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5年3月17日,乌克兰议会以246票赞成、55票反对宣布克里米亚1992年宪法为非法,并“鉴于他(克里米亚总统梅什科夫)严重违背了乌克兰宪法和法律”,决定对梅什科夫提出刑事诉讼,解除其职务。这是乌克兰独立以来,对克里米亚分离主义采取的一次强硬行动。对此,克里米亚议会反应强烈,国际社会深表关注。俄罗斯政府虽反应谨慎,强调克里米亚问题是乌克兰的内部事务,但克里米亚问题终究再次给俄乌关系蒙上了阴影,作为改善俄乌关系的几个重大障碍之一而再次凸现。 其实,克里米亚问题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2.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黑海沿岸,18世纪由沙俄帝国征服,被称为俄国的南方门户,现在是乌克兰唯一的共和国。前苏联解体后,以梅什科夫为首的亲俄势力竭力主张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与乌政府及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势力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冲突。据英国《简氏情报评论》反映,乌克兰已存在像前南斯拉夫、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内战因素,克里米亚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的第二个“波黑”。目前,国际舆论正对克里米亚局势的进一步发展拭目以待。 一、日趋坐大的克里米亚地方独立主义 乌克兰独立伊始,克里米亚的分离倾向就已露端倪,此后3年中,克地方独立势头一发不可收。1992年,乌政府为保持其领土完整,允许克里米亚升格为共和国,但是中央政府对克当局的让步,并未使克地方独立倾向有所收敛。去年8月,克里米亚议会相继通过了与“乌克兰宪法相悖”的总统法和总统选举法。今年1月,克里米亚举行了未被乌政府首肯的总统选举,梅什科夫以在克半岛内实行双重国籍并使克里米亚加入卢布区的,最终使其投入俄罗斯怀抱的诺言当选克首任总统。梅氏坐上克半岛第一把交椅后,以克议会作为向政府“挑战”的据点,加快了与中央的分离进程。梅氏先后解除了克里米亚克格勃和电视台负责人的职务。在连遭乌政府反对的情况下,任命前俄罗斯联  相似文献   

3.
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是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不过,其行为似乎并非在贯彻一种试图在前苏联地区重建"帝国"的连贯战略,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做出应对。通过将心理因素纳入到分析当中,能够对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行为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自乌克兰反对派破坏与亚努科维奇达成的和解协定而主要的西方国家迅速承认由反对派组建的临时政府伊始,俄罗斯决策者即产生了强烈的愤怒和怨恨等情绪。主要受此情绪影响,俄罗斯决定推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而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眷恋"感,使其排除了支持克里米亚独立这一选项。由于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的关系有别于其与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关系,致使俄罗斯目前没有在该地区复制"克里米亚模式"。从心理层面分析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动机,对于我们明晰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何以演变至目前这种"新冷战"的状态,以及剖析欧美国家对俄政策的失误能提供一定的洞见,而且能为中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身份认同问题是原苏联空间中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转型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共同难题,而克里米亚长期的身份认同困境则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也是国际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克里米亚身份认同问题源于苏联时期,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不同时代的苏联领导人对于克里米亚采取了不同的地区政策。由于不同时期的政策思路存在明显的矛盾,使得克里米亚的身份归属出现了"错位"的现象,从而导致苏联解体之后的克里米亚陷入了身份构建的困境之中。后苏联时代的克里米亚共有三条可能的身份建构路径,分别是推动国家认同的深入,建立乌克兰身份;推动地区认同的深入,建立克里米亚的独立地区身份;以及推动民族认同的深入,回归俄罗斯身份。但在身份认同建构的实践中,由于克里米亚半岛以俄语为共同语言,在俄语的历史叙事中,乌克兰的缺位和鞑靼人的反面角色使其难以通过历史叙事的重构形成新的国家认同和统一的地区认同。同时,由于长达数百年的俄罗斯化过程,整个半岛的符号体系完全俄罗斯化,无论是地理名称、城市雕塑、政治符号抑或是文化标签,都被打上了鲜明的俄罗斯印记。在原苏联空间内复杂的族群分布状态下,乌克兰中央政府无力主导克里米亚的身份认同建构。而克里米亚人为了平衡来自基辅的外在压力和来自鞑靼人的内在压力,继续维持并强化本就在本地区占据主流地位的俄罗斯民族身份,不可避免地选择了继承苏联所赋予克里米亚的所有身份符号,并重新寻回沙俄时代的历史叙事,强化自己的俄罗斯身份。在俄罗斯身份认同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克里米亚在20世纪90年代就产生了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分离主义运动,在1994年,整个分离主义运动达到了高潮。时任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有利的国际背景,在没有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瓦解了90年代的分离主义运动,但始终没有办法推动克里米亚地区形成乌克兰身份的建构。最终,在2014年3月,身份认同的困境最终成了克里米亚事件的导火索。克里米亚事件的发生也再次证明,身份认同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决定国家或地区的命运,但是如果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或地区长期无法摆脱身份认同的困境,那么它始终都将成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
漫漫谈     
《新民周刊》2018,(47):34-35
1.欧委大妈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加剧,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甚至号称把电话打到了德国总理那儿。曾经成功调解克里米亚危机的欧洲“调停大妈”默克尔,此番又得操劳——哪怕乘机赶往G20的路上因电子系统故障迟到。  相似文献   

