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大陆社会的地域指标在社会分层中所起的作用要更突出一些。所谓地域指标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距离中心区域远近的程度。居住在距离中心区域越近的地方,则地位越高一些。比如,居住于“紫禁城”内,那是至高皇权的一种标志;反之,与中心区域越远的地方,社会地位越低,比如,历史上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就是社会地位骤降的明显标志。二是城市与农村的分野。一般来说,城里人的地位高一些,乡下人的地位低一些。此种现象古已有之。但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当代户籍制度却使此种差异更为固化和制度化了。…  相似文献   

2.
飞山公是湘黔界邻地区民间常见的一个地方神明.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叙述主体展现的飞山神明信仰显示出不同的发展轨迹,飞山公杨再思由杨姓祖先及地方社会代言人逐步演变为地方神明,并超越其他民间神,被以靖州为中心愈来愈广泛的地域内人们信奉和祭祀.这一变化是随着区域开发进程,由王朝力量主导及地方社会精英努力推动的、向某种可以称之为"正统"或"标准"不断加以创制和改造的结果.也可以说,通过探索这一民间信仰的形成与流播,可以了解和认识区域社会建构和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2009年"浙江省居民生活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发现,温州的社会结构呈现"洋葱头型",与中产阶层为主的"橄榄型"社会仍有一定的距离;居民的社会公平感总体偏低,阶层地位越低的居民的社会公平感越低;在被考察的五个维度中,人们对干部选拔和收入分配的不公正感尤为突出。本报告既指明温州城镇居民在不平等评价上的"普遍共识",又分析这种共识的阶层差异,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民众对当前温州社会总体发展环境的感知和评价,为更好落实"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在渐进式改革并吸收国外区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区域管理模式不断调整,先后经历了以"改革开放"的提出为标志的行政区管理模式、以"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为标志的经济区域管理模式、以"五年计划变五年规划"为标志的新区域主义兴起模式和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为标志的迈向区域治理模式的阶段,这一转变过程也反映出了政府对区域一体化的认识不断深化。进入新时代后,中国面临新的变革和挑战,原有的管理模式在解决区域公共问题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局限性,区域管理迫切需要新的模式。为此,借鉴新区域主义的区域管理主张,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未来的区域管理创新,旨在形成"中央统筹,地方为主,非政府主体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区域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协调王成勇,李长礼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实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迅速扩大。尤其是东部地区同中、西部的距离越拉越大.尽管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间差距扩大是难以...  相似文献   

