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雪峰 《世纪桥》2009,(18):11-11,16
以荆江分洪为基础建造成的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是一项牵系着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系统工程。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胸怀征服自然,战胜洪水,造福人民的雄心壮志,认真仔细地规划治理三峡工程的蓝图,为三峡工程大规模兴建作了充分准备。如今。“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已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
张雪峰 《世纪桥》2009,(17):11-11,16
以荆江分洪为基础建造成的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是一项牵系着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系统工程。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胸怀征服自然,战胜洪水,造福人民的雄心壮志,认真仔细地规划治理三峡工程的蓝图。为三峡工程大规模兴建作了充分准备。如今,“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已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3.
志在长江40年 今年5月20日,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成,三峡大坝全线到顶,标志着作为三峡工程最核心建筑物的大坝基本完成,三峡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此刻的心情无法平静。这位获奖无数、为人低凋的老人从1994年起开始主持三峡工程单项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三集大型纪实片《国坝》,看后令人振奋。片中,两院院士、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潘家(王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三峡工程之所以能进展顺利,走到今天的辉煌,“贡献最大的是反对者”。潘院士的这句话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无独有偶,前不久,温家宝总理曾问三峡工程总指挥陆佑楣,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这位总指挥也回答道:曾经反对建三峡工程的人。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举世罕见的建设项目,具有防洪、发电、航运诸多效益。早在1954年到1958年间,就有不少专家提出修建三峡工程。但也有人历数其弊,言不可为。这其中就有曾任水电部副部长、中组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的李锐。他根据自己掌握的确凿数字,反复论证,面陈毛泽东主席,指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光移民人数就达110多万,堪称世界之最。宜昌是三峡工程所在地,面对艰巨复杂的移民任务,市委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把“移民与育人”、“换环境与换脑筋”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服务三峡工程的良好环境,推动了移民搬迁任务的圆...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大移民是世界级的难题,它必然会冲破已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建立起新的社会经济结构。从三峡工程正式实施以来,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村移民对三峡工程和移民搬迁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从总体看,农村移民对外迁安置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不同群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确定三峡工程“150方案”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葛洲坝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后,国内专家、长办(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提出了一个“200方案”。此方案一出笼,立即遭到许多人反对。到了1983年,长办在编制三峡可行性报告时,则着重考虑了“150方案”。这份报告称:“三峡工程按正常蓄水位150米,坝顶高程175米设计”。“150方案”实际上是低坝方案,它的优点在于:总投资低,可以基本满足防洪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三峡工程建设的中,国家高度重视库区移民问题,将移民的安稳致富作为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三峡库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支持工程建设的同时,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广大移民的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三峡工程及其库区移民迁建的实  相似文献   

9.
余玲芝  东方 《湘潮》2023,(4):17-20
<正>三峡工程举世闻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峡坝区,察看三峡工程和坝区周边生态环境。习近平指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看了以后非常振奋。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红岩春秋》2011,(1):27-30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最早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建设是我国综合开发长江资源,振兴长江经济带,促进东西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 21世纪的门槛上,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正确认识三峡工程对湖北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调整和完善湖北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1.正确认识和把握三峡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的辩证关系   三峡工程在湖北兴建,对湖北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是多方面的,是一个机遇系统,同时它对湖北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也是一个挑战系统。面对这些因素,我们既不能夸大机遇而忽视挑战,头脑发热,盲目行动,也不能夸…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是中国几代人的愿望。一九九二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一九九四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一九九七年实现大江截流,胜利完成一期工程。一期工程主要是为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大江截流后进入二期工程,从这次考察情况看,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先把基坑的水抽干,现在已经由开挖、回填转到混凝土浇筑,进入了主体工程建设阶段。目前混凝土浇筑强度已经达到每个月四十五万方,并向五十万方努力,今年要完成四百四十万方。在世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史上,混凝土浇筑强度已打破世界纪录。三峡工程…  相似文献   

13.
高峡出平湖     
百年梦想今实现。6月1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经下闸蓄水,永久船闸通航和首批机组发电的目标也将实现。这是三峡工程历史性的转折,标志着这个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凝聚着华夏儿女顽强不屈精神的跨世纪工程进入了收获期。  相似文献   

14.
张莉 《世纪风采》2010,(2):39-41
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县)陆水水利枢纽建有一座三峡试验坝,可以说,伟大的三峡工程付诸实施就是从这个小小的试验坝起步的。这个试验坝解决和验证了三峡工程科技、设计施工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它开水工技术革命之先河,在此进行的一系列的多学科前沿科学试验成为世界首创,被载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光荣史册。  相似文献   

15.
一、抓好三峡工程建设机遇,发挥其对中部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作用三峡工程在中部经济构造了一个与沿海、沿江战略相呼应、与浦东开放开发相呼应的新的巨大发展极。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为中部经济崛起和全国下世纪腾飞创造能源和水资源两个基本条件。它不仅是引进当代高新技术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人才的摇篮,而且构造了一个现实的国际大市场。仅从中近期来说,三峡建设通过对钢材、水泥、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的大量需求,将拉动1400亿元左右的物资装备市场,极大地刺激城市工业特别是冶金、建材、机械…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三代领导人与“三峡工程”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造长江三峡大坝逐步提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从1953年提出“三峡工程”方案到1992年国务院批准兴建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整整经历了中央三代领导人,历时39个年头,其决策过程几经波折,倍受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首先,孙中山主张大力开发上海浦东。他建议把缭绕潆洄的黄浦江旧河道填塞,充作马路或开设商店之用,而从高桥河合流点开一新河道直贯浦东。新开的黄浦江可利用改良了的芜湖到太湖的水道,引入长江较猛的水力便利大船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与三峡工程1980年7月,邓小平视察三峡坝区后在武汉研究三峡工程的会议上指出:此行看了长江三峡工程,听了汇报,了解到长江水运运量不大,长江中下游两岸防洪问题很严重,洪水淹到哪里哪里要倒霉,人民要遭殃。同时,长江两岸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三峡大坝建成以后航运问题可以解决,三峡工程可发大量的电,可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问题也可以解决。他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效益很大,轻易否定三峡工程是不对的,请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回北京后抓紧研究。1980年8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三峡工程问题。1982年12月,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19.
以“创新”为题去做文章,篇幅一定很长。概括一下,有这几个“四”值得注意: 四个“在”──在热点上搞突破;在难点上搞创新;在疑点上找答案;在空白上搞栽培。 四个“不”──提出问题不怕顾虑;认识问题不随大流;表达问题不求雷同;决策问题不甘平庸。 四个“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领导做起;从实效做起。 四个“有”──日有设想;周有改进;月有改革;年有突破。 四个“确立”──确立创新的主攻方向;确立创新的实现目标;确立创新的方法途径;确立创新的保障措施。 四个“敢”──敢辟“荆棘路”;敢闯“真空带”…  相似文献   

20.
鲁迅语录     
──他们因为所信的主义,牺牲了别的一切,用骨肉碰钝了锋刃,血液浇灭了烟焰。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战斗一定有倾向──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已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来的。──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已所愿意遵奉的命令,绝不是皇上的圣者,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鲁迅语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