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勇 《广东民政》2011,(5):61-61
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一位社会学家认真而又略带玩笑地告诫:“你的生命还有10000多天!”乍听起来,煞是一惊。但在心里算算,又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已经成家立业、年届不惑的中年人而言,可不就是10000多天!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随着“两个体系”的建设,中国残疾人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那么,下一阶段残联工作是否满足于沿着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轨道或者刻薄一点地说朝着福利主义的方向惯性推进就行了?”(见梁左宜理事长《从国家软实力角度看发展残疾人文化》)我想,回答理所当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碎片     
徐强 《现代领导》2005,(2):27-27
梁武帝:“大泽之中,有龙有蛇,纵不尽善,不容皆恶。”(《梁书》卷38)显然,这是借“自然生态”喻指“政治生态”。良性的生态,其标志就是“平衡”,各种力量相互制衡,共同发展。尽善尽美的政治环境,迄今为止,只是人们理想中所追求的一个乌托邦。客观现实是:有善势力,也有恶势力,善与恶的较量永无尽头。善势力如果不能压倒恶势力,  相似文献   

4.
孙晓青 《小康》2009,(11):54-56
中国人一直用“安居乐业”形容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安居”无非就是有一套能起居的住房,从1949-2009年,中国人的安居之梦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涅槃乎?轮回乎?──经济潮中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寂云当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在巡途中发表一系列对中国建设有重要意义的谈话以后,当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在古老的华夏土地上荡起了强劲的经济潮;惯于弄潮的中国青年则以不同的方式纷纷下海,成为这股历史潮流中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骤悍水显然,改革开放的新举措为中国经济焕发新的活力开辟了道路,也为中国青年发挥新的作用搭好了舞台。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在面前:对经济生活将产生积极作用的原则,对精神生活是否也将产生积极作用?或者换一种更直接了当的问法:如果青年们在经济生活中遵循商品价值规律的行为应该得到肯定,那么青年们在精神生活中受商品价值规律影响而形成的观念是否同样应该得到肯定?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因为涉及到经济法则的理想适用范围的认定),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涉及到跨世纪一代人精神面貌的塑造)。空论无凭,我们最好还是投身潮流,实地看一看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洗礼”的青年的精神世界。究竟冠之以“涅”好,还是名之曰“轮回”好。人生理想的生生灭灭拥有未来者必拥有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是从来不会缺少理想的。但放到一个具体的时代,比如放到现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6.
“成家”和“立业”都是青年步入成年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青年的就业和婚育均面临着推迟、不稳定、多元化的挑战。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的追踪数据,文章从青年-成年转变的角度探讨了青年就业转变与婚育转变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国青年的就业与婚育行为的关系呈现弱势模式的特征,成功就业是其进入婚育的重要基础;(2)在学状态会推迟青年进入婚育,且对男女青年的影响趋同;(3)受母职惩罚影响,婚育是女性成为不就业“尼特族”的重要原因。文章表明,促进和保障青年就业不仅有助于经济民生发展,对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革命批判精神和革命牺牲精神是谭嗣同革命伦理思想的两个方面。谭嗣同对传统纲常名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批判精神;而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则感染和鼓舞了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成为近代中国新型道德人格的一个典范。(一)“扫荡桎梏,冲决网罗”是谭嗣同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口号。站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立场上,他说:“今中外皆侈谈变法,而五伦不变,则举凡至理要道,悉无从起点,又况于三纲哉。”①。因此,他大声疾呼:“冲决利禄之网罗,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②。把冲决网罗…  相似文献   