6.
一今年暑期徒步走三峡,在风景旖旎、人称"小三峡"的大宁河里游泳的时候,碰到了当地一位姓蒋的年轻人.蒋姓小伙子看到了河边石砾上的背包,认定我也属于近一两年来在三峡已司空见惯的"野游族",于是,"笑问客从何处来",与我拉起了家常.我说我的老家在安徽安庆,小伙子一下子显得很兴奋,他说:我们这个地方--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昌古城的所在地,镇上的许多人家,就按上面安排要搬迁到你们那里去了,比如张三、比如李四,都是我认识的,他们的一些亲戚,就住在巫山县城或已移到地势高些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笔者常见到一些单位门前横七竖八停着自行车,与旁边竖着"此处严禁停车"的牌子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城市里这样的镜头有多少?没统计过。总之是见惯不怪。违禁停放自行车有碍观瞻和交通,在人们眼里只是小事一桩。一般不会造成大问题。但我们社会生活中另一些类似现象,就严重多了。比如环境保护法规定,在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时,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可实际上许多地方只管上项目,对排出的"三废"任其泛滥。婚姻法规定结婚要依法登记,可是不少地方盛行"鞭炮夫妻",放了鞭请了客就进洞房。文明程度相对高一点的大都市,明目张胆违法违纪的事也不少,比如国家早就明确规定城区不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变迁对妇女的社会地位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由于全球化,妇女得以进入之前许多社会对其关闭的角色与社会领域,由此缩小了男性世界与女性世界在社会构建中的距离;另一方面,全球化对当代"归属政治"产生影响,最终在许多地方形成多种新保守主义和族群文化,从根本上扩大了男性与女性构建的差别,以及男人与女人在社会中的总体权力关系.新的女权主义"横向政治"将突破以往"归属政治"对妇女身份的界定.把全球化时代的妇女重新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确实,道教自从在东汉创立之后,经过历朝历代的繁衍发展,特别是经过唐、宋、元、明等朝一些皇帝的提倡和尊崇,在中国社会里一度享有极高的地位。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就采取了尽量神化道教圣主、提高道士地位、兴建道教殿观、规定道教节日、张扬道教文化等措施,使道教成为中国社会一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以降,研究中国的人类学作品始终在人类学与中国研究这两个不同的领域内摇摆,并具体聚焦于对华南社会的研究,但是在研究华南社区的过程中,人类学家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社区的对中国的普遍性的理解.正是基于此种逻辑,华南的区域社会文化影响并塑造出一种相对类型化的关于中国的视野与模式,这在讨论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中国乡村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至少在美国学者的相关作品里,"作为方法的华南"这一概念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一定的区域,非均衡既是一种历史性条件,又是一种现在进行时态;权力内核向地方下放权力和发挥地方自主性,其取向是加速实现追赶型现代化;由于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有可能使地方自主性的功能受到扭曲;二十余年来中国克服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危机的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以及手段的成功"内核-边层可控的放权式改革";应该继续从体制上理顺中央对地方放权和收权的关系,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利益格局,实现科学的权力规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流动"成为事物的基本特征。就空间形式和过程而言,"流动空间"逐渐取代地方空间成为主导性的空间形态,表征以具体地域为载体的社会文化,与那些继续支配着社会但却不受其自身控制的流动性权力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脱落。反全球流动权力的各种社会运动,则以重建自身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为目标,借助文化编码的方式来对抗持续进行的信息化过程。基于权力流动与认同抗争的双重逻辑,中国作为全球流动权力视野下的地方,在建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民族认同的同时,将环境、女权、宗教、农民工等形形色色的认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连接,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战略举措,在地方的意义上建构"另一种流动空间"以破除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包围。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方法的华南:中心和周边的时空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和"周边"是两个灵活的、相对的概念,从儒家文化的视角着眼,"周边"并不限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涵盖了包括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华南区域,"周边"的概念在汉族社会内部的不同民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等各族群的互动中,又有着新的内涵和外延.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以宗族为中心的华南汉族社会结构的研究、华南族群与互动的研究、华人和东南亚社会的人类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窥视华南视野下中国研究的特点.可以认为,华南研究已经具备了方法论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绩令人惊叹。然而,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差异很大。有学者形象地比喻,京沪等城市好比中国号巨轮上的一等舱、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像是二等舱,而中国大部分地方只是三等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使得中国有必要通过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填补不同地区间的发展鸿沟,为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赵玉中 《思想战线》2008,34(1):9-12
地方知识精英对"绕三灵"这一民俗活动的叙述与诠释都因他们与仪式参与者之间时间、空间和社会的距离而与仪式参与者本身的实践和解释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对地方风俗的诠释因应着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演变而演变,他们的诠释也因之成为"民族风俗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与民族志意义上的叙述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区域差异是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中国地域辽阔,市场化程度迥异,发展起点也各不相同,区域差异更是明显。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分为较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三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从统计指标看,九十年代以来,东部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中西部高3—5个百分点,有时会更大,东部的二三产业比例比中西部高,农业比例则比中西部低。尽管东部人口密度大,中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东部的一半,西部约为中部的2/3。  相似文献   

17.
区域公共问题是国内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区域性公共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以相互联系与合作的新思维取代各自为政的旧观念,打破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而引发的"碎片化治理"现象,建立以区域公共问题和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为目标取向的协合治理体系。就目前来看,虽然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已经有所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协合治理提倡通过引入一系列理念、机制和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之间在区域公共问题上出现一种"治理互赖"结构,从而促进各地方政府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参与协同与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市场的源头.中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城市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现状,导致地方政府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选择实施"饥饿供地政策",抬高商品住宅用地价格.从住宅用地供给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考察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发现:"土地财政"理念是导致住宅用地供给总量短缺的重要原因;"土地财政"以及地方政府对低收入人口的排斥使其疲于供给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实证研究也发现: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越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住宅用地供给受限程度越高,地价和房价相应越高,这些城市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越低.对此,亟待从短期的政策调整和长期的制度建设上进行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胡泳 《北京观察》2015,(11):68-70
一 法国人托克维尔写过一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由于一位国家领导人的推荐,这本写于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历史哲学著作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尽人皆知,成了一本超级畅销书.中国人今天读此书,会有一个观感:这本书是如此贴近我们的现实. 比如托克维尔在前言中写下的这样一段话:"在这类社会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每个人都苦心焦虑,生怕地位下降,并拼命向上爬;金钱已成为区分贵贱尊卑的主要标志,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流动性,它不断易手,改变着个人的处境,使家庭地位升高或降低,因此几乎无人不拼命地攒钱或赚钱.  相似文献   

20.
袁端端 《协商论坛》2016,(12):31-34
悖论的倒挂——大医院集中在北上广地区,到这些医院属于“跨区域治疗”,报销比例会更低. 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地方政府保障弱、异地就医报销更少,结果是,越是贫穷、保障越差,越看不起病. 与身处深圳的罗尔相比,贫困地区的家庭,获得社会救助也更为困难. 因为利润太低,健康商业保险,同样罕有业务员主动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