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云南诸民族中茫蛮部落的族属问题,目前有两种意见:一、认为是傣族先民;二、认为是崩龙族先民。近来桑耀华同志撰文对第二种意见进行了阐述,认为茫蛮部落是南亚语系佤、布朗、崩龙等族的先民,(以下简称桑文)笔者通过对有关史料的研究,认为桑文的观点值得商榷。要弄清茫蛮部落的族属,首先必须研究蛮书所记“开南杂种”的族属及其与茫蛮部落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桑文根据《元史·地理志》中“威远州(古开南地之一部分),其川有六,昔朴、和泥二蛮所居……其后为金齿白夷酋阿只步夺其地”的记载,断定《蛮书》所记“开南杂种”的民族成分是“濮”、“和泥”、“洛”,不包括“白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周恩来赞叹的伏波将军及其他(二)安明二、毛泽东与《后汉书》为了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推崇的《后汉书·马援列传》,先让我们领略一下毛泽东从青少年至晚年,对《后汉书》—一尤其是对马援和与马援生死荣辱攸关的光武帝,以及类似马援的一些东汉人物史事的索求、引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夜郎者,临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由此可见,夜郎古国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而对于古夜郎的具体地理位置,历来学者们都在进行不断的研究、探讨。学者们对此各执一说,意见纷纭。近来看到《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3期所载《夜郎在贵州黔西南望滨县桑郎蛮王城》一文,作者认为,夜郎国“国都且同亭”“地点为今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望漠县桑郎镇油歪村蛮王城”。作者在文中提到“至今在贵州望溪县还有油亭、酒亭、罗苏亭、罗莫亭、渡邑亭等;在罗甸还有大事、小亭、沟亭、风亭、平亭、立亭、奉亭、逢亭、…  相似文献   

4.
“骆越”释名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雒)越是中国古代岭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的称谓之一。在文献记载中,先秦两汉骆越人主要活动于今越南中部、北部和我国广西西南。《史记·赵世家·正义》引顾野王《舆地志》“交趾、周时为骆越、秦时为西瓯。” 则骆越可能为古交趾地区最早的居住民族。另《史记·南越列传》《索引》引《广州记》、《水经注·叶榆河》引《交州外域记》皆以骆越在交趾。蒙文通先生《越史丛考》以《汉书·地理志》考证交趾、九真二郡骆越人口至西汉平帝时达91万口。因此,至迟东汉以前,交趾地区主体民族当为骆越不误。《后汉书·南  相似文献   

5.
“蛮”者,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辱称。 历史上有“南蛮”、“长沙蛮”、“武陵蛮”、“沅州蛮”、“辰州蛮”“梅山蛮”、 “飞山蛮”等等称谓,主要系指我国南方、湖南、湘西少数民族而言。 至于“飞山蛮”,根据藏励稣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飞山。在湖南靖县西北十里,一名胜山。五代楚马氏时飞山洞蛮保据于此。〔通鉴注):飞山比诸山为最高峻,绝壁刀仞,环山有濠堑,其遗址尚存。”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是祖国中南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人口约有二百八十多万(一九八二年),自称为“华兹卡”(“本地人”的意思)。 “据文献记载:(史记》中称为‘西南夷’。《后汉书》称为‘武陵蛮’,《宋书》及《称为‘荆州蛮’,在北宋、南宋的史书中曾先后出现过‘土兵’、‘士丁’、’‘土人’、‘土军’等称呼。‘土家’这个称呼是汉族和其他民族进入土家地区后逐步形成的。后经世代相传,也就成了习惯的称谓,因此,解放后,被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承认为单一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论语》是孔子写的书,其实不是。孔子一辈子没有自己写过一本书。为什么叫《论语》《论语》是在孔子去世几十年之后(大约公元前400年),由他的弟子和弟子的学生根据笔记和记忆加以整理汇编而成的书。全书用语录体的形式编纂,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和他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也记载了孔子一些学生的言论。全书涉及到孔子创立的  相似文献   

8.
两汉刘向在其所著的《说苑·善说》篇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鄂君子晰在游船上听榜枻越人唱歌的情景及越人所唱的《越人歌》一首。这首《越人歌》的族属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莫衷一是。《壮族文学史》认为.“《越人歌》是一首有文字记载的、距今已是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的古老壮歌。”壮族语言学者韦庆稳先生从语言  相似文献   

9.
侯兴华  张国儒 《思想战线》2011,37(6):133-134
一、傈僳族支系划分谈到傈僳族支系,早在唐代,樊绰就把他们划分为黑白两种。《蛮书》中提到:"栗粟两姓蛮,雷蛮、梦蛮皆在邛部台登城东西散居,皆乌蛮、白蛮之种族。"乌蛮、白蛮即黑彝或白彝的一支。这种划分是基于他们身着的服饰颜色考虑的。有的学者也认为,早在唐代,傈僳族先民集团内部分为"两姓蛮",有"乌"  相似文献   

10.
是书为赵吕甫校释,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据校者自序,他是经过三十多年研究,稿凡三易才完成的。乃向达《蛮书校注》后,又一部系统研究云南地方史的著作。其书除了刊校樊书原文因流传过久而出现的错讹字外,还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对以前没有落实的山川郡国,也作了充分考订,读后令人感到很可喜。不过任何一部学术著作,都不会绝对完美无缺,《校释》当然也不例外,有其成就的一面,也有其错误的一面。我因各方面的关系,经常出入于西昌、雅安地区,对这一带的情形,比较熟悉。所以看了这书之后,感到其中有些解说与实际情况和地理沿革有出入,兹将这些出入之处,分述如下: (1)《校释》22页说:“台登,向达《校注》卷一页16云:据《嘉庆一统志》台登即冤宁县……向氏末举《一统志》卷数,今遍检《一统志》,并无此段文字,疑向氏  相似文献   