6.
乌克兰危机历经政权变更、领土丢失、内战三阶段的急剧演进后,出现触底反弹迹象,并呈现出僵持中的稳定的新态势,危机逐步进入停火重建的新阶段。危机中体现出的两大根源性问题:转型进程中的现代国家治理和不确定秩序下的大国权势争斗,具有持久性和普遍性,值得深入反思。危机已引发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乌克兰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并加快向西方靠拢、俄罗斯深度介入乌克兰内战、俄美围绕乌克兰展开国际对抗四个主要国际政治后果。经历多种形式的反复博弈后,各当事方在危机中的目标日趋明晰,危机未来以非军事方式化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的话乌克兰危机的发生,对于欧洲/欧盟来说无疑既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乌克兰想进一步摆脱俄罗斯并加入欧盟,这个计划由来已久,但因为克里米亚归属问题而引发如此严重的危机,是许多人没有想到也不愿看到的。难道这又会再现欧洲100年前曾经发生的小地方引发大问题的历史故事吗?冷战结束后,整个欧洲沉浸在和平的气氛中,虽然与俄罗斯的关系仍很复杂,但是多数人并没有预料到在冷战结束不到25  相似文献   

8.
<正>走出欧债危机泥沼的欧盟并未得到喘气的机会。一方面,欧债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但经济低迷不振将可能成为新常态。另一方面,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其引发的欧俄对立,以及中东"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兴起,欧盟安全环境趋于严峻复杂。本文将主要讨论欧俄交恶对欧盟及其成员国提出了何种挑战,以及欧盟应如何进行回应。欧盟对乌克兰危机的担忧集中于安全方面。尽管28个成员国的感受不尽相同,但在如下几个问题上看法一致:一是"俄吞并克里米亚"、"重划欧洲版图",损害了二  相似文献   

