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朱火金 《台声》2001,(3):43-43
朱熹( 1130- 1200),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朱熹一生除任 9年地方官和 46天宁宗皇帝侍诏兼侍讲外,均从事教育。他生前曾竭力推行书院教育,亲手创办兴复福建武夷、考亭、庐山白鹿洞、湖南岳麓书院等书院,在书院讲学和著述终其一生,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我国古代教育和书院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与厦门隔海相望的金门,是朱熹最早办学的地点之一,岛内的“朱熹燕南书院”是朱熹最早的授课之所。宋神宗熙宁年间( 1068- 1077),金门始立都图,归统于…  相似文献   

2.
方彦寿 《政协天地》2012,(12):23-25
朱熹是我国古代传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也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倡导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理论来源之一。所以探讨朱熹理学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以民为本、社会和谐、和平发展三个方面,对朱子理学的当今价值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安宁  ACE 《福建乡土》2006,(5):12-14
朱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是一位继孔子之后儒家文化的主要代表。他不但在中国国内,而且在海外,都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朱熹一生多次来到福州地区。即使在避伪学禁时期,由于他的名望,也出于  相似文献   

4.
去年10月间,“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迎来了“海峡两岸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学术会议”的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旅居国外的朱子后裔等80多人相聚一堂,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缅怀闽学先贤,寻访朱熹遗址,共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大计,促进了两岸朱子学研究的交流与发展。整个会议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情感。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又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这一文化巨人,四十余年都在闽北武夷山度过,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大学——紫阳书院,并与他的弟子们立足闽北文化土壤创建了朱子学(即闽学)。朱子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控制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七八百年,渗透至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各个领域,而且广泛地传播海外,对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科学哲学家约瑟夫·劳斯以实践科学观批判了作为理论的表象主义科学观.但是,劳斯依托实践阐发自然科学的权力之维以及由此展开的科学实践的批判并没有得到学界的重视.在本文看来,劳斯竭力阐释自然科学的权力之维带来了两个方面积极成果,其一,以实践为视角理解自然科学,建立起科学认识论和政治学的联盟,开创了“知识即权力”新的理解模式;其二,科学实践的权力之维不仅是对传统政治权力的补充,而且开辟了科学实践批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朱熹“即物穷理”的思想既吸收了以往许多唯心主义思想,同时也吸收了大量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论的成果,在古代科学方法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综观朱熹有关的论述,其方法论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博学”与体察朱熹强调“博学”,“学之博,然后有以备事物之理”。何谓博学?“谓天地万物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8月16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卫星以我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命名,展现了古代哲学与现代科技两大领域术语的奇妙交叉组合。墨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古代科学家,量子通讯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似乎包含着偶然性;但从中华文化与现代科学的深层关系看,则蕴含着一定的必然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  相似文献   

8.
刘洁 《前沿》2013,(22):55-56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有过高度的发展,从最初科学技术在中国古代的萌芽,兴起,高峰,再到衰落我们都会发现这其中中国的科学技术是充满着美感的,而这美感是由中国的特征,人文环境,历史发展等等诸多因素所孕育出的瑰宝.所以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其实体现中国古人的朴素,静雅,笃实而悠远的科学精神,继而从发现美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四个阶段的美,继而从美中,找出最终没能延续科学美在中国的原因,试图使中国的古代科学意蕴美在中国加完善而更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以及学术争鸣的繁荣之美第二部分,从总结三个中国自然科学的特点谱写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朴素静雅之美.第三部分,从五个不能忍受引入中国古代实用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历程,体现出这一时期我国科学的笃实丰富之美.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唐宋时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析写出此时科学高峰出现的缘由也展现出古代我国科学最高成就的辉煌之美.第五部分,从发现美的过程中,分析中国古代科学从萌芽到高峰到终结的原因,试图提出怎样使今日中国科学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毛泽东哲学思想在科学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王金华自然科学的认识成果是哲学家进行哲学概括的重要依据之一。毛泽东哲学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既来源于科学又高于科学,成为一般的认识论、方法论原则。本文在自然科学背景下论述了毛泽东哲学的物质观、物质结构观、真理观、...  相似文献   

