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特点是:亲属集团在"心理社会均衡"模式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亲属集团成员的资格具有恒定、自动和不可转换的特点,个体生活在一个高度稳定、较容易得到心理社会均衡的亲密圈子中。与之相联系的两个层面的心理文化取向是"人伦中心"和"人与人之间的彻底和谐"。这些特点不仅反映在中国人的日常行为上,也反映在中国这个行为体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行为上。当今中国提出的"和谐"理念的心理文化基础有消极和积极两种含义,消极意义的和谐是指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具有较高的均衡度,行为体的行为较趋于静态、消极、内敛;积极意义的和谐是指在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下,人们有一种把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而加以提倡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将行为导向追求和谐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媒体     
《南风窗》2016,(20)
正01大熊猫脱离"濒危"名单英《经济学人》9月10日关于动物保护的好消息总是受欢迎的。如果它跟最迷人的大熊猫有关的话,那就更好了。9月5日,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宣布,大熊猫已经从"濒危"物种(意味着这种动物在野生环境中极有可能面临灭绝)变成了"易危"物种(即该物种存在灭绝的风险)。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表示:"每个人都应该举杯庆祝。"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在促进大熊猫繁育的问题上作出了巨大努力。但大多数努力发生在圈养大熊猫的身上,而环保人士的决定与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状况有  相似文献   

3.
双周     
《南风窗》2007,(17):10+12+15-16
环保的出路"全球变暖"成为了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关于"全球变暖"的中文网页有400万项之多。相信看过电影《后天》的人,不难回忆里面恐怖的气候变化景象,虽然电影里面对地球未来的预示并未出现,但在种种灾难和自然危机的威胁之下,各国政府也开始重视并且把气候问题纳入政治视野。  相似文献   

4.
城·家     
《工会博览》2013,(15):1-1
5月18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在永定河畔开幕了. 生态修复无疑成为本届园博会最大的亮点,行走在这片涵盖着北京曾经最大垃圾填埋坑的园博会展区,环保、低碳的理念处处可见.更促使着北京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思考,城市园林是什么?我们究竟要过怎样的生活? 自从有了城市,人便逐渐与大自然拉开了距离.然而,人类离不开自然,城市越发展人类回归自然的愿望就越强烈,所以开始在城市进行植树等营造自然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赵义 《南风窗》2008,(14):10-10
奥运越临近,多灾多难、诸多挑战并存的2008年越给人一种别样的沉重感。熟悉辩证法的人们,自然相信,危机中有转机,挑战也是机遇。执政党成熟的"维稳"生产与再生产机制及时启动。执政党中央督促各级官员到群众中去,解决老百姓面临的迫切问题。于是,我们看到各个地方,政府官员大规模、集中式的接访工作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6.
卢思骋 《南风窗》2011,(13):96-99
看到村民张功利的维权努力,以及仇岗比较成功的例子,我就想完整地记录下来。如果我们可以培训,如果有更多像张功利这样的草根人物出来,那就可以解决一点问题,一点一滴地。我就是这样希望,希望3年之后,有更多人受影片鼓舞启发,关注环保。"刚收到消息,仇岗当地政府准备投入2亿元,治理工厂遗留下来的污染。请转告各环保朋友。"3月中,杨紫烨给我回复电邮。当时我在北京,正在主持《绿色领导力》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2,(20):89-89
环保可以很大,大到关注全球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环保可以很小,小到节约用水用电、拒绝一次性筷子;当然,环保也可以很时尚,就像上海大众汽车发起的"蓝思·众享"环保行动。9月8日、9日,以"蓝思观察站"为主题的街头路演活动现身广州正佳广场,用最"潮"的方式演绎上海大众汽车"蓝思·众享"的环保先锋理念。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已经是我连续第4年参加情景剧表演比赛了,我成功过,失败过,哭过也笑过,更收获了很多。情景剧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我喜欢这种感觉,它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让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一个牢不可破、团结一致的集体。"供电分公司耿爱秋这样形容自己的团队,那种感觉就像工作中的班组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角色,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每个人都在  相似文献   

