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是群团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基层治理是检验和落实群团改革的基本场域。群团组织在近八年的改革中显化了其基层治理主体的存在,以社会服务和社区融入激活基层既有公共空间,以资源下沉和要素嵌入织密与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联系,以扁平化和共享化互联网思维撑开基层治理思想引领节点,增强了基层治理的韧性和开放性协同。虽然群团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呈现出观念上“机关化”倾向、行为上缺少全系统战略规划、能力上缺少专业化和常态化群众工作素养等路径依赖的改革惰性,但既有实践展示了群团组织以嵌入型桥接来组织社会的理论价值,即群团在把自身牢固嵌入社会的过程中创新社会资本增强机制,探索实现其双重属性的动态均衡区间,正变革为有效组织社会的能动性能促性活力组织,由此增强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韧性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高莉 《江淮》2020,(1):27-2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把坚持和完善城乡统筹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就业、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对群团组织提出了“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等方面解放思想、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需要我们顺应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转型变化的新趋势,在党委领导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社会治理的体制和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打造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国家赋权社会激活基层社会内生力量的意图在多层行动者的行动张力下产生偏差,导致置身一线治理情境中的非正式治理主体因无力调适权威逻辑与基层社会的紧张关系而选择逃离。多层主体行动逻辑的抵牾本质上源于国家治理机制在科层化和社会化之间的摇摆,使融合国家正式治理与乡村内生资源的基层简约治理创新被科层体制外部化。实现基层治理的简约高效必须突破层级化科层节制,重塑内外均衡的治理情境。深入推进组织调适、政党统合、权责耦合与主体激活机制建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理顺科层体制内部与乡村社会之间的结构性关系,构建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自治双向赋能的基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严郁洁  曹胜亮 《探索》2023,(3):39-52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强党对社会组织领导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主要通过组织人力、理念认同等内源动力因素与制度支持、资源注入等外部助推因素将党组织引领优势转化为社会组织治理效能。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效能评价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检验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其治理效能不可或缺的环节,因而建构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建构这套评价体系应以促进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基本思路,坚持统筹性与典型性相统一、可行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将评价指标细分为社会组织运行的科学性指标、社会组织的党建嵌入指标、社会组织的党建引领指标以及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治理效能指标等四重维度,建构起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通过建构这套评价体系,以期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治理效能进行量化评价,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变革的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强化国家自主性和执政党的组织力,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趋势。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形成了两委交叉任职、支部引领协商、组织嵌入社会、党政吸纳精英、党建组织群众等独特“中国叙事”,但仍然面临制度建设薄弱、组织体系涣散、党建质量掣肘、法律衔接滞后的现实梗阻。要以党的全面领导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基本遵循,在制度建构、组织设置、党建质量、立法衔接、引领机制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开始迈入发展的新时代,社会组织被赋予了新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社会组织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为新时代全方位参与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一)新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际平。”  相似文献   

10.
<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现代社会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权力双向运行的过程,作为庞大系统的社会治理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依靠政府与公民团体之间相互影响和良性互动,通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0,(2):19-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对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7,(2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这一针对群团组织新要求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做好群团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科协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相似文献   

13.
孟燕方雷 《探索》2022,(6):85-97
组织动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的基本功能与重要优势。以党的基层组织为中轴,组织基层社会并动员社会主体参与治理是党领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内蕴动员型治理逻辑,其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功能,引领重塑基于信任的社区治理关系结构;嵌合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整合治理资源以降低治理成本;发挥党员示范带头效应,带动社区治理主体协同参与。因此,要实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需通过枢纽链接、组织嵌合与行为垂范等机制提升动员型治理效能,即建设枢纽型党组织,通过机构合作以实现治理过程的系统化运作、资源交换以降低治理成本、空间优化以提高治理效率,引领构建社区治理整合体系;深化党的组织嵌合,通过完善党的组织架构以组织带动社区居民、拓展党的组织覆盖面以整合社区治理组织化资源、建设政治引领工程以推进合作治理,塑造社区治理网络格局;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统筹加强社区党员与在职党员双重示范引领效应,激活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动能,进而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稳固现代化国家治理根基。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必须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使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面对这一重要形势和任务,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国有企业工会要紧紧依靠职工,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和独特作用,构建以"建设+维护+服务"为主线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在深化改革中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此社会治理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国家与社会作为两个重要的历史范畴,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来探讨治理现代化问题,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各领域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社会治理主体合作共治,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需要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协同的制度化建设。一、完善社会治理的党委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7.
群团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发挥着桥梁纽带、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推动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等独特作用。当前,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面临着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明显、工作方法创新不足、新兴领域作用发挥有限、协作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群团组织要依靠加强党委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展组织覆盖领域、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协同治理水平等途径,提升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范围涵盖了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经济、文化、建设等不同领域,多层次多角度构建了一整套和谐统一,协调互促的中国特色模式的体制机制,为了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需要深入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进一步多视角实证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实障碍,从而提出更可行的实现路径,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19.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基层治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重要抓手。基层治理需要党组织、村委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良好的基层治理关系是一部“交响乐”,不是哪一方的“独角戏”。
  要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更好地发挥领导、协调、桥梁等作用,同时通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治理、构建良好的基层组织关系,让二者更好地实现良性互动,还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当前,兵团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团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