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书封底文字中写道:“这部深刻而又敏锐的著作,着手解决的问题是利用刑法对道德的强制执行,特别是对性道德的强制执行。哈特教授首先考虑了约翰·司徒亚特·密尔那著名的宣言:在一个文明化了世界中,强力能够正当地适用于其任何成员的唯一日的就是防止对他人造成伤害。在过去的百年里,这个学说曾受到了两位伟大的法律从业者的尖锐挑战:詹姆斯·费兹詹姆斯-斯蒂芬爵十,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法官以及普通法史学家;以及德夫林勋爵,他们两位都主张,用刑法来强制执行道德是正当的。”“著者在某些细节上详察了他们的主张,并由此开始去证明他们未能认识到这样一些法律与政治学理论重要性的区别;并且在关于法律惩罚的功能问题上,他们赞同的是一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认同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A、有人在研读鲁迅作品的时候指出,鲁迅先生对于国民性的揭示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外,还深刻地指出了国人具有一种不受限制的权力观念。那么,反映在对待自由的态度上是否也有类似的观念——不受制约的自由观呢? B、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对自由含有曲解的、从主观经验出发的自由观念。认为自由就是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完全“自由”的行为。就象洛克所说的:“各人乐意怎样做就怎样做,高兴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而不受任何法律束缚的那种自由。”如同在实行人治的君主制度下,君王具有无上的毫无制约的权力一样。认为自由也是绝对的。 A、这种绝对的自由观的产生首先是因为人们把一般意义上的人的自然自由混同于立法上的自由;其次,是缺乏对自由内在概念的全面的理解。我们所讨论的自由是法律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3.
著者在该书《序言》中说:“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思当代法律和政治理论中的诸多令人瞩目的重大贡献,对许多传统观念和保守原则提出挑战。特别是,本书试图减轻法律实证主义对现代宪法的束缚。在对法律与政治或法律原则与政治原则之硬性区分的价值进行思辨的同时,作者也希望努力缩小公法与法律理论之间的惯常鸿沟。”  相似文献   

4.
5.
<正>现代社会之后,法律将理性和自由主义的维度引进到了侵权法律领域:就个体的人而言,每个人都是一个理性的存在,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取自然的和劳动的回馈。与"自由"相关的词汇,一是freedom,一是liberty。词源学上,两词分别追溯到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Freedom指向自由的状态,与奴役和压迫相对,罗斯福的言论表达、宗教信仰、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的"四大自由",即是此意。Liberty则指向法律的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相对,美国《独立  相似文献   

6.
曾宇辉 《湖湘论坛》2009,22(4):100-103
自由是法律的前提和基础,法律的根本内容是维护人的自由。西方思想家从人的本性出发,认为法律是自由存在的方式。与西方自由观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认同法律具有保护人的自由的同时,深刻揭示了剥削阶级法律对自由的压制,提出法典应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法律的价值在于实现社会正义,有正义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龙江  陈金全 《求索》2007,(3):80-82
本文分析评价了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的代表作《法律、立法和自由》第一卷的法律思想,指出他通过批判建构论理性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重视进化论理性主义,以此作为自己的理论前设,提出在无知观基础上的内部规则即自由的法律和外部规则即立法的法律两种法律观的各自特性,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自由的法律优先于立法的法律,但立法的法律仍然必要,在内部规则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时,立法的法律应该发挥对自由的法律的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8.
[意]布鲁诺·莱奥尼(Bruno Leoni)著,冯辉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版本书是一本法哲学领域的力作,是目前西方世界的经典读本。作者莱奥尼针对充斥当代社会法治建设的法律规范与个人主义的自由理念相矛盾这个深刻主题,运用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自由而不是枷锁,是拯救而不是奴役。自由是法律的永恒价值,这个价值却长久地在中国的法律中失落,使中国的法律难以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使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举步维艰。因此,深入探索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以自由为圭臬改造中国的法律,进而影响中国的司法实践,重塑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周永坤《论自由的法律》一书的价值所在。该书以人的自由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和追问,探讨了法学、法律、司法、法治、法律文化与自由的关系,是一种力图以自由为圭臬,重建中国法律、法学和法律文化的学术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尽快达到增加各方利益,扩大成文法范围以及增强行政执法力度的目的,在执法的过程中增设处罚自由裁量的权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由于行政机关执法权限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当中,因此让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事件频繁的出现,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工作的向前推进.如果想将此种现象有效的杜绝,必须要使用适当法律原则来对其进行制约,同时加大法律程序建设的管理力度,将监督机制的能效充分的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制止动乱、平息暴乱之后,重温马克思关于“法律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一至理名言,对正确认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安定团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法律与自由,这是古往今来法学与政治学领域中经久不衰的命题,为数众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学家,都为它花过不少的笔墨。从古希腊的哲学大师,到近代资产阶级各种思潮和流派的奠基者,几乎都论证过法律  相似文献   

