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万资姿 《桂海论丛》2009,25(2):70-74
自觉文化创造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乃是文化符号创造的二重性.技术进步的二重性包含着某种反面,全球信息网络化在使当代符号文化创造获得全新发展界域的同时也带来了悖论,体现为现实文化符号的危机.这些危机具有虚实、真假联袂混合性,其实质就是由主体自身的局限所导致的文化创造之符号工具的异化,且其直接的表现就是主体受制于各种文化符号权力结构的束缚并最终致使人类文化创造陷入困惑与焦虑.要克服此种焦虑,则取决于主体自己的决断与行动--取决于人类自觉的符号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经历了几十年酝酿之后,人工智能终于厚积薄发,蓬勃兴起,呈蔚然之势,引领着第四次科技革命飞速发展。当今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已然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阿尔法狗的亮眼表现为标志,人工智能的种种神奇,昭示着人类社会梦幻新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语音识别技术突破着人与人、人与机器的沟通障碍;人脸识别技术让"看脸的世界"迅速到来;无人驾驶技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个难题,问题本身何尝不是?问题的哲学意蕴蕴藏于对问题的基本界定和问题的源始、延续根据、结构及运行机制中。问题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奇异而深刻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潜在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具全人类之普遍性和进步性的生存方式。它蕴涵并体现着人类的意识、思维能力,展现着人类理性或非理性的光芒,彰显着人类认识的本性和精神,体现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深刻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智能作为技术,其价值观建立于对技术哲学的思考之中。技术既是“我为之物”,是人类有意识改造外在世界的工具,又是“为我之物”,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价值。智能技术运用于信息传播的价值观,首先是要坚持真实、人的尊严和非暴力的原则,信息价值观的根本和基石是真实性、专业性和公共性;其次,要通过对透明性、公正原则的追求坚守信息价值观;最后,要尽量摒弃目的至上的工具理性的不足,融入人本至上的价值理性,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公序良俗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5.
生存着的人类世代永恒地探索着生存的课题。庄子之逍遥,佛教之涅槃,基督教之“听从上帝的召唤”,萨特之“孤独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马克思之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人类对生存的不同回答,又给人类生存发展以巨大影响。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生存观以挚爱于人,追求人群之整体利益,治国安平建立大同共存之理想社会为核心,使它在一些重要思想上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某些观点相契合,不仅给整个东方文明的发展烙下深深印迹,而且被当今西方社会的众多有识之士视为医治西方“文明”病的良药。它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将继续产生多层面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克隆技术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克隆人关涉到人类社会自身并直接对人类伦理道德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冲击,所以克隆人技术行为是一个严重的伦理问题,克隆人技术面临着巨大的伦理危机。科研自由是科学技术的生命线,克隆人技术到底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么方法限制一项技术的研究。提倡科学道德伦理,不是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让它对人类更加有利。克隆技术与其它技术一样,更加需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孙一阳 《传承》2010,(24):154-155
人类社会的技术史与文明史同样久远,技术在其演化过程中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极大地促进着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同时技术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文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本文拟通过文明史的视域,考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这三个时期技术的演化,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精技近乎艺     
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带来经济效益而更受青睐。然而,技术的功利性取向和工具化特质也造成了人自身的异化,使得人和自然的关系空前紧张。要破解这一难题,迫切需要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深挖技术中被遮蔽的艺术功能和人文内涵,以实现“技术”与“艺术”贯通。有机械者必有机心 在人类历史上,技术的出现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它不仅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而且大大提高了人的生存质量。然而,古代的先哲,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对技术持一种贬损的态度,并对之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个中原因,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3,(6):1
"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和创新。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现阶段,各国和地区的政府掌控着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合理开放利用这些政府数据,无疑对社会正常运转大有裨益,也将使这些数据增值。本期"专题报  相似文献   

10.
“格物致知”是中国学问传统(知识)中问学(求知)的方法论表率.而在“抽象”成为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霸权后,“格物”的认知方式已经与人类渐行渐远.从认知角度而言,“物”始终存在于人的视野中,成为“人类”(human)审视和认知自我(self)的“镜像”(mirror-imago).人类学对“物”的研究,可以说是以“物”为“标本”的研究,不仅体现着人类独具特色的“文化叙事”,也包含着“制造”的因素.“品尝民族志”研究范式的提出,是对传统“六经注我”式民族志研究范式的挑战;而我国的饮食传统中的“格”(度量)是更接近于宇宙观之方法论问题.近年来叶舒宪教授在践行“格物致知”问学方式后提出的四重证据法,既是其学问之问学的整体性方法论的归纳,也是其对表述范式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体现了当下人文社会科学所出现的新学科整合态势.  相似文献   

1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管理价值的彰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正变得日益重要。本文从公共伦理、价值观、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个角度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理论前沿问题展开讨论,从科学技术进步、公共职能流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功绩制、职业生涯管理等视角对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面临的新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今社会谈到死刑废除大多被嗤之以鼻,历史的进程也未因死刑制度的存在而停顿或者倒退,但是,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层次的提升,对死刑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替代机制的出现,追求人权的诉求,更是让死刑制度举步维艰。死刑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推到风头浪尖,而废除死刑的呼声也随着法治社会的提出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听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质生产力水平的递进和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特别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家,从马克思时代的以生产为核心的社会逐渐过渡到消费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从传统象征意义的商品社会走向符号化和功能化的消费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无论是外延还是内涵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有别于传统的变化,表现为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和去政治化,走向更深层次的无意识,以及从公共领域向日常生活领域的渗透等.  相似文献   

14.
陷入L型困局的实体经济发展,寄望于科技创新注入活力,目前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而科技创新仍限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这三种传统方式上,归属于资源思维模式。由经济社会的建模演绎,发现还存在有经济发展的制度思维模式,即把产权制度由私产权转为公产权,科技创新的方向也由传统方式转变到为公产权经济提供低成本劳动平台和用人少的技术方案,同时指出中产人群可以成为公产权经济的主要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17,(1)
With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the thin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eply.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author profoundly realizes that both recogniz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first priority like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do and considering the human rights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s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do are unilateral and harmful to the social progress. 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 are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ly promoting each oth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ree main viewpoin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hanges of the attitudes of the UN and China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ough it is a great progres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understand that 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 are interdependent, there are still lots of difficulties in realizing their mutually benefiting relationship in reality. These difficulties are due to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s who enjoy good understandings of the rules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re capable of practicing human rights theories. Therefore,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promotion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s instru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相似文献   

16.
采取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先导的发展战略 ,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的必然选择。遵循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规律 ,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梯度结构出发 ,对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实施梯次开发 ,则是民族地区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是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少数民族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杠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必须通过科技建设与技术创新、民族教育的建设与创新、管理创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When the first nuclear power unit using Hualong One, the first China-designed reactor, started commercial operations on January 30, it heralded a series of breakthroughs. It symbolized progress in third-generation nuclear technology, propelling China into the rank of leading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provider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and Russia.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所体现的价值问题,大多从社会、法律和经济三个维度上去分析研究,但是,它不足以全面体现社区矫正的价值.对社区矫正的价值可以作多维解说.刑罚意义上的社区矫正体现的是其矫正和教育;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实际上是防止社会失范、无序的一种社会规范;文化学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其本质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并以自身文明的进步来促进和体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社区矫正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20.
人道主义和人权是适应和保护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具有克服"异化"现象,促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人类全面进步的功能。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仍存在错误或过时的认识。因此,我们应从推进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完善出发,从保障人权及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立基于"人权条款"入宪的新态势,把中外人道主义和人权思想史列为重点项目,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