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将公益诉讼内容纳入诉讼法,填补了我国公益诉讼的立法空白,但这也仅是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一个小开端,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仍须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将讨论民事公益诉讼的启动程序,探析如何完善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2.
1991年4月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增设了一种新的审判程序即督促程序,也叫支付令程序。这一程序使权利人可以不通过普通诉讼程序而使债权内容得到诉讼上的确认,具有迅速解决债务纠纷的功能,对商品经济快速流转的今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督促程序系借鉴国外民事诉讼立法制定,91年之前我国尚无这方面的法律规定,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中的经验都十分缺乏,因而如何从理论到实践掌握这一程序显的尤为迫切。本文试就督促程序适用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认识。一、督促程序适用的要件《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债权人请求…  相似文献   

3.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曾对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的部分规定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4.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民事诉讼法的诸多亮点之一便是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小额诉讼程序。新法颁布实施前后,我国小额诉讼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体现了该程序设置的优势,同时也暴露出其还有很广阔的制度设计空间。2011年3月以来小额速裁试点工作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对于继续完善我国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立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但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行政纠纷越来越多,适用民事诉讼法已很难适应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复杂的行政案件,为此,1989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0年10月1日施行),成为继刑事、民事诉讼法之后的又一重要诉讼法典。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何联系与区别?1990年行政诉讼法施行后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内容从我国审判实践经验出发,较多考虑了民事审判的现实状况,比较  相似文献   

7.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新《民事诉讼法》总结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作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是一部比较完善的程序法。其中,《民事诉讼法》明确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监督民事诉讼的方式,这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突破和发展。本文拟就检察机关参与和监督民事诉讼的抗诉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一 我国宪法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具有广泛的法律监督权。在各部门法中,对监督权作了具体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因此,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是广泛的,  相似文献   

8.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作了重要修改后,于今年4月9日颁布并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称民事诉讼法)。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在审判程序编中增加了一种独立而又特殊的程序——督促程序。本文拟就该种程序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同行。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民事诉讼中的督促程序是指债权人为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请求债务人给付一定数量金钱、有价证券,而向人民法院申请并由法院发出支付令所适用的程序。例如甲、乙二人之间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乙已过履行期限仍不履行义务,债权人甲就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督促乙履行义务。人民法院审理这类案件所适用的程序就是督促程序。这种程序是一种特殊的审判程序。程序的发生以债权人的主张为基础。法律设定这种程序,其目的是寻求诉讼的“经济”,即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及时实现债权人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台湾学者称之为诉讼程序立法主义,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称大陆民事诉讼法)为突出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专设法条予以规定。涉及的法条从第5条到第17条,共19个。台湾民事诉讼法对基本原则没有专设法条,而是将其融化在民事诉讼的各项程序制度中。本文拟就海峡两岸民事诉讼法中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原则,试加比较与探讨。一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指民事纠纷发生后,是否起诉,以及在什么范围内对什么人起诉,原则上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他人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诉讼法》引入小额诉讼程序的必要性不足。通过完善既有的简易程序与督促程序,足以解决大量小额纠纷,并且由于我国司法具有注重调解的特色,小额诉讼程序的作用有限。从国外实践和国内试点的情况看,小额诉讼程序的实施效果不尽理想,其本身也面临难以保障诉讼正义、法官随意性过大、引发滥讼风险等难题。《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放弃构建小额诉讼程序而着眼于完善简易程序以及与之相关的督促程序。  相似文献   

11.
《洪湖水 ,浪打浪》著作权纠纷案中所反映出的一系列程序问题 ,如法律漏洞问题、诉讼标的对诉讼地位的影响、推定与自由裁量权的关系问题、处分权与法律规避问题等等 ,是中国民事诉讼法五十年历程中部分热点问题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法前沿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系问题是民事诉讼法修订中最重要的问题:在未来的民事诉讼法中是否需要保留证据制度、再审制度、执行制度、非讼程序等尚需进一步探讨;破产程序应从民事诉讼法中剔除;应当增加人事诉讼程序、法律审、小额诉讼、诉讼费用、第三人撤销诉讼、票据诉讼等规定.另外,起诉制度、一事不再理原则、证明责任、证明标准、民事检察监督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没有建立以诉权为中心的再审程序,而是尽可能完善以公权力为中心的审判监督程序。检察机关作为唯一进入诉讼程序的监督主体,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民事抗诉的改进非常有限,许多重要的问题急需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仍需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则。就民事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而言,宜将其中的“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团体”具体化为检察机关和民间公益组织。检察机关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主体具有宪法和法律依据,是其法律监督机关职责所在,且具有其他主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以及相关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尝试。民间公益组织的成立具有公益目的,且具有专业性,根据诉讼信托理论,亦是民事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设立之初,不宜将公民个人纳入到提起主体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审前准备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进入开庭审理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活动。审前准备程序是正式开庭审理的基础 ,也是能够迅速做出正确裁判的关键。其主要作用在于证据开示 ,固定证据 ,整理争点并使争点明晰化、防止诉讼突袭 ,创建诉讼主体之间的公平对抗、提高诉讼效率、促使案件繁简分流。我国 1991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审前准备程序 ,只是在第一审程序中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活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113条至 119条的规定和民事审判实践 ,审理前的准备活动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 )在法定期间内及时送达诉讼文书 ;…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二审程序的启动未作任何限制性规定,这不仅会造成当事人滥用诉权,也是导致诉讼迟延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提出民事上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民事上诉制度存在问题的关注,进而提出更合理的解决办法,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民事诉讼法》本身的疏漏所导致的诉讼迟延,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是架构国家权力和社会体系关键的部门法,是驾驭整个民事审判的程序核心。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决定于客观物质条件,其发展演进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益这一对范畴出发,通过分析2011年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的相关法条,探究民事诉讼法沿革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小额诉讼程序所追求的是一种不需要法律技巧的简易和效率,符合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目标,有利于当事人“接近正义”,获得司法救济.我国新《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小额诉讼制度,为彰显该制度简速、便民的功能,应当通过司法解释制定专门适用于小额诉讼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19.
今年四月九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在诉讼原则、程序制度和具体规定诸方面总的是正确和可行的,然而尽善尽美的法典是没有的,民事诉讼法当然也不例外,为了让它在施行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得到完善,以便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集中地探讨它的不足之处,尤其是难以施行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民事经济诉讼中律师费用的负担赵红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律师代理诉讼。但对胜诉方因聘请律师而支付的代理费及其他必需开支(下简称为律师费用)应否由败诉方负担、负担多少的问题,无论法律还是司法解释均无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