,在千年转换之际,“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企盼。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次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分析,对这次机构改革的前途命运作一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一、政府职能转变对工会组织体制改革的连动效应与同步要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拉开了政府机构精简、职能转变的序幕,为工会组织改革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和巨大推动力。政府职能转变对工会组织改革的连动效应和同步要求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从1998年开始,我国进行了三年政府机构改革,先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是地方政府机构。此次改革是在初步市场化的经济对政府机构提出新的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一次以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为核心的改革。理顺的关系包括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事业单位、中央与地方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分工、相互协作。已进行了3年的机构改革成效到底如何呢?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确定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精简机构和人员。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  相似文献   

12.
机构改革、精兵简政,一直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大难题。建国后多少年来曾有过多次艰辛努力,但却难以冲破“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圈。1993年元旦,上海市浦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宣布成立,并大胆改革。副省级单位,520平方公里管区,只设十个部、办、局,800个干部编制。有人惊叹,有人怀疑。不少人认为这种精简至多维持半年。如今,一年半过去了,浦东刘、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坚持了下来。浦东机构改革有何秘诀?——减政才能精兵。减率才能减人,这是浦东机构改革的第一条法则:不减政,就难以精兵;要精兵,…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9,(11)
1998年3月24日朱基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说,本届政府的任务十分繁重和光荣,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国务院组成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斗志,坚定信心,励精图治,高效廉政,做好跨世纪的一届政府工作。朱基提出五项要求: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恪尽职守,敢于说真话;要从严治政,敢于得罪人;要清正廉洁,惩治腐败;要勤奋学习,刻苦工作。朱基总理还与大家约法三章:第一,在国内考察工作要轻车简从,减少随行人员,简化接待礼仪,不陪餐、不迎送;第二,精简会议,压缩会议时…  相似文献   

14.
一般不单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单独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有助于限制议事协调机构的膨胀近日透露的精简和规范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方案显示,新一届国务院将设置29个议事协调机构,撤销25个议事协调机构,此外保留2个办事机构的名义。长期关注议事协调机构调整的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表示,从此次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的力度来看,决策  相似文献   

15.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出了政府机构改革的部署,笔者认为:要加快陕西经济发展,使政府机构能够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精简政府部门和调整行政区划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本文拟从调整行政区划方面对政府机构改革作些探讨。一、我省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16.
“领导小组”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议事协调机构。到底有多少“领导小组”?由哪些人构成?他们是如何运行的?有长期存在有短期设立以“国家”或“国务院”打头的领导小组,大多属于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承担跨部门重要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8,(29)
国务院机构职责详说国务院办公厅主要职责:负责国务院会议的准备工作,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组织起草或审核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的公文;研究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请示国务院的问题,提出审核...  相似文献   

18.
提高行政会议效率,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因为会议泛滥成灾,总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区域性。因此,研究探讨提高行政会议效率的方法与途径,几乎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和体会,提高行政会议效率的方法与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简行政会议数量 精简行政会议数量是提高行政会议效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行政会议本来是行政管理活动必不可少的工作形式之一,一些非开不可的重要会议总不能不开。但是那些没有明确议题的会议、无关紧要的会议泛滥成灾,就不得了。 当前,我国各种行政机构的会议泛滥成灾,主要是规模大的会议多,级格高的会议多,“马拉松”式的会议多,传达会议精神的会议多,赠送纪念品的会议多,无人落实的会议多。难怪有人送副对联说:“今天开会,明天开会,天天开会;你也讲话,他也讲话,人人讲话。”横批是“无人落实”。 会议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当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用行政会议指导工作,不深入实际,高高在  相似文献   

19.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部委领导谈机构改革廖文惠备受瞩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已获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会议期间,记者采访列席人大会议的部长中的几位,他们表示拥护机构改革,赞成改革方案。在国务院撤销的15个部委中,电力工业部名列第一。原电力工业...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的同志一提起要深入学习,就强调要多读几遍报告,多写几篇心得,多开几次交流会。在这些同志看来,把报告背得滚瓜烂熟,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把观点理得清清楚楚,就算学深学透了。这种文件来文件去,会议来会议去的做法,是不是就算学深学透了?笔者不以为然。毋庸讳言,贯彻好十五大精神,首先是学习好十五大精神。多读几遍报告,多写几篇心得,是必要的。问题是,那种抱着单纯任务观点去学习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十五大精神的学习,而且有可能把学习引入歧途。那么,怎样才算学深学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