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求是》2001,(5)
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是在以私有制为基本经济制度、以市场机制为经济运行基本方式的前提下 ,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巩固资本主义统治而对其生产关系进行的某些局部调整。它以不同的类型和方式促成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却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要彻底解放社会生产力 ,就必须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国家所有制的建立是“剥夺剥夺者”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这同以往新的经济制度在旧社会内部逐渐成长起来的情况是根本不同的.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都是不同私有制形式之间的更替,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则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它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决不会允许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资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新发展,并不表明资本主义返老还童、青春永驻。恰恰意味着为转向社会主义正在准备更坚实更雄厚的物质与社会基础。目前,资本主义尽管有了一付新面孔,但其本质并未有根本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仍然是私有制,虽然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出现了新的模式;资本统治  相似文献   

4.
完全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通过自发的市场调节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经济联系的经济制度,是一种完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同私有制基础上由市场自发调节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完全的市场经济,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商品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4,(6)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工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论及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批判思想。资本主义工业化造成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等生态问题。究其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由此,实现共产主义公有制的工业化成为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从制度根源角度探究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批判思想,为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比,哪种制度更为优越?对这个过去认为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有人提出质疑。这个问题应该由实践来作结论,就是说应该通过两种不同制度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出来。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邓小平文选》第215页)可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是某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兴衰成败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贵明  邱光政 《探索》2005,23(5):90-95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形成于对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批判与扬弃的基础上,它强调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权利。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马克思在科学剖析资本主义和总结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的基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共产主义所有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资本主义之所以还能以强劲的势头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它在一定范围内,仍然能够自行调节,改良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其容纳生产力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改良和改善,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仍然是促使其走向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一切私有制的否定,也是公有制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再生的过程。如果说,私有制范围内的社会更替尚且需要经过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那么,以消灭私有制为最终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不是一个更为漫长、更为艰巨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采取排斥、消灭的态度,而是主张利用进步的、爱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去战胜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经济,并为今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创造物质前提.然而,人们并不都知道,在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刚刚结束之  相似文献   

10.
李木 《前线》1983,(11)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1.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生产社会化必然要求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的。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旧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由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公平与效率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评价社会经济制度优劣的两大基本尺度。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否比另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更合理,既要看它是否比另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创造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财富,也要看它是否比另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对财富的分配更合理、更公平。任何一种社会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导致的人的异化,人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使人失去获得幸福生活的保证,幸福变为了不幸。马克思把扬弃私有制经济作为人从异化走向复归的条件,并把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作为推动变革旧世界的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条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维解读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是青年马克思解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常用术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从哲学维度阐发了以社会至上为价值取向的现代市民社会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深刻考察,从经济维度诠释了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异化本质;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从历史维度得出了市民社会是整个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的科学结论。今天,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们恢复人的社会主体意识、倡导社会自治,从而推进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党内腐败现象不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造成的1、腐败现象就其本质而言,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相生相伴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腐败的滋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足又使腐败现象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因此,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未能使私有制、剥削阶级以及私有观念彻底地成为历史,腐败现象就仍然有其滋生土壤。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所转移的。(1)中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中国历代王朝虽然…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当代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是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工具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和命脉,其体制由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的性质所决定。人类迈入资本主义社会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大致经历了自由竞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论述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同时,曾以大量篇幅称颂“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前线》1992,(7)
何谓计划?资本主义计划能否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资本主义及其以前一切社会内,由于私有制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是无法正确地认识和利用一切客观经济规律的,一切规律都本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内在分裂与人的异化、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性本质与对统治阶级利益的守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与对统治阶级地位的辩护三个角度,揭示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共同体的虚幻性。马克思着重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消灭、阶级分化的消除等视角,探讨了通往真正共同体的现实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路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应为逐步迈向真正的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自由竞争思想是其阐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则,揭示资本主义各种矛盾问题的社会制度根源的重要理论成果。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的产物,它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导致了经济危机、相对过剩人口、两极分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后果。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用自由竞争概念掩盖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矛盾的根源。自由竞争的加剧必将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共产主义是社会革命发展必然方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恩格斯的自由竞争思想对理解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竞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以在经济全球化中抓住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论述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的历史必然性时,深刻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身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个著名论断,对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辩证发展过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