9.
先进生态文化是人的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的过渡。弘扬先进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理念。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其核心是生态文明理论。以先进生态文化为指导,构建我国生态国防体系,既是顺应时代潮流之要求,也是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必然。以先进生态文化为指导,构建我国生态国防体系,包括了确立建设生态化国防之理念,确立遏制敌对势力反生态作战之战略,确立遂行生态非战争军事行动之基点,确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道路,确立军队环保与生态建设工作之保障。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7)
正不要说骂人、指责人、妒忌人、贬低人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即便是喋喋不休的、不断重复中性的语言,也是有副作用的。粤人的语言有时候是不按常规出牌,显得充满活力,比较精彩。例如说海味,粤人就用"生猛"二字,显得雅俗共赏,有喜庆味道,又有一种良好的愿望。谁不喜欢"生生猛猛"的呢?没有人不喜欢的。谁会喜欢暮气沉沉的呢?这种人极少。现在的网络,出现很多"猛人"了,活跃得很,有如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4,(2)
<正>在环境政治的大格局中,产业升级和落后产能淘汰以摧枯拉朽的速度行进,由治污所驱动的行业整顿远比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理念的市场洗牌来得迅猛,而数千产业工人的安置问题又对这种模式形成稳定压力。北京PM2.5构成中有24.5%来自周边地区,环保官方部门和学界得出的这一数据大体相同,河北钢铁业是外部输入的最大工业污染源,已成定论。作为北京的邻居,河北既要完成治霾的属地管理,也面临"保北京"的政治压力。  相似文献   

12.
赵灵敏 《南风窗》2007,(21):66-69
戈尔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并不是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在竞选失败后"忽然环保"的。只是在卸去世俗政治的枷锁后,他才能将他的能力与兴趣结合起来,不再有内心的交战。  相似文献   

13.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0):95-95
<正>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把"知识分子的批判角色"、"批评的权利"这些字词和概念挂在嘴上。有批评,才会有进步,因此对这种人我总是保有一份向往和尊敬,不敢有丝毫不敬。但真话总得有人来讲,批评的批评者乃是个人的人生实现,但这条路可真是寂寞万分。原因就在于以前的西方,有一两个世纪培养出的人道良心,它可以持续灌溉着批评者的热情之花。而在中国,"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价值流传,也使得知识分子批评的道德支持不虑匮乏,而且有很好的回  相似文献   

14.
"共享"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及趋势应运而生的治理新理念,更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具有深厚道德伦理意蕴。从人类向高度文明迈进的历史进程来看,"共享"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遵循,而弘扬"善"与"正义"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维度去认识,"共享"本质上反映出一种制度伦理,摒弃的是涉及资本财富、公共资源、人的全面发展等多方面不公正、不平等的制度和观念,直接对社会治理范式提出道德要求。这种伦理思想以人的幸福和自我实现等"善"作为价值基础,以正义的"治理模式"的实现作为"善"的实践路径。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共享"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所蕴涵的"善"与"正义"相统一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3~6岁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模仿、自制力欠缺等年龄特点,而且年龄越小的幼儿规则意识越弱。造成他们规则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有:1.家长的教育理念影响。80后的父母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许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教育观点:"不想给孩子立那么多规矩。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像我们那辈人一样,什么都得听家长的,没有自主权。我希望他们释放天性,做自己,能够快乐地长大。"这种理念本身没有错,但前提是需要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16.
邢少文 《南风窗》2012,(24):12-12
最好远离那些整天跟你谈理想的"社会改造家",他们要么是偏执狂,要么不靠谱,要么别有用心。成天谈钱的人比较令人讨厌,成天谈理想的人也同样令人讨厌。"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这种说法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有那么一群人,做着企业,却整天谈社会理想,把自己的企业叫"社会企业",宣称自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充满浪漫的理想主义,对此做各种解释,把人搞得云里雾里。  相似文献   

17.
陈彧 《南风窗》2014,(22):74-75
<正>"我试着讲述自己写作的开端,但发现每次都不一样,于是我放弃了回溯源头的努力。我想,写作是生命的潜流,它浮出地表或枯竭,都是难以预料的。"自上世纪80年代起,诗人北岛就一直在外漂泊,这种"漂泊"有一种宿命在其中。他说,"我相信宿命,而不太相信必然性;宿命像诗歌本身,是一种天与人的互动和契合,必然性会让人想到所谓客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庄礼伟 《南风窗》2008,(2):40-42
中国当代公共领域的改革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权在握、有危机感和进取心的国家领导人,一种是个性鲜明、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基层"一把手"。目前比较成功的改革者是第一种类型,他们利用自己的威望,利用民众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邓小平、胡耀邦等人都属于这种类  相似文献   

19.
甄静慧 《南风窗》2014,(2):80-84
<正>"你们这是到国外休养生息半年,又回来跟中国社会问题死磕半年的节奏啊!"一位企业家朋友调侃杨利川夫妇。或许,那些对于社会变革始终充满热情的人,必须以这种方式才能葆有他们生命的活力。2013年整个秋天,杨利川和王津津都在国外度假,本来好不休闲,不曾想,11月底刚回到深圳,马上就投入了一场耗时耗力的"战斗"。早在3年前认识这对企业家夫妇时,他们就是我见过的最不务正业的企业家,现在这种状况似乎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4,(13):57-57
<正>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今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目前的环境现状,让越来越多人清醒地认识到治理污染,节能环保的紧迫性。时下众多车企都在倡导绿色环保,力争通过技术升级进步来实现节能减排,为车主打造一种绿色出行的崭新汽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