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谈脑震荡损伤程度评定编辑部:读了侯华象同志的《脑震荡不宜定轻伤》[1]一文后,我们感受很多,这里结合工作实践谈谈我们的看法。一、从125例"脑震荡"鉴定,分析其临床特点我们随机选择125例诊断"脑震荡"的案例,根据调查和病历记载,基本具有短暂意识丧...  相似文献   

2.
脑震荡的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机械性颅脑损伤在法医学鉴定和临床工作中都是十分常见的。从脑组织的病理学方面主要分三方面:脑挫伤,脑压伤(颅内出血)和脑震荡。前两者的损伤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诊断均较清楚,但是对后者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甚至对脑震荡是功能性障碍还是器质性损伤仍有争论。脑震荡的定义主要是从临床学观点作出的,即一一种以短暂的可完全恢复的意识丧失而没有定位性神经损伤征象为特征的脑外伤性病症。目前,脑震荡的临床诊断和法医学鉴定只能依据头部外伤史及其后的暂短昏迷和逆行性遗忘的追述。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3.
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颅脑损伤,它是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的一过性大脑功能障碍,脑部无肉眼可见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主要为:外伤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神志恍馆或昏迷,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损伤前后一段时间的情况,伴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造成的大脑功能障碍通常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及损伤程度较轻。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八条规定,即头部损伤确证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构成轻伤。在脑震荡的法医学鉴定中存在很多矛盾,给纠纷调解、案件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4.
脑震荡鉴定的有关问题探讨张宁,梁志勇颅脑损伤在交通、工伤事故、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中都很常见,而脑震荡则为最常见的颅脑损伤之一。因此,脑震荡的检验鉴定在法医学实际检案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特对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有关问题作初步的探讨。-、暴力作用...  相似文献   

5.
BAEP检测在脑震荡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震荡伤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变化。方法对19例脑震荡伤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文献报道的正常人的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脑震荡伤者BAEP的异常率为89.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脑干段电反应异常率达73.7%,提示脑震荡伤者存在脑干功能障碍。结论BAEP对脑震荡损伤的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于症状表现的主观性以及当前客观检查方法所能提供证据的匮乏,加之赔偿伴生的症状伪装和夸大等问题,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伤残评定鉴定意见一致性不高.在人体损伤赔偿纠纷中,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伤残评定成为法医精神病鉴定的争议点和难题.通过对脑震荡及相关术语变化、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症状表现及诊断标准、脑震荡后综合征客观评...  相似文献   

7.
在检案中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梗塞时有所见。因头部外伤较轻,仅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往往被受伤者忽视,待伤后2~3天又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因此引发的案件时有发生。1988年8月至1995年12月作者曾遇到5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外伤史:本组案例均有头部较轻的外伤史,4例男性为头部受到打击,1例女性系自行车撞倒。年龄14~22岁。意识障碍:本组案例均有短暂意识障碍,M15分钟。目击者证实清醒后步行就诊,且能回忆受伤时的情况,主诉头痛头晕,未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诊断:医院诊断为轻微脑震荡2例,头部外伤1例,闭合性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脑震荡与轻伤刍议编辑部:敬读本刊刊载的《脑震荡不宜定轻伤)[1]一文,引起许多联想,现就脑震荡与《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轻标")谈一下个人看法。一、脑震荡不等于"轻标"第8条脑震荡的诊断根据是:①头部外伤史;②头伤立即有意识障碍且少于...  相似文献   

9.
程璇 《法医学杂志》1993,9(2):57-59
脑震荡是颅脑损伤的一种,也是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关人身损伤的常见诊断。这种损伤的诊断,往往由于缺乏明确的客观依据,给法医工作者对这种损伤诊断的审查、认定带来困难。笔者通过52例脑震荡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就脑震荡诊断的审查、取证,以及损伤程度评定等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一、脑震荡临床表现和诊断脑震荡是头部受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后,大脑发生的一过性功能障碍。脑震荡的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脑干网状结构受损、脑干机械性牵拉扭转,外伤时恼脊液在脑室内震动,颅内压力的改变,血管功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不断提高法医学损伤鉴定水平,现对我们工作中遇到的CT检测出无明显临床体征的硬脑膜外血肿的损伤程度的鉴定问题予以探讨。一、关于颅脑损伤中的硬脑外血肿当头部遭到钝器打击后,轻者可出现脑震荡,头皮裂伤,头部皮下血肿;重者表现为颅骨骨折,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而硬膜外小血肿,仅有头痛,呕吐或短暂的意识障碍及逆行性遗忘者,往往不被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震荡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v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ol(tumornecrosis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变化,探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Weil氏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光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脑组织内MDA含量、SOD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区TNF-a、IL-1β表达。结果Weil氏染色显示神经髓鞘排列紊乱,弯曲肿胀,12h后更加明显;脑震荡后大鼠脑组织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OD活性较对照纽明显降低;脑震荡后大鼠皮质及海马区细胞胞浆中TNF-a、IL-1β较对照组表达量明显上调。结论脑震荡大鼠脑组织存在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可能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震荡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变化,探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Weil氏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光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脑组织内MDA含量、SOD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区TNF-α、IL-1β表达。结果 Weil氏染色显示神经髓鞘排列紊乱,弯曲肿胀,12 h后更加明显;脑震荡后大鼠脑组织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脑震荡后大鼠皮质及海马区细胞胞浆中TNF-α、IL-1β较对照组表达量明显上调。结论脑震荡大鼠脑组织存在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可能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层法院在审理自诉、公诉伤害案件中,经常遇到人体头部被打击致软组织损伤并引起脑震荡的情况,这就涉及到轻重伤的法医学鉴定问题。常有伤者本人或家属到法院诉说:“×人用×工具打在×头部,致严重脑震荡,并留有严重后遗症”,要求司法机关严惩被告人。为了正确适用法律必须对头部外伤引起的脑震荡是轻伤还是重伤进行查实,并作出鉴定。下面  相似文献   