10.
法医学是运用医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上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法医学的诞生和发展,与古代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古代法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我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古代法医学的著述很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法医学的发展。为对我国明以前法医学著作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就我国明以前法医学著述与法医学的发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王传利 《北京观察》2023,(12):52-53
<正>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吸纳和激活古代哲学上的重要范畴,对古代哲学上的重要范畴“好好地解释一番”。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他老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吸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胡小琴 《求索》2013,(9):114-116,70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重要命题。它在王阳明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后来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王阳明针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论和言行脱节的社会时弊,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强调“践履德行”,“事上磨炼”。“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不仅认为“知行”是以“良知”为本体。知行合一并进;而且还强调行而后有真知.注重实践的重要性。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凸显了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和自觉性.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知行范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希望建立统一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3.
王玉 《前沿》2014,(5):24-25
孙武是闻名中外的我国古代的大军事学家,出色地把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运用到军事和军事学方面,从《孙子兵法》一书可以看出,他又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是春秋末期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本文主从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中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进行论述,揭示其哲学思想之意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表现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而且表现在人们的习俗、方言、以及建筑等方面。形与神——中国古老的一对哲学命题。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就一般意义而言,“形”是指人的形体,“神”是指人的精神,形神连用一般是指形体和精神的关系。对于形神关系问题,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出版的若干本哲学教科书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来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辩证物主义原理》率先在这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由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成为全才,哲学家也有其知识的局限性,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就难免出现纰漏。读一读现行的一些哲学教科书,的确能够发现许多自然科学常识方面的错误。无论怎样说,这总是应当而且可以设法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朱熹办教育     
林爱枝 《政协天地》2010,(12):54-55
朱熹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人生70多年,从仕累计不超过8年,余时均在收徒讲学,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17.
在狄尔泰所处的那个时代,自然科学是一个自我意识、自我确信的连贯的思想体系,它的方法和相互关系是透明的。但是,人文科学的领域却是一片混乱,人文科学的方法和目标都发生了冲突。研究人文科学的哲学家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心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吗?社会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吗?人文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是否反映了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何谓科学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应具有哪些必备的特点?科学理论必须满足怎样的一般结构?这些问题,在科学尚未成熟的古代虽然也曾有某些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初步地思考过,但整个说来,还是在近代以后,由于在牛顿的机械论纲领的指导下,各门自然科学迅速建立起来并走向成熟,特别是在某些科学领域中,终于建立起了某种具有典范意义的科学理论,只有在那里,作为科学理论的普遍性特点与结构的某种迹象才有比较清晰的显示。也只有从那时起,科学家和哲学家们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作出较为具体而深刻的回答。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思的结果,对于科学的进一步的发展,无疑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郦 《理论月刊》2001,2(7):15-17
从 20世纪初开始,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和科学的划界标准一直是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到了 20世纪后半叶,由于受人文科学解释学的影响,划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许多历史依据似乎都消失了,科学哲学家们逐渐相信自然科学也是解释的。卢兹 (Joseph Rouse)是当代美国最新崛起的新一代的科学哲学家。他认为,说明和解释是一切文化领域都有的,而且都是局部的,而客观性、合理性、进步等则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既不存在划界标准,也不存在人类文化的一般说明。本文拟从分析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标准、波普的证伪主义标准,到卢兹对科学划界的新发展,阐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区分并不是必然的,而是相对的,偶然的;两者之间不存在截然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区分。  相似文献   

20.
林盛 《政协天地》2012,(7):57-58
在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朱熹“朱子故里”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中仙乡龙门场,有一片全省最大的古银杏林,也是三明市唯一的省级摄影创作基地。这片如诗如画、似一幅幅动念与静态融为一体的绿野之美古银杏林,以其自然生态景色的美妙画卷,令人憧憬、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