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我们应如何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如何把握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带着这些问题,理论网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刘余莉。  相似文献   

2.
王伟 《前沿》2013,(4):126-128
疗治道德滑坡的社会病症,道德文化建设应处理好四个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二是推动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三是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四是回归文化育人的道德教育本质,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从人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来说,人决不能商品化。我国近年来也出现某些人把人商品化的不良现象,对人的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已造成不良的影响。我们必须防止人的商品化,要发展文化教育,塑造“文化人”,充实、提高人的本质,以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毛素芝 《前沿》2012,(13):184-185
个体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个体的全面发展。从文化的个体生成视角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个人生成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形式。文化的个体生成,既是对当下个体的存在形式进行理论确认,又为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人的本质”?人们有种种答案。综而观之,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所谓反思,是哲学意义上的思考。黑格尔认为,“本质”是扬弃了的“存在”,是“存在”的自我否定,自我映现,“本质在它的这个自身运动中就是反思”(《逻辑学》下卷第14页)。本质是存在的反映,它扬弃“存在”的直接性,对“存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人是有意识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是由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和阶级性所决定的。“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倡导的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 ,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与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7.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人文”?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能说得清。据日前《钱江晚报》报道,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六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深刻地揭示了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也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以才学为诗"的特点,从而在文学阐释学中相应地出现了"以才学为注"的知识性阐释现象。本文追溯"以才学为注"的阐释方式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源流,并重点分析了这种阐释方式中的最主要的"典故诠释"的三大局限:一是在典故密码的译解过程中,同样患有知识考证型阐释的"释事忘义"弊端;二是出于"无一字无来历"的意识,人为拔高拓宽作品的内涵,把根本不是典故的常用词当作典故,或者仅凭字面相似就疑为典故,从而导致作品解读的人为复杂化;三是对典故密码的错误破译,导致文本内嵌意义的错误阐释,甚至意义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1.
吴绪成 《世纪行》2006,(12):15-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和谐文化源远流妊、蹲大精深。关于“和”与“谐”,距今1900多年的《说文解字》解释“和”,是“相应也。从口,禾声。”形声字。《广韵》进一步解释“相应”是“声相应”,与声音和语言有关;《说文解字》解释“谐”,是“从言,皆声”,也是形声字,与声音和语言有关;《广雅》和《玉篇》对“和谐”二字的解释一致,都可以同义互文,都与声音和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早已成为每个枫泾人的基因。从田头到企业、从学校到村居,“学习之风”渗透到了基层的每个角落 上海有金山,金山有枫泾。作为上海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历来崇尚耕读,文化早已成为每个枫泾人的基因。而今,新时期的枫泾人,在家门口演绎着一席又一席文化的盛宴:“画”枫泾、“话”枫泾、“秀”枫泾、“舞”枫泾……  相似文献   

13.
胡应麟在《诗薮》中提出来的重要命题"格以代降"是一个极容易产生歧义的命题。学界往往认为该命题就是意味着"文学退化论"。那么"格以代降"是否就只有这一层意思呢?它是否还有其他的含义?这些都值得思考。从"格以代降"的字面意思以及提出此命题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考辩,以求揭示该命题的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全面吹响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号角,我国还要不要把西方文化“请进来”值得深思。详细梳理中国共产党91年来对“要不要向西方学习”、“怎么样向西方学习”和“向西方学习什么”等问题的论述,可以看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书写了一部不断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和观念文化的“三部曲”。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深刻反思和合理借鉴我们党把西方文化“请进来”的原则、立足点、方针、方式和难点等,对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明朝廷对湖广土司的管理非常注重依靠文化的影响作用,达到以文化之的目的。其方式和内容主要是令土司子弟入学,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和命令土司参加各种重大典礼,在典礼上使土司接受礼仪熏陶。当土司履行征调等义务时,明廷又会通过奖励或惩罚等措施在土司心中置入“忠勇”等观念。这些文化涵育措施对湖广土司发挥了重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土司广泛结交汉族知识分子,与之展开文化交流,一些土司的汉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出一种从地方霸主向“士绅化”转变的倾向,他们与朝廷的联系不断紧密,对中央朝廷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一提及韩国及其文化.中国人首先会想起的便是《大长今》、“流氓兔”、俊男靓女的歌舞组合、节奏明快的K—POP(一种类似西方嘻哈乐的韩国流行音乐)、泡菜、拌饭、网游……  相似文献   

17.
王毅 《今日上海》2008,(11):54-55
“设计”的含义十分丰富。中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诠释道:“设”乃“陈设”,“计”乃“会”。在现代汉语中,“设计”一词的主要含义是“设想”、“构思”、“计划”等。在英语中,“design”也是“意图”、“计划”、“目的”之意。  相似文献   

18.
杨永兴 《传承》2009,(20):8-10
《红旗》杂志在"四清"运动期间组织和发表了大量有关文化批判的文章,其中既有对文艺界的批判,也有对哲学界和史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批判。它们不仅加深了"四清"运动"左"的错误,而且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序幕,使运动由文化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并直指中共中央领导最高层。  相似文献   

19.
德国古典哲学对以往哲学的突破在于康德以"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方式实现了"人为自然立法"的"主体论转向",把过去"主体归结到客体解释"转变到"客体归结于主体解释",形成了新的哲学坐标。这一转变经费希特到黑格尔,构成了德国哲学在近现代发展的传统。马克思哲学的德国传统包括了对这个转变的批判继承,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理论的新构造,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都关涉此。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研究及其观点不是什么囿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而是马克思哲学本身所包含的"主体"这个出发点的需要和体现。但马克思的"主体"范畴已经超越了康德和黑格尔,即已经是"现实的个人"意义上的规定。正是基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和实现为"现实的个人"这个历史前提和出发点的提出,才为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必须从他的人的本质理论出发,深入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论转向"的扬弃的梳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袁伟 《统一论坛》2004,(2):57-57
台湾大学教授石之瑜所作的《堕落与疯狂:“民进党的党国文化”》一书。从“深层地探索内在恶魔何由而生,希望说明精神的糜烂起于一念间,人心的腐化可以无远弗届”。石教授从不同角度深刻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