14.
脑震荡在临床上无客观标准,因此在法医鉴定中有一定难度,在症状上目前尚有分歧。笔者积累了368例脑震荡的病历,对其症状归纳分析,提出Ⅳ级分法,并对其损伤鉴定提出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Liu JX  Yu JY  Xu BY  Guo LP  Lan GM  Zhao XD  Feng ZT 《法医学杂志》2006,22(5):338-341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程度脑震荡(CC)大鼠逆行性遗忘(RA)之变化情况。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不同损伤程度脑震荡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检测脑震荡后大鼠逆行性遗忘变化情况。结果单纯性脑震荡(PCC)大鼠打击后72h内出现逆行性遗忘,伤后4d出现认知受损,随后恢复。复杂性脑震荡(CCC)大鼠打击后5d内既有逆行性遗忘的存在,又有认知功能受损,5d后恢复。结论大鼠不同损伤程度脑震荡后均出现逆行性遗忘,且脑震荡损伤程度不同,逆行性遗忘持续时间亦不同,脑震荡程度越重,RA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6.
脑震荡后综合征诊断具有很大的争议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震荡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神经损伤和心理社会因素。迄今,已有大量的研究对现有的检查方法或工具(包括精神检查、常规CT和核磁共振、神经心理学测试和神经生化检查)的评定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受损部位主要分布在灰白质交界附近和大脑深部中线结构,由于大脑损伤的弥漫性,常规影像学检查无阳性发现。本文对脑震荡后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现状及争议、常规诊断技术、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震荡后综合征和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及展望进行了综述。现代大脑成像技术可无创定量评定大脑损伤,并可能成为脑震荡后综合征诊断及法医学鉴定更敏感和更有前途的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c-jun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探索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指标。方法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脑内c-jun蛋白表达变化的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可见c-jun蛋白的弱阳性表达。脑震荡组损伤后15min可在神经元观察到c-jun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表达c-jun蛋白的细胞数及范围逐渐扩大,损伤后3h表达达高峰。结论c-jun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诊断脑震荡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脑震荡后GFAP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CB  Li YH 《法医学杂志》2006,22(2):88-89,92
目的探讨脑震荡后GFAP在脑内的时间性变化规律,为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54只SD大鼠按不同损伤时间分成3,6,12,24h和2,4,7,10d及对照组,用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脑震荡后GFAP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可见少量GFAP阳性细胞,脑震荡后6h后,随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GFAP表达逐渐增强,阳性细胞数目增多,胞体增大,突起增粗、增多,染色加深,至伤后7d达高峰。结论GFAP的检测可作为法医病理学诊断脑震荡的依据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C—FOS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Wang F  Li YH  Hu YL 《法医学杂志》2003,19(1):8-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同时寻找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方法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C-FOS蛋白的表达。然而脑震荡组损伤后15min即可在神经细胞观察到C-FOS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表达C-FOS蛋白的细胞数及范围逐渐扩大,损伤后6h表达达高峰,直至损伤后96h均有大量C-FOS蛋白表达。结论 c-fos原癌基因的检测可成为诊断脑震荡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凤林 《法医学杂志》1997,13(2):100-101
1案例某女,41岁,文盲,已婚,农民.某日因与邻居发生纠纷,被对方殴打,形成左面部青肿3x4cm,鼻扭,X线摄片见鼻骨骨折,伴右背部3x3cm,右大腿15XISCffi皮下青紫淤血,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自诉伤时曾有短暂昏迷,对伤时情况及经过记忆不清,法医学查证不能证实有伤时的昏迷史.当地医院诊断为脑震荡、鼻骨线形骨折、软组织挫伤,住院医治四个月.头痛、头晕、胸闷、胸痛、腰背痛、纳差、乏力、失眠、卧床不起等主观症状时轻时重持续存在,其丈夫说其吃饭、穿衣、大小便等R常均需人取待,且哭笑无常、外出不知返家,伤后1年2个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