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光磊 《南风窗》2011,(24):10-10
在今天的大陆中国谈论民国史已经不再新鲜。当年出版家预言历史热(拙著《非常道》很荣幸被列入)带来的价值系统重建的工作,今天看来并无多大成效。历史轮廓、人生社会正义等等少有浮现,我们收获的多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论断。赞美者竭力美化民国,如称道民国风范;讴歌者把民国当作一个美好的时代;反对者百般否定民国,如说立宪党人跟革命党人合力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14)
正新星出版社2016年6月版本书收入民国时期各大学各学科入学试卷三百余套,涵盖大学逾五十所,通过大学招生考试试题这一特殊文献类型,展现民国教育和社会风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其时东西方文化交汇,传统之学与现代科学均在考卷中有所体现;时逢乱世,救国图强是试卷中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3.
谢泳 《南风窗》2007,(21):96-96
徐百柯最近出了一本书:《民国那些人》。虽然不是专业的研究,但他对民国历史的把握和理解,却与当下专业史学界对民国历史的判断基本相同,不过因为他是为报纸写专栏,文章本身更有可读性,更好看,更有趣味。  相似文献   

4.
赵灵敏 《南风窗》2010,(4):60-63
章必功很明白,他成不了蔡元培。时代不同了,蔡元培是民国时代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国家的教育体制一定时期内不会大变,政府投资规模一定时期内不会大增,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主旋律一定时期不会改。在这些框框下,任何激进的引发动荡的改革均不可取,大学自治也不可能。因此他的策略是"既不是温吞水,也不做绿林响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53年论述英国殖民主义对印度的统治时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是人们所熟悉的,但是在理解和运用这一论述阐明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及有关问题时,却往往产生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曲解马克思的论述的本意或在没有弄清其主要思想的情况下,一味遣责殖民主义的罪恶  相似文献   

6.
薄智跃 《南风窗》2010,(3):44-46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但"学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在延安时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整人的手段。对于一个领导集体而言,"学习"本是为了提高执政能力。胡锦涛时代使"学习"回归其本意。  相似文献   

7.
张慧瑜 《南风窗》2013,(24):88-90
去政治化的民国想象中渗透着充裕的政治偏见,这就是在这幅风姿绰约的民国图景中唯独没有左翼、革命、苏区、解放区的位置,又正如民国军人的序列中无法看见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身影。人们"心知肚明"这种民国范儿是谁的民国、是哪一个民国。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的大陆中国谈论民国史已经不再新鲜。当年出版家预言历史热(拙著《非常道》很荣幸被列入)带来的价值系统重建的工作,今天看来并无多大成效。历史轮廓、人生社会正义等等少有浮现,我们收获的多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论断。赞美者竭力美化民国,如称道民国风范;讴歌者把民国当作一个美好的时代;反对者百般否定民国,如说立宪党人跟革命党人合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党的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增强无产阶级意识的问题;"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三大法宝”.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何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世界现武装起来的、有着80年奋斗历程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以其鲜明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立场和最高度的历史自觉性,与时代同呼吸,与历史共命运,必将在继承自身各项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带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辟新的光辉未来!  相似文献   

10.
唐小兵 《南风窗》2008,(9):86-89
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面对威权主义的政治文化,和全面兴起的消费主义和犬儒主义文化,由是,他们在阅读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时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胡适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举凡政治、文化、教育与外交领域,都可以听到这位"徽骆驼"发人深思的言论.作为民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领袖,他的一举一动长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闲话胡适》作者是胡适近亲,自幼对胡适及其家族有深切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张慧瑜 《南风窗》2014,(24):88-90
<正>以《北平无战事》为代表的新国共影视剧,实现了从国民党内部视角重述国共内战历史的"新境界"。人们以民国为镜,可以顺畅地完成对当下中国一些问题的反思和批判。讲述1948年国共谍战的电视连续剧《北平无战事》播出不久即引发热议。与一般国共暗战的故事不同,这部剧的亮点在于呈现了国民党内部的反腐斗争,尤其是把之前国共剧中很少出现的蒋经国及其领导的"铁血救国会"塑造为打击国民党贪腐和全心全意拯救"党  相似文献   

13.
马汉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史学家和战略思想家。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其海权思想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对海权的含义及构成要素的论述,二是有关海权对历史进程和国家繁荣的重大影响。马汉的海权思想在后世促成了所谓"英国式战争方式"的兴起和讨论。尽管马汉认为他的海权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希望从马汉海权论中汲取教益的人,都必须意识到其思想固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终点的回溯     
福山最近在其有关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的著作中阐述的理论,表明福山并未放弃他早期的"历史终结"哲学,而恰恰是一种对人类历史将终结于自由民主的"终点"的回溯,甚至可说是一种对这一"终点"的政治历史的背书。但是,福山所阐述的重点却也发生了微妙和重要的变化,即他由强调自由民主转到了强调国家能力的建设,这一转变可以从他的核心问题意识由人类历史转到了美国政治得到解释。而对此还可进行另一种回溯,即对"终点"的逻辑追溯。通过对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考察,可以展现一种隐藏在制度理念后面的道德价值规范原则的系列,由此也可以发现国家能力和保存生命原则的关联,并证明独立地提出这一保存生命的原则且将其放在最优先的地位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是影响20世纪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自从它爆发的那天起,人们对它的评价、看法就褒贬不一、内容各异。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的政治派别,甚至同一国家的政府、学术界和普通大众对它的评价存在着很大差异。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它的评价是和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关注的内容和角度不断发生变化。这些看法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田磊 《南风窗》2011,(22):93-96
现在比影视戏说更不好的趋向是媒体化、网络化的历史,媒体一开始说历史,总是借助一个历史学者大谈特谈,看起来是纯粹的历史,实际上可能是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伪历史,或是只是借"历史"说话。以纪念辛亥百年为标志,2011年中国社会的历史热达到了顶峰。在我们的传统中,当代人看前朝史,一直都是个复杂的学术和政治命题,早已超越历史学的范畴。在不同诉求和立场的指导下,社会各群体对前朝史的解读也就形态各异,客观与歪曲,误读与真相,交织在一起。今天这种纠葛不仅存在于学界,更在于传媒和网络构建的民间历史论述。有人怀  相似文献   

17.
后代的历史学家在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事变时将不得不艰难地面对从"9.11"到别斯兰的血腥事实,也必将不得不痛苦地沉思上述这种被称为"大规模恐怖主义"的现象及其引发的诸多发展对整个星球文明的影响。诚然,在今天对有关问题的历史含义做出断言实属武断,然而,出于一种比历史的深思也许更有价值的理由,出于认识和应对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及时代的迫切而现实的需求,我们不得不借助既有的知识框架,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匆忙但却是立即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南书房     
常耕 《南风窗》2011,(21):96-97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雾满拦江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9月版"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这是第三部。雾满拦江所写的民国史,与易中天、当年明月乃至袁腾飞的最大区别在于:他所采用的史料,都是从国外重金购得的,在国内属于独家披露,堪称"野史版维基解密"。本书围绕宋教仁被刺案展开,正史多认为是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但宋教仁组建国民党,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的实质不是"资本主义化",但现实中的"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作为"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在本质上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必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走向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朝鲜半岛对美国的重要性要低于对中国的重要性。在朝鲜半岛战略竞争和博弈中,中美两国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从长期来看,中国可以接受一个中立的朝鲜半岛,同时也必将走向"深蓝",而美国则不得不从朝鲜半岛和日本缩减驻军。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