11.
汉字评说     
汉字评说安作相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吕氏春秋》记载,“仓颉作书”,但仅为传说。可是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址(如山西襄汾陶寺)和良渚文化遗址(如浙江杭州附近)出土的陶器上,都有雏形文字,其形体与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相似之处。这说明距今五六千年...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庄蹻王滇,是我国史学上长期有争论的老问题。《史记·西南夷列传》最先提到此事后还不到三百年,东汉荀悦的《汉纪》中就有不同看法。继后,范蔚宗《后汉书》和常琚《华阳国志》与《汉纪》的说法又有不同,如果再和《史记》原文比较,出入更大。此后文献记载众说纷纭,有庄蹻为一人和二人说者;有庄蹻先盗后将或先将后盗说者。究竟那一  相似文献   

13.
陈慕鸿 《前沿》2010,(12):188-190,19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溪蛮者,即《后汉书》所谓五溪蛮,章怀太子注,称武陵有雄溪、樠溪、酉溪、舞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今在辰州界者是也。"在这五条溪河上住着一个被历代王朝称之为"五溪蛮"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文化完全不同于中原。一种民族、一种文化符号;文化是民族的身份,民族身份不同,文化也不同。"五溪蛮"的文化是与圣贤文化不同的巫傩文化,而传承巫傩文化的是"五溪蛮"的主体民族苗族。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     
《当代广西》2015,(5):9
<正>教育改革当有"用户思维"。——《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管理的第一目标是使较高的工资与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起来。——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关于"杀猪榜",我统计过,上榜的2400人里,出过经济问题的才28个人,百分之一点几的人被抓进去,这个比例其实蛮低了。整体上我认为中国的民营经济是最健康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禁书运动,比如秦始皇时代曾采纳宰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并明令民间严禁收藏《诗》、《书》、《礼》、《易》等儒家典籍,有违反法令者,满门抄斩,称之为“挟书令”;还有就是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出于狭隘的民族心理,对汉族书籍中一切有碍清朝统治的民族主义内容严加删削,甚至不惜大兴“文字狱”。在所谓“康(熙)雍(正)乾(隆)盛世”,各种各样的文字狱不绝如缕。鲁迅先生在他晚年的《病后杂谈之余》等杂文中,对清代的文字狱痛加诋呵,认为这是野蛮民族的暴行。近  相似文献   

16.
侗族在历史上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之民族文化遗产见诸文字记载的不多.现存古籍大都是以汉文记侗音形式书写成书的.但由于这些古籍或者由于其内容“荒诞不经”,而为人们所忽视;或者由于历史的原因,把它统统归之于“封建迷信”而不予承认.这种侗族文化典籍,一般地说有各种《款词》、《歌本》、《戏本》和祭祀祖先、神鬼用的《祭词》等等.今天看来,不管是记载哪种内容的抄本都是侗族难得的文化遗产.《阴师言语》,是一部老人去世后在祭奠仪式上念诵的送魂经,为巫师必备经典.在前段时期里,由于大破“封建迷信”,有不少的经书被烧毁了.《阴师言语》得以保存下来,得益于从江县高增寨吴章富老人.他是一位有名的巫师,具有广博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周恩来赞叹的伏波将军及其他(三)安明三、《后汉书·马援列传》梗概(后汉书·马援列传),全文7000多字,详细记述了马援南征北战、死于国事的功业。文中的马援和与马援相关的光武帝刘秀、魄嚣、公孙述、二征女、梁松等人物,均个性鲜明,引人深思。它寄托着...  相似文献   

18.
从樊绰《云南志》论唐代傣族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志》,又有《蛮书》、《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等名称,是唐朝人樊绰所著。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蔡袭代王宽为安南经略使,樊绰为从事。他认识到南诏地方政权和唐朝关系的重要性,对南诏统治区的政治、经济、民族、山川、交通等方面,做了一番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参考唐代在他以前去过云南的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用早期土地文书来研究清领初期的开垦状况、尤其是业户(本文的业户指创业者而非守成者)在开星中的作用和经济状况。关于清代台湾的业户(或称垦户、业主等等)已有不少论述,有认为所谓垦户者,多是有钱有势之人,向当局递上一禀,即可请领大片荒地,然后交由佃户开垦而收租坐享其成;也有认为业户须付出资本、组织生产、承担风险,并非不劳而获。众说纷纭,皆由早期记载不多,后人难得其详之故。而流传至今的早期土地文书上载有一些讯息,为一手材科,可补记载之不足。笔者即试图综合这些讯息,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作些探讨。惟笔者限于条件,所依据的文书仅为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纂之《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及《台湾私法物权篇》中的有关文书,讯息量既受限制、疏漏在所不免。  相似文献   

20.
中南半岛的掸泰民族人数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外史学界基本上公认其源于我国历史上的古越族,但是他们是由古越族中的那一部分发展而来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有关史料和语言学材料的分析,认为中南半岛的掸泰系民族主要源于古越族中的“越裳”。“越裳”是古越族分布在今红河西南最为古老的一支。其见于记载似以《竹书纪年》为最早,其文曰:“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越裳氏来朝。”这次朝贡发生在公元前十世纪左右,但没有说“越裳”分布在何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对这件事记载较详:“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成王以归公。公曰:‘德不加焉,则君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