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中国论坛》2006,(2):26-2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这一最艰巨,最繁重任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多次提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到“两个趋向”论断,  相似文献   

2.
陈成志  宋华锋 《前沿》2004,(12):95-10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 ,“三农”问题日益凸显 ,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农民经济利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减负、农业增收、农村稳定、农政效率已成了“十五”期间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农民的经济利益是“三农”问题的根本体现,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反过来说,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先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了“三农”问题,就攻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最坚固的关隘,也解开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解之结。“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是如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对整个“三农”问题的深化。我国作为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旗(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作为旗县工作的同志,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大意义,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领旗(县)域“…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倍受鼓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有发达的农业。不发达国家落后的原因也是因为它的农业不发达。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收入问题。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数量,这是一条铁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增加,可以说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最大动力。没有工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大问题,关系到我国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实现农村产业化是主线,在这一过程中带动农村人口、环境、生活方式及社区治理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群众》2004,(11)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我们感到,“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要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镇化,实现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根本转变,必须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第一要务。当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农民教育正是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 农村稳,天下稳。”中国的问题首先是“三农”问题, 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是农民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11.
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与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十分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城镇化进程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毛泽东是我党最早自觉认识“三农”问题重要性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成为我党在伟大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光辉典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重温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对我们探索解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各行各业都要从“三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前“三农”图书的出版发行事关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党和政府赋予出版界的重要职能。正因为这样,我们出版社要策划、出版服务“三农”的优秀图书,更应该切实具体地了解一下当前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加强基层党建 促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问题是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带着这些问题,我和市里有关部门的同志,对北京郊区农村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改造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赵保华 《群众》2006,(9):53-5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当前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三农”中农民是主体,而对于农民这个主体来说,增收问题又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只有保障农民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农村社会才会实现安定、和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这一最艰巨、最繁重任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多次提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到“两个趋向”论断,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2月18日至20日,本刊记者到江西省赣州市对他们提出的“五新一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记者感到,赣州市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符合赣南农村加快发展的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赣州市确实探索出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这一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常 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力推动“三农”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也是最根本的任务是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我们高淳县始终坚持以富民引领“三农”发展,努力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富裕农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33元,同比增长14.7%;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78元,同比又增长了16.6%。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着重致力实施“2411”农民增收计划,即抓好两个调整、四个培育、一个保障、一个改善。  相似文献   

20.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民政部门如何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我们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全面做好各项民政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