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寨碉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出成都,经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朔岷江而上,车行三小时许,便可见点缀在岷江两岸绿荫中的羌寨碉楼。在蓝天白云下,这些碉楼犹如一枚枚直刺蓝天待发的火箭,令人叹为观止。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羌族,以其独特而精湛的建筑技艺著称。自汉代以来,羌人就创造了碉房建筑法。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康巴藏区的东大门丹巴县 ,有无数座独具特色的古堡碉楼 ,自大唐盛世以来 ,就被先民们称为“千碉之国”。那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古碉 ,披着夕阳的余辉 ,在漫山遍野的红叶簇拥下 ,象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康巴大汉 ,忄票悍而雄伟。丹巴县是康巴藏区古碉最集中的地方 ,凡是有村寨的地方 ,几乎家家户户房后都有一座高出山寨几十米的古碉 ,仅梭坡乡就聚集大小古碉近百座。在丹巴 ,无论是深山峡谷 ,还是田园林间 ,随处可见到高耸入云的古碉或是古碉的遗迹。丹巴历史悠久 ,4000年前即有先民们在这里生息繁衍。20世纪80年代初期 ,四川省文物考…  相似文献   

3.
感知丹巴,需要停留下来,然后以接受的心态慢慢去体味它的古老和神秘。 站在丹巴,河水急流,群山环抱。大金川,小金川,牦牛河,金沙江,大渡河,五川汇聚;墨尔多、贡嘎、雅拉、格涅、四姑娘座神山环绕,丹巴就是这全部交融的中心。 大自然恩赐的土地上,原始的古碉藏寨里生活着的人们,构成了丹巴的风情。 正午阳光下的甲居藏寨。雨中的梭坡碉楼,溪流边的布科寺院,还有鲜花盛开的中路。感知丹巴,在每一个村落的行走中,慢慢体味。  相似文献   

4.
石硕 《思想战线》2011,37(3):110-115
"碉房"是古人在记述川西高原地区建筑时创制和使用的一个词,是相对于"碉"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在今天有关青藏高原碉楼的研究论著中也常涉及此词,然人们对此词的理解各一,或望文生义,或将其与"碉"混为一谈。那么,"碉房"究竟是"碉"还是"房"?它与"碉"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这均是目前青藏高原碉楼研究中需要正视和澄清的问题。以史籍记载为基础,对"碉房"一词的来历、内涵及其与"碉"的区别进行梳理与探讨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大渡河上第一城丹巴县举办了颇具特色的中国嘉绒藏族风情节。我作为一名《甘孜报》的记者去到丹巴。几天里,震撼我心灵的并不是风情节里的风情,而是那一座座高山仰止的巍峨古碉。一个外国人发现了“东方的新大陆”来到大渡河的起始点四川省丹巴县,就可以见到大渡河两岸的一座座古碉,面对着苍茫大山和浩浩河风,沉默寡言地屹立在陡峭的山坡上和美丽的村寨旁。实际上,神秘古碉的面纱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被人悄悄地揭开,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20世纪初的一个秋天,一位满头卷发、蓄着黄色胡须的外国人迎着清爽的晨风,沿着…  相似文献   

6.
美社古堡     
叶舟 《今日海南》2006,(2):44-44
登上马鞍山最高峰,眼前所呈现的火山群,竟是一幅如此秀丽的水墨画图。这画图徐徐展开:远处碧海蓝天,高楼林立,椰城如画;近处火山起伏,连绵不断,茂树成林。苍岭茂树之间,有一个火山村寨名叫美社,村中央有一座古堡高耸于低矮房舍之中,仿佛鹤立鸡群。这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四层高的石碉楼,当地人称之为火山古堡。火山脚下还保留有几座石碉堡,有扬花石碉楼、文甲石碉楼、雷虎石碉楼等,那是日寇侵琼并实行暴虐统治的铁证。它们与古堡沾不上边,没有人把它们叫做古堡。古堡采用火山民居的砌筑方式,墙体选用大块的火山岩为材料。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建筑…  相似文献   

7.
往事像阴雨天里的蘑菇,一簇簇的,又分不清,于是你觉得你是一棵老树了,老树与细雨也许就是人生一种境遇?电视上正在播广东省开平的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前年去广州,专程到开平去看过碉楼,那是上世纪初年,在海外发了财的华侨,回到故乡盖的洋房。  相似文献   

8.
杨永平 《前进》2008,(12):56-56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那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曾几时,这一曲《又见炊烟升起》把多少人的情感带回故乡炊烟的馨香中。那时,我们乡村人家做饭总是离不了柴火。柴火总是准时燃起阵阵炊烟,那缕扶摇直上的轻烟,挂满家的味道,它氤氲着一缕温情,诱惑着我们回归的欲望。于是,辛劳耕作的人们便背起夕阳,带着在田野中收获的,  相似文献   

9.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岑溪市在水汶镇石村发现了一座梁家围屋。它被当地人称为碉楼,属清末民初建筑,是岑溪市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围屋型建筑。  相似文献   

