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在贵州这片充满红色基因的土地上,闪耀着共产党人的光荣与梦想。"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砥砺奋进,铺就光荣的征途。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为民信念,奠定梦想的基石。过去五年,是"贵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构筑"精神高地"、推进绿色发展,昂首阔步走向世界。未来五年,贵州改革发展锁定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奋斗目标。开创新未来,贵州要更加坚定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2,(25):58
问:什么是"经济洼地"?我省怎样冲出"经济洼地"?答:贵州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长期处于全国落后位置,可以说,贵州是全国的"经济洼地"。贵州要冲出"经济洼地",必须高举团结、奋斗、发展旗帜,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2,(26):9
后发赶超,摆脱落后,眼下,贵州全省7.4万个基层党组织、156万名党员正在争当先进、争当优秀,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这两年,贵州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创先争优促跨越"的主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活动中,贵州坚持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作为主战场,以"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为载体,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中比、拼、超、干。针对发展迅速的工业园区,贵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贵州要后发赶超。"后发赶超"之路,是从贵州实际出发,全面、协调、可持续、惠民生、促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贵州要实现后发赶超,走出"经济洼地",除了要遵循经济规律,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两加一推动"外,还得用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励和整合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精神上的赶超跨越。构筑贵州"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的提法,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正>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贵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过去五年七大成就深学笃用系列重要讲话,"四个意识"明显增强。用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障了政治上的坚定,贵州各族人民正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奋力冲出"经济洼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发展实现了在西部地区赶  相似文献   

6.
<正>瓮安县组织部门将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组织工作中落地生根,为瓮安冲出"经济洼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新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省上下是莫大的鼓舞、巨大的动力和重大的机遇。"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是贵州当前和"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的总纲,更是习近平总书对贵州的殷切期望和根本要求,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电网实现发展大跨越、供电能力大飞跃、服务水平大提升、电力体制大改革,在绘就多彩贵州的画卷中,谱写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华章。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弯道取直、换道超车,跑出"贵州速度"、冲出"经济洼地",撕下贫困落后的标签,向着全面小康坚定前行。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电网实现发展大跨越、供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殷切寄语:"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自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这一时代使命,就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全部工作的根本主线,成为全省上下共同的奋斗指向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9.
栗战书 《当代贵州》2012,(17):14-15
以构筑"精神高地"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洼地崛起",以冲出"经济洼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成效,为消除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奠定社会基础,实现构筑"精神高地"和冲出"经济洼地"的良性互动。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地理海拔的相对"高地"。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在发展上长期处于相对"洼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都处在全国靠后位置。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和在2010年8月谈到贵州工作时,都明确指示我们要有志气、  相似文献   

10.
黔风 《当代贵州》2009,(14):3-3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构建"和谐贵州"、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贵州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提出"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金融生态最优省";贵州首次以1号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做好金融工作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出台历史上第一个金融业专项五年规划——《贵州省"十二五"  相似文献   

12.
<正>雄关漫道,必当高奏凯歌而上;风正潮涌,更需劈波斩浪而行。在刚刚胜利闭幕的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陈敏尔同志发出了"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动员令和冲锋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贵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上下奋力冲出"经济洼地",全力总攻"绝对贫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积极构筑"精神高地",正在撕下贫困的标签,贴上靓丽的名片。  相似文献   

13.
彭勇 《当代贵州》2008,(13):16-17
在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进程中,“围绕跨越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跨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正逐步形成。2005年春节期间,胡锦涛同志视察贵州时指出,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贵州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提出"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金融生态最优省";贵州首次以1号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做好金融工作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出台历史上第一个金融业专项五年规划——《贵州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任廷浬 《当代贵州》2013,(11):46-47
今后五年将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贵州省委、省政府从今年起正式启动"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这意味着今后五年将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沿河要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号召全县人民凝聚发展合力,全力总攻"绝对贫困"、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努力冲出"经济洼地",坚定不移地走有山区特色、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贵州视察时殷切期望贵州抓住和用好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他指出:“要通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劳务输出等措施,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劳务输出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贵州的发展意义重大。一、劳务输出对实现贵州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意义(一)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贵州属于西部贫困地区,人多地少,土地收益低,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尽早脱贫致富的最有效的途径。据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从1987年至2003年,全省共计输出劳务人员65…  相似文献   

17.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示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们认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就是全省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中央对贵州的殷切期望,也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8.
雄关漫道,必当高奏凯歌而上;风正潮涌,更需劈波斩浪而行.在刚刚胜利闭幕的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陈敏尔同志发出了“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动员令和冲锋号.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贵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上下奋力冲出“经济洼地”,全力总攻“绝对贫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积极构筑“精神高地”,正在撕下贫困的标签,贴上靓丽的名片.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视察我省时要求我们:“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对于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全部工作的根本主线,是推进贵州现代化进程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进程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0.
“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和信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人民的深切寄语.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全部工作的根本主线。贵州精神、抗雪凝精神、多彩贵州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