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公立高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惩戒权,以及如何行使惩戒权,界限如何界定,社会各界一直议论纷纷。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结构具有双层次性的特点,五年制生源大部为未成年,三年制生源已成年,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惩戒权问题上更显其复杂性。我国教育行政法治建设起步较晚,现行教育行政法律规范尚存在立法目的不够明确、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法律位阶效力较低、现有规范抽象概括、不具有可操作性等诸多问题。如何规范和利用教师的惩戒权,使惩戒成为塑造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教育手段,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程伟 《小康》2006,(10):35-36
由政府对自己公务员的诚信表现进行奖励,这需要慎重,如果要加以推广就更需要慎重。首先,从规范的角度看不合理。社会良性运转离不开社会规范的导向与控制作用。一般说来,社会成员所遵循的社会规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倡导性规范,诸如救死扶伤、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体现社会美德的行为准则属于此类,它一般是通过鼓励、褒奖等积极方式加以引导和倡举;另一类是禁止性规范,它以防止利益侵害、维持正常秩序为目标,一般是以惩罚、处分等消极方式加以制止和矫正。由于公务员承担着国家委托的维护社会秩序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重任,所以对他…  相似文献   

3.
4.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下文简称《规则》)。《规则》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并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核心机制,失信联合惩戒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功能,对于营造诚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意义重大。实证分析显示,囿于全国性法律的暂时缺失,地方立法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出现对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本身的规制缺位、失信行为的种类划分标准参差不齐、失信主体的救济措施缺失以及失信联合惩戒体系互异等现实难题。对此,应当以合法原则、后果与行为相当、必要限度以及责任自负为基本遵循,通过明确区分标准,将失信行为分门别类,完善立法设计,建立失信主体救济机制以及加强法律控制,对相关法律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推进社会信用法律出台,构建统一的失信联合惩戒体系等举措,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国家治理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06,(1):58-59
48岁的保安杨文凯倒在了追歹徒的路上,心脏被歹徒捅破的他胸口血流不止,然而他在血泊中躺着的半个小时中,在他的老乡的恳求下,围观者中不但没有人帮忙,甚至没有人打电话报警。  相似文献   

7.
父母惩戒权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身体上或精神上予以痛苦,使其改过迁善为目的的权利。父母惩戒权须在必要的范围内来行使。一方面,在社会相当性范围内的父母惩戒权的行使即使造成危害后果的发生,其仍能成就刑法上的正当化事由,不构成犯罪;另一方面,父母超出必要范围对未成年子女滥用惩戒权,造成危害后果的发生,其行为可构成犯罪。但基于刑法谦抑性价值,在权衡父母滥用惩戒权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应慎之又慎,以避免对未成年人造成更深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诚实、讲信用作为社会道德,是对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而在众人之中,学者因其社会地位特别,尤其要恪守诚信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1,(11):49-49
佛山两岁女童遭两车碾压,再度引发中国社会对道德危机的激烈讨论。18名路人拒绝施救的冷漠在激怒公众,很多人又为自己有可能就是那个冷漠的“第19位”而长叹。  相似文献   

10.
贾韶琦 《理论月刊》2023,(1):143-151
社会信用立法面临着功能定位不明确、技术回应不明显、实施立场不准确等比较突出的问题。社会信用立法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语境下的道德立法,通过将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在“良法善治”意义上的统一。大数据技术为社会信用立法提供能力支持,使之成为可能,并因全样本分析、反模糊反匿名、自身膨胀等技术特征影响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立法中宜确立“全面采集”“原则公开”“安全使用”之原则。实践中“泛信用化”惩戒乱象表明社会信用法律的规制功能与激励作用间的内在逻辑失调,一方面应明确激励型法的规制功能,引导逻辑思维和意识形态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应坚持法律规制功能的激励导向,即便是失信惩戒也具有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 ,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 ,一些虽然“合法”却严重违背社会道德原则的经济活动和现象开始出现并且越来越多。从法律的角度看 ,因为它“合法”而受到法律的保护 ;而从道德的角度看 ,它虽然严重地违背了社会的道德原则和准则 ,却并没有受到来自道德领域的道德评价和道德谴责。在我们既要建设和规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又要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 ,显然不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法律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基础,道德始终贯穿于法律运行过程之中,共同维护社会的良性发展.在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道德体现于法律的各个环节,对立法、司法、守法等不同环节的完善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必红 《理论月刊》2012,(4):160-162
诚信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社会诚信道德缺失现象严重,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多种多样,对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危害很大,原因也比较复杂。但是,只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完成构建社会主义诚信社会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政报》2014,(12):27-31
内政办发[2014]42号5月20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的生成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和社会整体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等领域多方面问题的存在,制约着道德发展及作用的发挥,进而产生道德困境,影响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因此,通过从社会发展、社会制度、社会道德、社会风气角度去分析消解道德困境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无数人在发问,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了?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将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视为众矢之的。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人大月刊》2011,(11):46-46
今天的社会呈现的信任缺失状态,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于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助人行为,从一个独特角度透视出社会道德所存在的深层困境和相关社会机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今天的社会呈现的信任缺失状态,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于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助人行为,从一个独特角度透视出社会道德所存在的深层困境和相关社会机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道德问题,除了加强社会成员的德性培养之外,还需要通过制度尤其是法律来解决.立法和司法是法律解决道德问题的两种重要途径.道德问题的立法解决,是将道德适度转化为法律,实现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制度化,强化道德约束力,引导社会成员崇德向善;道德问题的司法解决,是通过司法的救济机制,倡导合道德行为,抑制非道德行为,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法和司法双管齐下,能够整合多元价值,协调利益冲突,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增强道德认同,构建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同时,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又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化改革之后,诚信缺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有学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单是传统道德诚信这一种思路,而必须从法治着手,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法律制度与道德文化相结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