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011年12月27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你觉得如何才能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缓解征地纠纷、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在2012年11月末的国务院常务会上获得通过。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主要是政府征地以及农民私自将集体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隐形交易”方式。  相似文献   

3.
“地利共享”原则既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土地增值利益本身的公共属性所规定的。随着城市化扩张,我国形成了一套由政府统筹进行土地供给、土地出让、土地利益管理的土地开发模式。在土地利益分配实践中,政府遵循“地利共享”原则,在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之间达成了一种是利益平衡的再分配机制。实践证明,“地利共享”并非停留于抽象的地利分配制度层面,而在实践中形塑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城镇化实现路径:政府通过土地财政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来源,促进了土地的城镇化;通过利益再分配为失地农民提供制度性保障,加速了农民的城镇化;也为村级组织提供集体经济来源,促进了村庄的城镇化,适应了当前我国半城市化阶段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本质上是资源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传统的城镇化是在制度安排并不充分的背景下快速推进的,对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价格的人为压制,损害了农民融入城镇的经济基础,而压低成本资源要素助长了城市的粗放发展和资源的过度透支;地方政府对资源的错配加剧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背离,这是影响我国城镇化质量的重要原因。随着城镇化高成本时代的快速降临,政府开支的刚性增长和土地收益的日益递减凸显地方“财困”,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如何应对高成本的挑战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农民维持生计最基本的保障。近年来,伴随农地非农化,农民的权益不断受到侵蚀。在农地转用过程中会产生巨额土地增值收益,由于没有从产权制度上引入土地发展权,致使失地农民无权享有土地增值收益。不公平的土地收益分配,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应尽快考虑将农地发展权引入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制度中,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0,(10):58-58
<正>党国英在8月9日的《经济观察报》上撰文指出:土地增值该归谁?特别是征用农民的土地所产生的级差收益,应该归农民,还是归政府?现在成为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万盈 《当代党员》2014,(11):53-55
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多农民“洗脚”进了城,身份虽变了,但打小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却难以改变,于是种种不适和问题随之而来。该如何帮助和引导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呢——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07,(12):18-19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建设用地,农业产业化需要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因此,农民进入城市就业并转为市民,其宅基地和承包地如何有效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果政府可以从保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加大就业及创业扶持力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土地一次性流转收益等方面提高农民进城的预期收益,并降低农民进入城镇的成本,通过设计一套合理的政策体系,将能积极引导农民自愿进行土地流转、加快农民变市民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本质上是资源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传统的城镇化是在制度安排并不充分的背景下快速推进的,对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价格的人为压制,损害了农民融入城镇的经济基础,而压低成本资源要素助长了城市的粗放发展和资源的过度透支;地方政府对资源的错配加剧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背离,这是影响我国城镇化质量的重要原因。随着城镇化高成本时代的快速降临,政府开支的刚性增长和土地收益的日益递减凸显地方"财困",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如何应对高成本的挑战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围绕我国城镇化路径存在激进和保守之争。要理解农民城镇化的真实逻辑,必须要从农民主位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民进城买房现象的分析发现,当前农民具有强烈的城镇化动力,其动力机制是经济发展、家庭代际关系、社会竞争及公共政策等方面综合作用形成。然而农民在进城的同时保持了理性的思考和选择,他们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保持了与农村和土地的联系。这种城市与乡村的互补关系构成了农民城镇化的限度。半工半耕式的城镇化道路是当前农民的最优选择,政府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09,(9):46-48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让农民享有土地增值收益,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充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已成为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农民权益的客观要求。地处城乡接合部地区的丰台区草桥村,充分抓住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的政策机遇,依靠农民自主开发建设完成旧村改造,依托城市经济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加快转居转非,实现富民增收。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已连年列居京郊百强村前列,并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北京市基本城市化生态文明村等多项殊荣,走出了一条农村城市化、产业非农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本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提出,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管理系教授严金明认为,改革的一大背景是现在土地增值收益中,农民得到的补偿总体来说偏低,好多地方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这三项制度对农民来说,是利好政策,这意味着,农民的权益能得到更好保障。此外,农民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之中、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之中分享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重庆在土地改革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土地流转的“九龙坡模式”。九龙坡区试点“土地换社保”、“住房换宅基地”——政府拿出原农村宅基地的20%左右,集中兴建新型农村社区,其他80%左右的农村宅基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用多得的土地出让金等收益补贴农民购房。去年以来,江津区在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方面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英县以创新项目招投标模式,打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阳光工程”、“廉政工程”为出发点,使城市资源的潜在价值显现化,实现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建县12年来,城镇化水平由9%提高到了22.7%。  相似文献   

15.
城区与农村混合、居民与农民交叉、小区与农房一体,村不像村,城不像城,村中建城、城中建村,田中有城、城中有田,拆了建,建了拆……长期以来,位于寻甸县城所在地的仁德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始终没能破解这一困局。“远看是城市,近看是农村”,农民还是农民,农村还是农村,致使农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不高。城镇化推进缓慢,成了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瓶颈问题。可今天在仁德镇,记者看到的却是: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机制确保着城乡统筹的实施,科学的规划,立足未来,着眼长远,  相似文献   

16.
王新兰 《新长征》2011,(5):42-43
在我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王儒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整体要求,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统筹推进"三化"进程。"三化"中城镇化的实现,农民工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让农民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7.
朱冬亮  贺东航 《探索》2007,1(4):185-189
征地拆迁难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反映出来的突出社会问题.以对东南沿海X市的调查为基础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国家政策法规滞后、政策执行缺乏协调、政策供给与农民的需求差距过大是导致征地拆迁难的主要原因.透过征地拆迁难题,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在谋求土地增值收益方面展开的激烈博弈.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本世纪以来国内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张了50%,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也就是说,我国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比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快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12):36-37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年卷指出,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相似文献   

20.
正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在发达国家已有200多年历史。聚焦城镇化的国际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供启示。加强管理和服务。20世纪以前,由于人口迅速膨胀、失业与贫困问题严重,多数欧洲城市存在住房短缺、疾病蔓延、犯罪率高和贫民聚居等社会问题。直到政府全面介入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些社会问题才得到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