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协天地》2013,(8):51-52
为什么有的国家能成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而有的国家却不能?像拉美一些国家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从19世纪70年代工业化开始起步,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快速增长和后来的停滞甚至倒退,至今仍未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其中一些共性因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闻哲 《八桂侨刊》2003,(2):33-33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业者在寻找生财之道的时候,要选准项目,避开陷阱,稳中求胜。  相似文献   

3.
幸福到永远     
爱情是所有人心中的美好愿景。古今中外,人们在生活中都饱含着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幸福的含义很多,时代不同,地域、种族、文化不同,性别及年龄不同,地位与财富差异等,使得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方式、追求幸福的目标和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唯独把美好的爱情作为幸福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困境不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调整,“宏观调控”所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因为中国所面对的是至今为止很少有发展中国家能够成功逾越的一道门槛,即“中等收入陷阱”。何谓“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又该采取怎样的对策顺利渡过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5.
论幸福     
人的一生,孜孜以求的其实就是两个字:幸福。 决不会有人愿意生活在痛苦与不幸之中!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 虽说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却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人们幸福观的形成,深受其家庭环境、自身条件、思想境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对幸福做了很多的探索,他提出了幸福是心灵的活动,是至善,是人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庸之道更是他追求幸福的良好方法,他为人们在追求幸福之路上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     
正得分:69.54关注度:★★★★内涵: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的,人的行为是受各种功利所支配的,更为重要的是,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幸福。代表性主张:人际交往,"利"字当先。用经济效益来评价成功,用金钱物质来衡量幸福。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改革后的拉美主要国家则陷入拉美陷阱。二者出现如此巨大的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选择了一条独立自主、不断创新的发展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拉美主要国家则过度依赖西方,以新自由主义作为其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国道路的成功和拉美模式的困境表明,国外任何所谓成功的模式或先进理论,只有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成功,否则就会走上迷途或落入陷阱。  相似文献   

9.
台湾地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做法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是众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面对的共同课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台湾地区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持培育和发展中产阶级,注意平衡居民的收入分配,重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等措施,成功地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台湾地区的做法、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品牌延伸是一柄双刃剑,既有许多企业因采取这一策略而蓬勃发展,也有许多企业因之而落入“陷阱”,不可自拔。企业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时,如何规避风险、跨越陷阱?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声誉日益成为一种巨大的潜在竞争优势。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许多企业采用品牌延伸策略,利用成功品牌的声誉,来推出改进型产品或全新产品。一项针对美国超级市场快速流通商品的研究显示,过去10年来的成功品牌(指年销售额超过 1500万美元),有2/3属于延伸品牌,而不是新上市品牌,品牌延伸已成为西方国家企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李治华 《北京观察》2013,(12):68-69
没有理念和制度层面的根本变革.民生问题哪怕有再多的响亮口号和政策倾斜,始终不过是一个个“温柔的陷阱”,而掉进“民生陷阱”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必然会遭遇曲折甚至是劫难。  相似文献   

12.
3月开春,企业带着新一年的用工计划登陆人才市场,本应是一派供需两旺的好气象,但无奈求职者频频跌入“求职陷阱”。日前,根据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与智联招聘携手进行的3.15特别调查,3000余名在沪求职者中,竟有半数遭遇过“求职陷阱”,“中招”的主要对象是应届毕业生和毕业1~3年间的大学生,而“陷阱”多与劳动合同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谦卑之心,接受民众的批评和监督。以谦虚的权力,保障每一位公民追求幸福的权利。那么我们离强大的国家便不远了。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日益追求幸福生活的今天,有人甘愿过上寂寞的原始生活,他们,就是上海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守山人。  相似文献   

15.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5):62-6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广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  相似文献   

16.
幸福作为始终困扰人的一个问题,也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康德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基于其对人的本性的界定,他认为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人的感性本性是人追求幸福的原始驱动力,人的理性本性使人产生幸福概念,人心灵中的各种能力为人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康德对幸福概念的思考有一个自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幸福概念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我们追求幸福所遵循的原则具有质料性、主观性、经验性和偶然性,因而不具备充当道德法则的资格。  相似文献   

17.
正英美韩日等发达国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为何长期落入发展陷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助力中国成功跨越这道坎?本书在阐述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相关理论的同时,结合英、美、德、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如何较早实现崛起与跨越的案例,从历史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追求幸福一直是天经地义的个人目标和国家使命。看看当代中国人活得多累,领导有领导的累,百姓有百姓的累,富人有富人的累,穷人有穷人的累,下一代从幼儿园开始就累,我们的生活幸福吗?这好像还真是一个问题。不过我要说,这个问题是错的。  相似文献   

19.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人民警察也不例外。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然而,现代人在热切企盼幸福、努力追求幸福的同时,却觉得幸福渐行渐远。如果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国道教的生命幸福观中,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幸福观中吸取一些人们追求生命幸福的宝贵智慧,即使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人民警察仍然可以通过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构筑通往幸福的桥梁,降低评价幸福的底线来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王韵 《前沿》2013,(9):89-94
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中国已跻身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正在向高收入经济体转型。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一过程中经济体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文章分析了中国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和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经济转型需要建立、发展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与此相对应要有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的跟进,而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依赖人力资本的积累,所以就主要问题而言,应对措施有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升级、创新和科技进步以及发展教育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