10.
林予 《政协天地》2012,(8):30-31
1979年,那正是中国大地演绎着春天故事的好年头,在台湾海峡西岸湄洲湾畔的一座渔村里,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这个幸运儿,就是后来成为莆田市政协五届、六届委员的詹阳程。春天的故事,让詹阳程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感受到生活充满阳光。他们这一代人,可赶上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喽!共和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他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考上福建师范大学,挥别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让他大学毕业后,能够弄潮商海,完成了上辈人做梦都不敢奢想的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1.
远去的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那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曾几时,这一曲《又见炊烟升起》把多少人的情感带回故乡炊烟的馨香中。那时,我们乡村人家做饭总是离不了柴火。柴火总是准时燃起阵阵炊烟,那缕扶摇直上的轻烟,挂满家的味道,它氤氲着一缕温情,诱惑着我们回归的欲望。于是,辛劳耕作的人们便背起夕阳,  相似文献   

12.
上海的东北角有一个高境镇,在清末民初时期,此地有一座古刹叫高境庙。据说那时的高境庙香客如云,烟火缭绕。那一缕缕的香火渐渐演变成袅袅的炊烟,一个热闹的乡镇在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13.
父亲那座山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庄。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屋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悠悠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走在那坎坷的路上,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读山,便是读父亲。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是呆板而平淡的,农村的生活是艰苦而紧张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大球走向田野,走出了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等父亲的锄锹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了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张银…  相似文献   

14.
怀念     
怀念乡村怀念老屋上空的袅袅炊烟母亲——一定又佝偻着背在简陋的灶台上重复着周而复始的日子怀念暮需更怀念昏黄的灯光下那暗淡的眸子那是期盼那更是“意恐迟迟归”的低吃夜,很静了远方的岗亭里沉淀出的只有醇醇的思念怀念@曹仲义  相似文献   

15.
一件提案之后走在革命老区潢川县的土地上,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乡镇卫生院的基础建设。那些矗立在山乡原野中的漂亮楼房,除了学校,便是卫生院。那一座座崭新的楼房,点缀了田园的风光;那一砖一石,铭记着政协委员为卫生事业付出的深情。潢川,曾经是块红色的土地,但这些...  相似文献   

16.
一定要去欣赏萧涛生的近作!前不久,我和萧涛生不期而遇时就约定;当时,地正驾驶着越野车赴草地写生。我和萧涛生认识于六十年代。一进画室一幅幅作品就深深地吸引往了我。我看到了一双纳法可爱而又略带忧思的眼睛,那是卖蘑菇的小女孩;深褐背景下的大红头巾、粉红折裙协调而富温情;她慢慢着美好未来,虽然生活的担子已开始分担在她肩上。透过画家现已稀疏的卷发下善良的眼神,找悟到了地在这幅画中所寄予的人间真情。五月的傍晚;拾完穗子的孩子们坐在草堆上忘情地吹着用麦杆作成的“叫叫",阳光映红了他们的脸蛋,他们似乎要把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在福州至泉州的公路上驱车,行经惠安时,沿途景色大多离不开石头;那一座座用灰白色花岗石筑墙的乡间楼舍,那灌溉用的石渡槽,那蜿蜒曲折的田间石渠,还有那石桥、石亭,以至道路旁的路标和电线杆也统是石料制成的。而到了泉州,出于惠安石匠之手的古代石结构建筑更是数不胜数了。惠安与泉州毗邻,同是福建省的沿海城市。惠安不仅是全国主要花岗岩产地之一,也是石雕之乡。这里有一亿立方米储量的花岗岩。坚硬的花岗石又分为白石和青石两种。白石磨平后光滑白润,青石石纹纤细,石质纯洁耐磨,宜于雕塑和装饰建筑物;青石与白石又都是建筑材料中的上乘材料。  相似文献   

18.
军垦第一犁     
在石河子市新疆农八师办公楼前有一座石雕,名为“军垦第一犁”。石雕由红色大理石凿成,三个军垦战士肩并肩拉着一张犁,另一个战士在后俯身扶犁。他们那紧张隆起的肌肉,显示出刚毅不屈的性格,他们那几乎着地的身躯进发出拼搏向前、无坚不摧的力量。每一个到石河子来的客人,无不被这座石雕所吸引,被这无声的语言所感动。我久久立在石雕面前,心情沉重,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门诊大厅里,一座巨型大理石浮雕横贯南北。精心雕刻在上面的太阳、星星、月亮和大地、波涛以及无数双手浑然一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10多年来,许许多多残疾患者从祖国各地慕名来到这里,接受康复治疗和训练,又从这座蕴含着“阳光、生命、希望”的浮雕下,重新走向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她走出了羌寨。她带着几分惆怅,几多恋情和羌族同胞的期望,离开了羌寨,走上了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她是一个受到中国党政军最高领导层接见的人物。她叫蹇洪秀,原是我国几千个县中唯一的羌族女一把手,在全国羌族聚居地——北川县当县长。蹇洪秀那骑士般的刚烈,拼命的工作投入,使得羌族儿女真诚地把她当父母官拥戴,把她当成自己说话办事撑竿子的主心骨,他们送给她一个与羌寨千家万户有血缘联系的美名——羌寨"女头人"。蹇洪秀的调动,引起北川县羌寨的一阵躁动,地处阿坝的茂县、汶川、理县等地的羌族也十分关注。他们不愿"女头人"这个主心骨离开羌寨,在他们眼里,蹇洪秀代表了羌族人民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