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大研究》2006,(4):24-29
为纪念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23周年,推动宪法的实施,使宪法真正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宪法而不是政治意义上的宪法,2005年11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北京大学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和法制日报社在西郊宾馆联合主办了“宪法司法化理论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对宪法司法化素有研究的学者、法官和律师,研讨了宪法在法院如何适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宪法司法化的必要性蔡定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齐玉苓案以后,学界对宪法司法化研究有一个热潮。但是热潮过后热情就过去了。要成就一项制度,必须要有一个持续性的研究和不懈的推动才…  相似文献   

2.
<正>毫无疑问,这是一本重申常识的著作。蔡定剑先生是我国知名的宪法学者,对宪法、宪政、公民权利、民主、自由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考察。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这本《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汇  相似文献   

3.
《人大研究》2011,(1):31-31
2010年11月22日,著名的宪政和人大制度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先生因病去世,享年54岁。蔡定剑曾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其代表作《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先后再版4次,成为学习和研究人大制度理论的必读书。多年来,蔡定剑为中国民主宪政和人大制度建设殚精竭虑、奔走呼号,赢得了全社会的推崇与尊重,被网友推荐列为央视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相似文献   

4.
魏保华 《楚天主人》2008,(10):45-45
7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知识讲座。这是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的第三次法律知识讲座。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蔡定剑教授着重从3个方面对监督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王耀海  孙建伟 《前沿》2010,(5):55-58
文章认为蔡定剑教授《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对于我们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制建设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其对历史本身没有进行准确的认识和思考,所以其反思是有一定的限度,本文以"评价建国之初新中国彻底摧毁旧法统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为切入点,从对历史进行同情式解读为基本视角,将"摧毁"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传统中进行理解,即认为摧毁的只是与我们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存在根本差异的旧法统。并通过比较蔡定剑教授和朱苏力教授的进路来尝试揭示二者在这个问题解释力和限度。  相似文献   

6.
违宪审查制度,一直是全国人民尤其是法学界关注的焦点。2005年12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完成了对《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并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后,社会各界又出现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热情。虽然如宪法学专家蔡定剑所指出的,法规备案审查制度与违宪审查制度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有联系,前者主要审查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与宪法、法律是否抵触,包括地方性法规是否与行政法规相抵触的问题,后者的核心是要解决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是否违反宪法的问题,但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仍是建立完整…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的刊名是彭真同志题写的。在《民主与法制》创刊3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曾长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中国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撰写此文,缅怀彭真同志的民主思想,以为纪念。正是在30年前的1979年12月27日,彭真同志在全国选举试点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实行基层直接选举,让人民实际当家作主,决不能把人民当阿斗。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科学》2010,(6):57-58
本刊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近日因病去世。蔡定剑2004年初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局副局长的官位,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任教。从官员转身成为学者,他始终身体力行去实践他的理想,始终秉持建设性心态,针对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出可操作的改革提议。在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路途上,蔡定剑一直坚韧地前行着。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底,中共中央转发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6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陆续出台了《全国人大代表活动的若干意见》、《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处理办法》、《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处理办法》、《关于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的若干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工作若干规定》等5个文件。这些文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月24日,人大制度研究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博士,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作客人民网,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与网友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国宪法的精神》系日本著名法社会学家渡边洋三从法社会学视角对日本宪政历程所作的观察,其突出特色是针对普通市民对宪法精神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说。渡边教授结合宪法和日本国民生活中的例子回答了两个问题,即宪法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在《上海经济》2007年第10期上著文指出:一个国家的财政与和  相似文献   

12.
法治博览     
正尊重宪法就是尊重一种生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李秀鹏2015年12月23日在《光明日报》上撰文《尊重宪法就是尊重一种生活方式》认为,宪法既是纸面上一目了然的文字,也是现实中栩栩如生的生活,还是关乎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坚如磐石的价值。我们既要强调国家意义上的宪法,也要强调公民意义上的宪法;既要重视政治层面上的宪法,也要重视生活层面上的宪法。对公民而言,尊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就业歧视究竟如何?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原因?专门法能否真正保障就业平等?记者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中旬召开的闵行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吸引了一群来自北京的客人——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一行。他们此行主要目的,是实地了解闵行区公共财政预算监督改革情况。  相似文献   

15.
薛凯 《半月谈》2004,(1):27-30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宪法修正案议案。这将是我国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宪一中央党校教授傅思明博士在接受《半月谈》专访时指出:“我国此次修宪,是关乎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兴衰荣辱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经过修改后的宪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指南。  相似文献   

16.
《人大建设》2007,(10):55-55
《中国改革报》近日报道,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民生问题专家胡星斗认为:“小产权房”只是处在法律的模糊地带,并没有违背《宪法》,所以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17.
法治博览     
正宪法对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叶中在《红旗文摘》2016年第4期上刊文《宪法对治理现代化的作用》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国家治理法治化。而法治并不是一般的规则之治,它是宪法之治,因而法治状态的最高表现就是宪法至上,因此以宪法为基础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与此同时,宪法对治理现代化也具有核心作用。因此,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为基础,并  相似文献   

18.
法治博览     
<正>用合宪性审查构筑制约权力的"笼子"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在《学习时报》2017年11月6日撰文《用合宪性审查构筑制约权力的"笼子"》认为,合宪性审查是维护宪法的根本法、最高法地位的重要机制。从很多国家的宪法实施经验来看,由特定的宪法审查机构对国家机关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保证国家的一切行为都  相似文献   

19.
“85.5%的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其中认为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占58%”。对于目前争议颇多的就业歧视问题,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北大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蔡定剑教授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甘肃理论学刊》2014,(6):F0002-F0002
刘志刚河南汤阴人。法学博士,博士后,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基础理论。长期关注宪法诉讼制度、基本权利、宪法与民法的关系、法律规范的冲突解决方法等问题。目前。在国内外法学类核心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主要著作:《立宪主义语境下的公法问题》;《立宪主义视野下宪法与民法的关系》;《立法缺位状态下的基本权利》:《法律规范的冲突解决规则》。“宪法私法适用的法理分析”、“立宪主义的人性分析”、“政治冲突的司法解决与宪法裁判的政治化倾向”、“特殊权力关系下的宪法权利”、“司法审查视野中的诉的利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