9.
以往有关分离主义的研究将分离冲突视为国家内部权力主体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难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地区爆发分离冲突而另一些地区并不存在,并且忽略了外部力量和次地区行为体之间的联动关系。本文认为,地区分离冲突受到两个变量的制约,即分离精英对当地的控制力以及外部支持力量。对分离地区进行有效控制的分离政治精英更容易进行社会动员,获取外部支持,与母国容易爆发冲突,外部力量则促成了分离冲突的升级。而对地方政治难以控制的分离精英则面临更多限制,分离冲突爆发可能性下降,且难以获得外部力量支持。本文选取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和加高兹地区,组建"案例集"进行比较,发现分离冲突爆发主要取决于分离精英能否控制地方政权,而外部干预容易推动分离冲突的升级,致使分离问题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以来的乌克兰危机带来了两方面挑战:一方面,这是冷战结束后对现存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此次危机对国际关系理论也构成了新的挑战。乌克兰危机中的俄罗斯政策,特别是克里米亚入俄事件,引起了国际关系学界的大量讨论。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俄罗斯为什么会采取如此行动?目前学者对此问题提供了分别基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的三种解释。前两种解释虽然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局限于表面上的利益——所谓"国家利益"或"掌权者的利益",而忽略了塑造这些利益的具体内涵和更深层次的因素——认同。建构主义的解释虽然把认同介入到分析框架之中,但现有的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实际上,俄罗斯大国观念下的大国认同,是俄罗斯行为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1.
<正>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多层次的。首先是危机使乌克兰与欧洲、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往来中断;其次是俄罗斯的经济因美国与欧盟国家对俄实行经济制裁而受到严重影响;最后是乌克兰危机未有穷期,欧洲的政治与经济教条主义会使局面越来越僵化。具体而言,乌克兰危机的演化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一)乌克兰经济瘫痪,直接拖累欧洲经济乌克兰曾经是欧洲的粮仓,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重工业与军工工业也很发达。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政局一直不稳定,先后经历过几次"颜色革命"。目前的街头政治动乱使乌克兰陷入混乱状态,社会结构被破坏,工业生产停滞,农业生产萧条。从总统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至今的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的演变表明,将乌克兰纳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俄罗斯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依托,一直是俄罗斯的核心目标,这也是俄罗斯强硬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动因。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不能为乌克兰转型提供一种有成效、有吸引力的发展模式;俄罗斯发展模式及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在与欧盟和北约的竞争中日益失去吸引力。普京政府对乌克兰危机实行"以压促变"的政策,主要目标在于使乌克兰实行联邦制,或者至少中立化。目前看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将向"德左模式"发展。但是摆脱乌克兰危机的可靠出路,只有政治解决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2,(21):58-63
回顾俄罗斯历史,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的苏芬战争,实际打了98天,以芬兰代表团到莫斯科求和而终结。如今,至2022年6月3日,俄乌冲突已经超过了100天。冲突何时结束?成为国际关注的一个焦点。自2月24日俄军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从空降兵插入基辅附近,到夺取敖德萨附近的黑海上的蛇岛,攻取克里米亚以北的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一些地方,及至俄军收缩兵力到顿巴斯攻取马里乌波尔等地……,当地时间6月11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乌克兰扎波罗热州军民政府总委员会成员罗戈夫称,“首批俄罗斯公民护照已向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发放”。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中东欧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受欧盟内部分歧、与俄罗斯以及和乌克兰的经济联系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还有对乌克兰危机性质的认识不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中东欧国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远非一致化。第一,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欧盟内部存在分歧。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及其老成员国释放了混乱的信号。欧盟委员会强烈反对和批评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危机,称俄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历史文化复杂,乌克兰三次争取独立的历史都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相关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革命及俄国内战导致的地缘政治变化为乌克兰提供了在帝国废墟上建立自己国家的客观条件。但由于乌克兰地区各种势力的不同要求,各种力量在乌克兰地区激烈博弈,最后布尔什维克取胜。一战前乌克兰地区分属于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两国,一战后,则分属于四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获得了乌克兰的大部分,波兰获得了加利西亚和从前曾属于俄国的沃伦部分地区,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喀尔巴阡罗斯,罗马尼亚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当时与俄罗斯及乌克兰问题利益相关的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也对乌克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研究俄国革命及内战期间乌克兰地区各种力量的争夺,对理解和认识当今俄乌冲突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一)乌克兰冲突的定性与爆发原因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乌克兰发生的是冲突危机,但笔者认为,目前乌克兰处于真正意义上的内战状态。乌克兰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力量在东部地区发生了战争,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观察问题,而不仅仅是把它看作一个局部的冲突。乌克兰内战的爆发有诸多原因,其中内部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乌克兰在根本性问题上犯了颠覆性错误。首先,苏联解体本身就是一个非理性的过程,而乌克兰是苏联解体的最后推手。乌克兰的政治精英对其独立缺乏充分的准备,以至二十多年来基本上都在做"无用功"。可以说,乌克兰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触发政治危机,有其深刻的国内背景。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西部和东部的尖锐对立,而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分别代表西、东部的利益。而最近几年的发展导致乌克兰人民中普遍存在对现实和当政者不满的情绪。俄美欧等大国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的表现深刻地反映了大国地缘政治战略在乌克兰的博弈。未来乌克兰局势存在种种变数,也留下了种种思考,最终结局取决于乌克兰人民的选择和大国力量的对比,取决于俄美两国战略家们的理智和判断力。  相似文献   

18.
何维保 《美国研究》2015,(2):158-160
<正>2014年11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了"乌克兰危机与国际战略格局的走向"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及美国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与会者就乌克兰危机的发展前景、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博弈及乌克兰危机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关于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及发展走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2008年1月17日, 乌克兰总统维克托·尤先科发布第33号总统令,向当今世界传播乌克兰历史与现代成就、塑造乌克兰正面国际形象方面作出重大个人贡献的外国公民颁发乌克兰国家勋章.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赵云中教授因耗费十年心血撰写了我国首部乌克兰史--<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 而获此殊荣.2008年10月18日,乌克兰副总理伊万·瓦休尼克、乌克兰驻华大使谢尔盖·卡梅舍夫、乌克兰驻上海总领事安娜·卡尔玛多诺娃专程来华师大向赵云中教授颁发了"乌克兰三级功勋勋章".本刊特邀赵云中教授全文翻译乌克兰学者就其专著所撰写的书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乌克兰是欧洲和独联体地理交叉点上的关键大国,不仅对独联体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对欧洲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也举足轻重。由于其地理位置、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改革和内政外交走向均对欧洲大陆战略态势产生影响,乌克兰历来都是大国争夺的对象。2004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围绕乌克兰总统大选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明争暗斗,就充分说明了乌克兰在欧亚大陆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而乌克兰此次选举的结果必将对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战略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