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丰富且深刻的意识形态价值意蕴。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超越了“资本中心论”的意识形态偏狭;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揭批了“普世价值论”的意识形态虚伪;以凝练价值共识、传播中国价值,批驳了“中国威胁论”的意识形态歪曲。从价值立场、价值实践和价值传播三重维度深入理解和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意识形态价值意蕴,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进行了系统而精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提供思想指导;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鲜明的价值标杆,增进意识形态工作话语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站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立场;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采取分类分众的叙事手段,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吸引力和感召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同时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传播力和引导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坚定意识形态工作的国际话语自信;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坚守并拓展意识形态工作话语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宋庆龄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她一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富强和现代化事业、妇女解放事业、世界和平事业等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现代史的进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宋庆龄的国民革命生涯可以看出,她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有着特殊关系。宋庆龄在国民革命时期,虽然代表的党派立场与共产党不同,但她坚持的孙中山所设想的新中国目标与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之间有着契合。她从陪伴孙中山走过最后十  相似文献   

4.
作为面向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红线,从根本上说就是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在学习和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下功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命题,从而十分鲜明地宣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把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之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选择了改革开放战略举措,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两个统一:一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立足基本国情和坚持基本路线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尊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良性互动促使认识与实践实现辩证统一;二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引领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人民利益和人的发展是主体的最高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包心鉴 《前线》2024,(4):32-36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进行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问题导向和深入解决问题的特有品格,突出体现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解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社会主要矛盾,在勇于回答新问题中探索规律,在深入化解新矛盾中不断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曾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人民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人民观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是对我国历代领导人“以民为本”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显著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人民观的科学内涵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价值国际传播中,“复魅”要求以价值本质为出发点探赜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凸显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本意要旨;开显以互属认识论为前提,确立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两个维度,即宏观层面的原则性价值和具体层面的互动性价值,为中国价值国际传播提供认识论基础;中国价值国际传播以实践成效为准则,实践是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最终衡量标准,满足实践需求是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生长点,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的实践工程,传播的实践方式需要差序化。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马克思科技思想的人本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的实践基础。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价值旨归,回答了新时代科技创新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历史、理论、实践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生成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它大致经历了革命为现代化创造前提、"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骤,贯穿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始终;从理论逻辑看,它蕴含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要素;从实践逻辑看,它体现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立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向和坚持中国发展与人类发展相互统一的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11.
张丽新 《奋斗》2020,(1):26-2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坚守“人民立场”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广泛、真实、管用的人民民主必须遵循的政治初心,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归宿。国家治理应体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应坚守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冯颜利 《探索》2024,(1):1-12+16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精华与实践总结,贯穿其中的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厚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其价值观、主体观、创新观、问题观、系统观和天下观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邃光辉。坚持人民至上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明的价值观,即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由人民评判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强调文化自信与文化建设实践相互影响的实践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积极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不断深化对文化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文化强国建设的系统性策略。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胸怀天下,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进不同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了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世界大同观与天下观。...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8,(6)
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  相似文献   

14.
<正>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为了谁的利益奋斗是判断政党价值立场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立场与价值追求,清晰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等问题,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理论。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观体现了崇高的人民情怀、深厚的人民根基、坚实的人民力量、鲜明的人民立场。从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观的价值根基来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内核,拓展人民政治参与是价值导向,保障人民网络安全是价值追求,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是价值源泉,带领人民脱贫攻坚是价值要求,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是价值旨归,推动全球共建共享共治是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重要的是掌握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贯彻落实好这个战略布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四个全面"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把握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遵循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运用联系发展和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分析问题和指导实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坚持认识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基本原则,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开辟治国理政的崭新境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核心要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旨归,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鲜明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蔡常青 《实践》2013,(9):41-42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直接切入了为民这一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问题,又将务实、清廉的作风建设列为突出解决的问题,把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世界观与转变工作作风和反腐倡廉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价值理想和行为规范的统一,坚持党的执政宗旨与执政作风的统一,坚持“治本”与“治表”的统一,凸显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要求,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准确把握、有效贯彻。  相似文献   

19.
吴松 《理论建设》2020,36(2):41-48
习近平关于分配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坚持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习近平关于分配的重要论述将生产与分配、国内与国际、公平与效率、目标与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站在新发展理念的立场上对其进行阐释,主要包含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分配理论制度创新;不断协调分配失衡,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坚持绿色生产,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坚持分配的国际视野,回应国际不合理分配秩序;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本取向体现在四个方面: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根本立场,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以人民为中心"为发展思想,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史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本底色具有鲜明的实践要求,其最根本的来源是实践,其最后的归宿是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实践中,融会于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和具体举措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