12.
郭志忠 《公安研究》2009,(12):29-31
在依法行政成为世界各国共识的现代,政府的管理更是离不开自由裁量权。由于法治比人治可靠,所以法治最终战胜了人治,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法由人制定、靠人实施的事实,因而,行政自由裁量权就尤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高行政效率,便于行政管理,滥用则会滋生行政腐败,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法律并非全能由人的理性设计与安排。理性是分裂的、忧郁的、恐惧的 ,也是自由的。我们的行为乃是在一种无知的情境中展开的 ,秩序与法律在无知中生成。自生自发秩序 (民间法 )与人造秩序 (国家法 )两者的生发方式、被遵从方式以及目的指涉与对象指向均不同 ,两者的冲突是绝对的。法律无力引导道德 ,法律只是自由的保护神 ,而非自由之敌。  相似文献   

14.
现代行政的目标是不断追求法治行政、服务行政,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权也要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因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扩大使其更加容易被滥用,使得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所以现代行政中针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异化要进行相应的法律控制,才能保证现代行政目标的实现。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超越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拖延履行法律职责等方面。因此,必须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方面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对表达自由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四新 《人权》2009,(5):53-55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游行、示威和结社的权利。这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第21条、第22条的规定是一致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人们的表达权。表达权除了包括通常所讲的言论、出版、新闻等自由外,在现代社会中,也包括使用标语、口号等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意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非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孝文 《理论月刊》2003,(8):100-101
现在人们对法官自由裁量权基本上已达成了两项共识:一是法律应当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二是法官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应该受到控制的权力。但是在用法律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时却遭遇到了法律难以克服的困境。所以有必要从其它非法律途径来考虑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从法官"经济人"、"道德人"的角度来考虑为我们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民法理论,法律事实产生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内容为权利,权利对应着义务,义务的违反产生责任。而公交车上让座作为一种典型的好意施惠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亦就没有权利义务之说,更是不可以被强制的。应该承认,在公交车上主动为一些特殊乘客让座,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公共美德,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  相似文献   

19.
法律授权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法学范畴。从法理的层面上看 ,法律授权可以包括两个基本的内容 :授予权利与授予权力。法律授予权利 ,主要是指法律向公民个体授予私权利 ;法律授予权力 ,主要是指法律向国家机构授予公权力。这两类法律授权分别对应于两种价值 :其中 ,法律授予权利的价值在于保障自由 ,法律授予权力的价值在于确立秩序。  相似文献   

20.
论宗教信仰自由及其活动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珉 《前进》2002,(8):42-44
宗教信仰具有法律上的正当、合理性。因为:首先,信仰具有法律上的不可剥夺性质。人非机器,人只能有限地活一次:人生无常。活着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归宿何处?家在何方?人活得怎样?”归结到一点:有限的肉体生命生活在世界上,除了首先满足于吃、喝、住、穿与人交往等等功能性需要,然后就要去探究上述问题,这就是人生的两大基本范围:物质社会和精神领域。精神追求是人不可或缺的支柱。“人生自古谁无死”?超越死亡的只有人的精神、人永不停息地寻求生命意义的努力,“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