8.
刘辉,比较文学硕士,电视台记者。“一个理想的丈夫。”是的.这就是我对成功的看法。在许多女人的心中,她的向往与憧憬无非是爱情。  相似文献   

9.
“我的理想就是改造农村。按照最初刚到村的理想化说法,是打造第二个华西村。”2008年4月15日,看着江苏省宿迁市的大学生村官戈新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里畅谈理想时,坐在电视机前的傅军(化名)早已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0.
慕雁 《今日广西》2007,(20):48-48
从小就常听老一辈这样说:人生有两件大事,一是成家,二是立业。可见“就业”在人生旅途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的中长期发展方略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项目标”、“四个中心”和“四大战略”。 (一) 四项目标,就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长沙建设成为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也就是要把长沙建设成繁荣的经济强市、开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现代都市、秀美的山水名市。 繁荣的经济强市,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和立足长沙的现实而提出的。一个现代化中心城市,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市,很难在城市竞争中占据优势。长沙建成繁荣的经济强市,就是按照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与文化情结上海社科院经济所程念祺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已不断见诸各种报刊。对“人文精神”这样的大问题,各人有不同的见解,是不足为怪的;各抒己见,这也是为学之道。问题一时难以廓清,尽可以慢慢来;话有时讲得刻薄一些,只要还是在讨论问题,未必...  相似文献   

13.
按照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指标,GNP高的国家就是世界经济强国。在这种财富观指导下,追求GNP的高速增长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惟一目标和动力。单纯追求GNP增长,导致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特征,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带来威胁。因此,有人将国民生产总值讥为“国民污染总值”和“国民浪费总值”(英文缩写碰巧都是GNP)。  1995年,世界银行制定了一套新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一…  相似文献   

14.
“理想范式”,那就是:系统地有意质疑现有知识、不断寻找新的更好方案,以对抗对现有解释的潜移默化的接受。在技术层面上,这种方法就是不断用新的更有效的机器来取代现有的机器,这是一个新理念不断注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和一位领导聊天,谈到一个区域的发展,他的一段话语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等”是没出息的;“靠”是没出路的;“要”是没地位的。确实,要把一个地方潜在的优势朝着经济强势发展,靠什么?靠的就是迈开自己的步伐,靠的就是塑造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吴兆玉 《今日广西》2007,(21):23-25
如果你还认为越南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那你就错了。在高盛公司评选出的最有潜力追上“金砖四国”(美国高盛投资公司在2003年第一次提出“金砖四国”。即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个发展中大国。以四国的头一个字母拼在一起就是金砖的读音“Bric”)的“新钻11国”中。越南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排在榜首。前不久,日本《经济学人》杂志提出未来高增长经济体“VISTA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的概念。越南也是其中最被看好的一个。国家富了,人民也快乐起来。根据英国经济智库NEF在2006年的调查,亚洲人中越南人最快乐,排在全球第12位。  相似文献   

17.
尹宗国 《今日广西》2010,(22):47-49
丈夫带着瘫痪的前妻再婚,两个心怀大爱的女子,一个无私奉献的男人,写就一份有悖伦常却又可歌可泣的人间大爱  相似文献   

18.
生命历程:“文革”对“老三届”婚姻的影响常京凤成家立业是人生的重要过程,那么10年“文革”对“老三届”成家的影响是什么呢?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三届”是十几岁的中学生,显然成家立业的问题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1968年,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9.
安东 《台声》2010,(8):84-96
1966年8月1日,“阿哥哥”浪潮在台湾流行。 上世纪60年代,大翻领衬衫、喇叭裤、扭腰摆臀,这些似乎巳成了“阿哥哥”浪潮的典型标记。一个理想与狂乱交织的时代,它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叛逆,不断地提出问题以及不断地追寻答案。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知识爆炸、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当代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改变人类历史上企业发展的结构和生产方式。谁拥有知识,谁就将拥有企业的核心资源。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的新阶段美国企业家约翰·霍肯在《下一个经济》中指出新的经济到来了,这个经济就是“信息经济”,其特征是产品和劳务中“物质”比重下降,“信息”比重增加。而《信息经济》的作者波拉特则指出,经济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个包括物质和能源转化;一个包括从某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转变的信息转化,这两个领域交错在一起,不可分割。而信息资本资源,对人说,就是信息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