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举手之劳     
《理论与当代》2011,(9):60-60
张剑鑫在7月16日的《广州日报》上撰丈指出:在公交车上,你有幸坐上了一个座位,可没过多久,也许就在下一站,一住老者或孕妇上了车,又正好站在你身旁。只要你轻轻抬起屁股站起身,给站在你身旁需要座位的人让个坐,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谢谢”。还有更多的人发自内心地对你尊重。  相似文献   

2.
李立新 《新湘评论》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3.
李立新 《学习导报》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4.
陈晋 《新湘评论》2007,(7):46-47
1973年底,有过一次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事情。调动前,12月21日,毛泽东召集军队一些高级将领谈话.讲起了《红楼梦》。从记录稿看,他是对着许世友说的:“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呢。”随后,话锋一转:“你就只讲打仗,你这个人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是指周勃.周勃厚重少文.你这个人也是‘少文’。”  相似文献   

5.
瑞贤 《前线》2013,(10):81-81
摆布一词属常用语。文学作品中亦可见。《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有:“连夜摆布军士,护送车驾前奔箕关”之语;“你是最肯济困护危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来摆布死了我们娘儿们不成!”则言出《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辞书对摆布一词作解,说有安排、处置、布置、操纵等意。  相似文献   

6.
毕淑敏 《当代党员》2012,(11):77-77
一次,刘谦参加《鲁豫有约》,节目开场时鲁豫说:“很多魔术师在春晚上表演过大型魔术,但都没走红,而你每次上春晚表演的都是些近景小魔术,为何你却红了?”  相似文献   

7.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先生”这个称呼的对象有所不同。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8.
君子 《廉政瞭望》2011,(17):34-35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因为贪婪,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那么,你会把现在拥有的也丢掉。”曾经的“劳模局长”唐启楹就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9.
买来的灾难     
《理论与当代》2008,(4):52-52
黄小平在2月23日的《广州日报》上撰文指出: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富翁掉进了湖里,高喊救命。一位年轻人划船去救,富翁挣扎着喊:“如果你把我救上来,我给你1万元!”一会儿后,富翁呛了一口水,更是恐慌:“快点,你只要把我救上去,我给你5万元!”年轻人一听,反而把船划得更慢了。而在水中拼命挣扎的富翁,不断开出更高的价位:10万元!  相似文献   

10.
湘中飞舟 《党课》2010,(2):72-73
记者在采访一位德高望重、成就辉煌的为政者时问道:“你在领导岗位上取得如此成就,有何秘诀?”对方笑曰:“《论语》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相似文献   

11.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9-79
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4):78-78
某人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如下:“__烟,__奖,__查,__取,__空,__签。”他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只好求助朋友。朋友看了看后,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吧?小心啊。”他一脸疑惑:“为啥?”朋友说:“很明显,这封信是说你欠抽。”  相似文献   

13.
一考生作文,援引了《诗经》中“昧昧我思之”句,却误写成了“妹妹我思之”。老师便批道:“哥哥你错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大概再没有哪一部丛书,能够像《星火燎原》那样传播久远、影响巨大了。这套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50岁以上的人,都曾从这套书中汲取过营养,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你不爱看大部头,你可能不知道《苦菜花》、《创业史》,不知道《西游记》或者《红楼梦》,可是,只要你上过小学,你就不可能不知道《老山界》、《刘胡兰》、《飞夺泸定桥》,不可能不知道《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和《党费》……那时候,无论去哪个同学家,总会在他家的书架上看到这封面或红或棕、标有“星火燎原”4个字的套书,  相似文献   

15.
肖丽 《党史纵横》2001,(11):12-12
1919年6月,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入狱。数月后,经李大钊等人全力营救出狱。为此,李大钊写了一首《欢迎独秀出狱》的诗。诗中这样写道: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他们的强权和威力,终竞战不胜真理。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相别才有几十日,这里有了许多更易:从前我们的“双眼”忽然丧失,我们的报便缺了光明,减了价值;如今“双眼”的光明复启,却不见了你和我们首创的报纸可是你不必感慨,也不必叹惜,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的化身,同时奋起…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重庆被人称作“文化荒漠”。可短短几年,重庆已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地标”:如火如荼的“唱读讲传”、川剧《金子》、大剧院的芭蕾舞、走向全国的“红岩联线”、杂技《花木兰》远赴美国演出、《摩尔庄园》畅销上百万册……  相似文献   

17.
丁晓平 《湘潮》2014,(7):4-8
1938年10月,在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贺龙、徐海东等人闲谈时聊起了中国文学。毛泽东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秦湘豫 《党课》2013,(4):105-108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注:另有一说为邓殷洲),笔名马南邮、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邓拓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家、政论家,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兼《前线》杂志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其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撰写的杂文,由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已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19.
《易传》、《中庸》中蕴含的朴素生态思想对当前构建新的生态哲学在本体论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易传》提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物之所生之模式。《中庸》亦提出万物由“博、厚、高、明、悠、久”的“天地”所生出。既然万物均由天地化育,那么作为万物中的一分子的人与万物其它成员乃“民胞物与”,应该“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易传》中的“裁成辅相”和《中庸》里的“参赞化育”思想,既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求这一能动性在“尽物之性”的基础上发挥。  相似文献   

20.
《来自星星的你》有多热?“都教授”的粉丝买下《新京报》的一个整版“示爱”已令人瞠目,而周六晚央视的重点栏目《新闻周刊》也给出时间讨论。当名嘴白岩松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唯美画面背景下侃侃而谈.进一步印证了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的说法:“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