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言语的表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文学语言是作家心理世界审美意象运动的外化形态。文学语言的品级,决定于作家心理世界审美意象运动的品级。品评一部作品语言的妍媸,要看它是否圆满地完成了作家构想,是否使笔下的艺术世界动心感人,有无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不可避免地会与已知文本产生关联,在相关文化网络中发生联想,从而使其与前文本形成互文关系.对诗歌的解读也是如此,首先读者在同一语言中,然后在踌语言、跨文化的层面寻找互文关系.比较汉语诗词,发现其与英文诗歌传统虽有所不同,但在题材甚至是语言表现形式上,两者之间却多有相似之处.通过英汉诗歌跨文化互文性的欣赏和解读,读者不但可以体会译诗的奇妙,还可以让心灵在英汉诗歌共通的审美意境之中自由驰骋.  相似文献   

3.
姜晓光 《学理论》2010,(6):188-189
互文性自提出以来在文学批评、翻译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被引入到语篇语言学中,越来越多地用于语篇分析理论及实用性语篇的研究上。本文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英语阅读语篇中互文性表现形式以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成语典故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成语典故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要熟悉两种文化,即要掌握丰富的互文性知识,并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才能在目的语中准确地传达原语的意义。通常有以下几种对应的翻译方法:直译、直译加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文化替代、套译等,它们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应互为补充,译者应把几种方法辩证地加以灵活运用,使文通意顺。  相似文献   

5.
吕宗慧 《学理论》2010,(6):201-202
模因理论是应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揭示出语言的传播规律。互文性理论是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显示出语篇话语的多重交织特性。模目论与互文性的内在联系,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田婧 《学理论》2012,(31):156-157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传媒神话时代乘风破浪而来,给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其中,在传统文学领域中主要表现在构成文学语言的文字特色上。普通话和书面标准用语的垄断对弱小的地方特色语言形成了不小的冲击。透过这一现象,衍射到文化内里来看,文学语言审美个性的逐渐消解,文化差异性美的倒戈对一个民族文明的前途来说都是值得深思和忧虑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不同文本内在的微妙联系显现表达,互文性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体现人类对事物认知的一种延续。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重要的价值,一直是翻译中的心头之"患"。因此,将互文性理论作为切入点引入古典诗词翻译,有助于弥补一定的文化缺失现象,同时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浩然 《学理论》2013,(8):176-177
著名文学《小世界》是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之一,既是戴维.洛奇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又是他小说研究的热点,也是其写作特点的体现。在这部小说中,戴维.洛奇深刻揭露了虚荣心造成的人性的背离与异化,嘲笑和讽刺了名利、情欲等价值目标的荒诞与虚无。从戏仿的理论出发,解读《小世界》,分析戏仿在文本《小世界》中的应用及效果,分享并验证这部作品的艺术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网络体裁是信息交流技术所承载的交际工具和媒体在电子媒介的互动中所创生的结果.体裁互文性是形成语言的动态性或异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网络体裁的研究基础,以电子通讯为例分析了体裁互文性如何使体裁文本、话语社区、社会认知与社会批评等领域内创造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宝玲 《理论导刊》2008,42(5):124-126
网络技术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空间使文学创作者挣脱了传统文学发行体制的束缚,获得了自由传播与言说的权利,但网络的自由是"有限性"的,网络文学创作的自由同样也受到外部环境与个人素质的制约,网络的自由性也不能保证网络文学创作具有无功利特征,忽视创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体验和文学修养的提高,则不利于网络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治学方法的困境在于经验性进路与规范性进路的二元对立,双方坚持自身立场的唯一合法性导致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背离。历史制度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方法彰显语境化趋势,其特征是以问题驱动确定研究对象的语境,以实际案例定位抽象原则,对比不同问题的语境确认政治理论的需求。语境论政治学方法的实现路径是使用语境分析方法理解政治语言的真实涵义,使用语境重建政治概念的内涵,使用语境还原的方法解读历史文本和重要人物思想,使用语境介入和问题导向的方法构建一套政治制度的客观评价标准。语境论实现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的二元融合,扩大了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使其能够深入对法律、制度等实质内容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圈子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为人类社会结构的变迁演化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在中国,圈子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与社会心理基础,其价值理念与运行规则从社会领域向政治生活场域的渗透,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圈子文化所衍生的隐性的社会结构力量对党内关系的解构与异化、权力腐败的诱致与扩散,使政治生态面临劣质化风险,应从观念改造、清除特权、消解主要领导干部“被围猎”困局、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力等方面构建防治党内关系中圈子文化蔓延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1891年出版《道林·格雷的画像》引起了极大的骚动,并受到媒体猛烈的攻击,直到今天仍是王尔德批评的焦点之一。热奈特所界定的狭义性的互文性中包含的两种互文手法,用共存关系的互文手法用典(allusion)和派生关系的互文手法戏仿(parody)来重新解读《道林·格雷的画像》和其前文本——哈姆莱特原型相互指涉和意义关联。  相似文献   

14.
刘宇 《学理论》2012,(3):32-33
近代西方自然法的自然权利转向并非历史的基因突变,它是人类生存方式重大变革在观念上的反映。前现代社会是一种"群体本位"的社会形态,自然法从总体上表现为自然义务,现代社会实现了"个体本位"的转变,实践语境的量变反映在理论语境中就是自然权利胚胎的孕育,自然权利最终分娩而出。  相似文献   

15.
狄更斯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业小说创作者的代表,其作品历来受到评论家的极大关注.与其他作品相比较,<荒凉山庄>在我国处于相对冷落的地位.重新审视作品中众多人物间的人际关系,可以揭示出狄更斯既批判了中产阶级以钱财为主导的价值观,又塑造了伊斯特和乔治这样的正面人物,作为对卡莱尔所批评的现金哲学的有力呼应.以此证明<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回应进步话语的又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21,(8)
正百年风雨兼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小小红船启航,如今已成长为民族复兴大业征途上的巍峨巨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指引伟大实践。在奋进新征程之际,从不同的视域对伟大建党精神之内涵、价值、实践进行解析,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相似文献   

17.
政策网络的研究边界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策网络的提出,揭示利益联盟及信仰联盟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公共政策是包括政府和社会的各类行动者互动的结果。这种研究思路承继政策过程“互动”和“不可预知性”的思想,强调政策过程中的政治性。政策网络内在的稳定与动态、互倚与自主、排它和包容等双重属性,决定了政策网络是需要管理的。政策网络的管理是组织间关系的管理,旨在达成互利互惠和良性合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物欲的急剧膨胀,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失去了方向,物质的满足无法填充精神的渴求,生活的殷实无法产生生存的意义。"何处是家?"成为现代人的困惑。现实中的问题还要到现实中寻求解答,现实社会是我们开创人生幸福和意义的坚实大地,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校正人生的航向;破除物欲对人的宰制,确立人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唤醒沉睡的自我,担当起个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放眼高远而不失空疏,执着坚实地努力前行,将是人生意义的生生不息之源。  相似文献   

19.
靳安广 《学理论》2009,(18):26-27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物欲的急剧膨胀,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失去了方向,物质的满足无法填充精神的渴求,生活的殷实无法产生生存的意义。“何处是家?”成为现代人的困惑。现实中的问题还要到现实中寻求解答,现实社会是我们开创人生幸福和意义的坚实大地,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校正人生的航向;破除物欲对人的宰制,确立人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唤醒沉睡的自我,担当起个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放眼高远而不失空疏,执着坚实地努力前行,将是人生意义的生生不息之源。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10,(6):49-49
<正>大连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山地丘陵多,海岸线漫长曲折,有大小岛屿170个,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