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是邓小平政治民主化思想的重要内容,研究邓小平的政治民主化思想,就必须研究他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民主集中制理论创造性地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研究如何发展民主集中制原则于国家政治民主生活中,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指导当前的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特别要注重制度建设,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全党在重大问题上的统一行动”。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我们各级党政领导实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制度。决策民主化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指导决定,才能做到决策民主化,从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将党的建设事业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相结合,积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大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路,中共在党的建设中构建了一系列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实现了党内民主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不仅使中共党内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了全党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而且创造了既成功解决党内思想分歧和矛盾,又促进全党团结和统一全党思想这一中共党内民主的新范式。"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标志,而且在历史积淀中衍生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新元素。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对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建树。其党内民主建设思想涉及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民主集中制建设、党内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民主和法制的关系、发扬党内民主以带动人民民主等诸多方面。陈云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在现阶段仍然具有显明的价值: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加强法制建设以保障民主,不断加强党内监督;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和推进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5.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主集中制思想直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集中制理论,但他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又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从民主集中制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上,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同时科学概括了党委议事决策的"十六字"原则,充实、丰富了有关"民主"、"集中"的可操作性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在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将民主集中制"肢解"为民主、集中,进而在民主、集中的对立统一话语体系中分析、思考、实践党内民主。因此,将党内民主从民主集中制体系中剥离出来,抽象地论证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民主的关系,不仅有悖于史实,而且在理论上也说不通,在实践中还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如何避免"拍脑袋"作决策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在决策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过于强调个人意志、忽视群众声音,使得党内的"民主"和"集中"失去效力,民主集中制无法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8.
民主集中制是在工人运动和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工人运动和工人政党中否定民主和否定集中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提出了有关党内民主和党内集中的最初原则,初步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列宁在同否定党的集中统一的俄国经济派的斗争中,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概念并使之系统化。1920年民主集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纠正党内家长制、极端民主化倾向,不仅将列宁主张的主从关系的"民主的集中制"转换为并列关系,而且将其视为民主、集中的辩证统一。但是,民主、集中的辩证统一并不是指民主、中央集权的相互斗争、彼此依存,而是指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党员个人与党组织、党的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辩证统一。在民主集中制研究中,抽象地论证民主、集中的辩证统一和断然否定两者的辩证统一,都有悖于史实。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内容丰富的党的建设的理论,其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进行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完善党规党法,实现党内民主化、制度化。”“关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民主集中制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相结合的制度,是民主制与集中制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和真正的统一;同样,如果没有集中,也无法保证高度的民主,就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民主与集中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从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看,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唯一正确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是两种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民主。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的内涵及其差异,正确地理解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更好地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我们特约山西大学徐久刚教授、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校长冯进成教授为本刊撰写了《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稿件,本期刊发的是第四、五个章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新举措,并特别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这充分表明了党内民主对党的建设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为我们在企业中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3.
用民主集中制保证决策科学化中共太原市南城区委书记魏华荣,李树桢中共太原市南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决策民主化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联系我们太原市南城区的实际,我们对此体会较深。实行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14.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包含“集中”和“民主”两种制度要素。土地革命战争的前期阶段是民主集中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深刻影响了日后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相关文献和史料,梳理这一时期民主集中制的演进历程及特点。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最初着力推动集中制和民主制的并行发展,但在极端民主化的冲击下,转而倾向于“集中”。中共六大后,中央通过改组、巡视等方式加强了对下级党部的权力,逐渐形成以集中制为重心的民主集中制理论架构和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5.
五年前,中共十七大提出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公式,即要以党内民主引导人民民主.这里所说的"人民民主",就是一般学术界所说的社会民主.这里有两点必须加以注意.第一,从发展过程来说,党内民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而社会民主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第二,党内民主,顾名思义,局限于党内,属于精英民主,而社会民主是针对整个社会而言的,是大众民主.  相似文献   

16.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能否贯彻执行这个根本原则,关系到党的兴衰和革命事业的成败.现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一、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和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它包含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是党的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的辩证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①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②党的各  相似文献   

17.
推进党内民主要厘清一些长期以来在理论上含混不清的观点。比如,如何理解党内民主?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原则究竟是什么关系?是把党内民主看作是被民主集中制原则所包含——即民主集中制原则中的“民主”部分,还是有着自己本身内涵的党内根本的政治原则?这是发展党内民主无法绕开的理论难点。同时,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要健全党内一整套民主制度。任何制度安排的背后都有其制度理念,即制度的灵魂。党内民主制度的灵魂是什么?党内民主制度的基本逻辑是什么?目前已经有一些文章对此展开讨论。本文在此提出一些粗浅思考。1.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相似文献   

18.
实行民主政治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基础。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指出:“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1957年,他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又指出:“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性,把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关键是要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一原则执…  相似文献   

19.
增强党性观念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和关键官清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必须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反对违背和否定这个制度的各种倾向,防止个人专断和极端民主化。”根据基层党委的现实情况,基层党委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  相似文献   

20.
民主集中制是我党根本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其实践主体应该是党内群众和领导的统一体。实践主体的特点和任务决定着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变化,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去大力提高实践主体的民主素质和民主能力,大力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