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劳动节,放假3天(5月1日、2日、3日); (四)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相似文献   

2.
[修订日期]2007.12.14[施行日期]2008.1.1[文(令)号]第513号令[类别]社会法.劳动第一条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三)儿童节(6…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把年节及纪念放假立法权收归全国人大常委会比较妥当,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专门法律予以明确或设立年节及纪念日以及是否放假和天数等规定,但具体调整大小长假还是“全国一盘棋”为好.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应该把年节及纪念日放假立法权收归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春节、清明、中秋、劳动节、国庆节等传统及重要节假日进行立法,统一规定哪些重要节日放假,以及放假天数。同时,授权各省级人大常委会或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各地特点,自行安排本行政区域具体放假操作办法。这样一来,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全国一盘棋的放假安排,导致民众集中出行、各种拥堵、各种凌乱现象的发生,使放假制度实  相似文献   

5.
如何规范年节及纪念日放假,笔者认为,应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规章制度来解决春节、清明、中秋、劳动节、国庆节等传统及重要节假日的立法,无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立法规定重要节日的放假. 一是有明确的法定职权.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二十一项职权,主要概括为:立法权、解释修改法律权、监督权、决定权、撤销权、任免权等.  相似文献   

6.
符合法律的宪法解释是在宪法有复数解释时以法律为准据而选择宪法解释的方法,与合宪性解释的方向恰恰相反。在我国宪法实践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曾经将《宪法》第40条上的公安机关解释为涵盖国家安全机关,这是较为典型的符合法律的宪法解释。从理论上说,为化解违宪疑虑,也可以通过这种解释方法将《宪法》第40条上的通信解释为排除通讯记录,而将检察机关解释为涵盖监察机关在内。与合宪性解释不同的是,符合法律的宪法解释属于逆向的以宪就法,因此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须接受宪法上的再审查。这种解释方法既能维持宪法的最高性,恪守宪法与法律之间的界分,同时又能容纳宪法含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将各级监察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纳入同级人大常委会的备案审查范围,符合"宪法精神". 其一、因为只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属于人大监督对象,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应纳入人大备案审查范围,这是符合"宪法精神"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的准则,维护宪法尊严,全面履行宪法赋予的包括监督权在内的各项职责,就是"宪...  相似文献   

8.
闫然 《中国司法》2023,(3):17-21
<正>通过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是宪法实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式。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署名文章,对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坚持依法立法,最根本的是坚持依宪立法,  相似文献   

9.
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学习邓小平关于党与法关系的理论杜耀富正确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这个问题在我们党内和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经是一个禁区,长期未能获得理想...  相似文献   

10.
《检察风云》2011,(9):59-59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是大学生的一次世界性的体育盛会。而体育盛会的举办目的,除了强身健体的价值观念倡导,更是世界和平和公平公正价值观的交流融汇。在世界大学生相聚的前夕清出8万所谓治安高危人群,到底是给老外们看的,还是给自己人看呢?如果说给老外们展示这样的安全氛围,人家肯定不买账,这是常识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陈赛金 《法学》2020,(6):110-123
"人民团体"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在宪法中特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团体组成单位,即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八大团体。现行法律中有15部规定了"人民团体",部分法律存在"人民团体"概念指代范围不明或扩大的情况。"人民团体"指代范围的扩大,突破了宪法原意,导致法律规范间发生冲突,影响法制统一性和严肃性,也为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境。现行法律对"人民团体"指代范围的理解和适用应严格遵循宪法原意,对于因立法问题而导致的指代范围扩大问题,应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合宪性审查等路径进行法制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如戈尔巴乔夫同志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所说:当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这辆“汽车不是驶向掌握方向盘的人想去的地方”的时候,“我们苏联领导人得出的结论——而且我们将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一结论,就是必须采用新的政治思维。而且,苏联领导  相似文献   

13.
胡峻 《法治研究》2009,(7):13-18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作为一种立法技术的使用,说明了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特征能够以法律语言的形式表现于外部,宪法是普通法律立法的基础与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实施法。但其作为立法技术的内容并非要求所有法律文件必须写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同时其在立法实践中的运用应当严格遵循法律语言规范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自汉魏之际到盛唐这四百余年的法制史上,出现了一个连绵不绝和逐浪高涨地强调制定法(法典)作用和地位,而后又迅速消退衰落的历史运动。本文以此为背景,围绕着为什么制定法运动开启于魏晋时期的问题,集中讨论了法律儒家化进程对于当时《律》、《令》形态进化、法典在司法过程中作用和地位强化的影响。重新审视了法律儒家化命题的内涵和背景;分析了魏晋时期把儒经所示礼法关系准则及相关理念贯穿于《律》、《令》,由此推动其体例较之秦汉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史实;讨论了法律儒家化进程所据古文经学的形态,及其甚有利于制定法理念和实践不断展开的性质;明确了当时修撰礼典与制订《律》、《令》相互关联,遂使制定法运动与法律儒家化进程得以相伴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日,深圳市人大召开《深圳经济特区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论证会,组织市民代表、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对该条例的草案论证稿进行讨论。这部有可能成为全国首部市民行为规范法规的条例.明确授权城管可以对十项不文明行为给予处罚。(8月15目《中国青年报》)中华民族曾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而引以为豪.但如今诸多有悖伦理、有违道德的不文明行为.却让国民情以何堪。在深圳市就"何种不文明行为应进行处罚"的第一轮民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法,这种声音早已有之,但真正把宪法当法去落实的,却又少之又少。宪法“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听到最多的是,强调宪法是根本大法,有着不同于其他一切法的特征和优于其他一切法的地位,但又很少能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公民的民主权利是宪法所要保护的一个根本问题,但公民的民主权利遭受侵犯却又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春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在修正案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被认为和一个因为一起错案而遭受11年牢狱之灾的公民有关。这位公民的名字叫赵作海。"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一次"为权力套上缰绳"的行动。它昭示着,遵守法律不仅是公民的义务同样是政府公职人员或执法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法律呼唤“精神赡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法庭内外》2010,(12):36-38
养老院成归宿 无奈中的新途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赡养纠纷正在不断减少。与此同时,纯粹关于物质赡养的案件数量开始下降,精神赡养的问题却逐渐受到关注。北京市密云县法院经过调研发现:近年来,由于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老少生活方式不同,子女外出打工,生活、工作压力大,没时间照顾父母以及法律功能滞后等原因,许多赡养类案件是因由谁来照顾老人、怎样分担照顾老人的义务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宪法文本中“法律”的涵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宪法文本是理解宪法的一个实证基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的“法律”多次出现 ,其涵义如何确定 ,意见不一。考察“法律”的各种语境 ,可以发现在宪法文本中“法律”一词具有不同的涵义 ,不同的色彩 ,对立法者也有不同的要求。对宪法文本中的“法律”进行实证分析 ,有助于理解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之间、最高立法机关与其他机关之间的立法权限 ,有助于澄清宪法学理论、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是宪法修改的核心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宪法修正案草案,并经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虽然只有六条,但意义十分重大。一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