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必在乎     
马田 《现代人事》2000,(6):36-36
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应该很在乎的。比如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否则,也就枉自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达、潇洒,又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相似文献   

2.
人们为什么会捐赠?这个问题,仅仅从伦理道德层面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答。 面对突降的大灾难,无数热心人和热心企业都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有些捐得多,比如一个亿;有些捐得少,比如一百万,那么是否可以就此认定,前者道德水准一定高于后者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意味着可以通过捐赠数量之多寡来对个体和企业的伦理作道德排序,但这样一来,也就认定了伦理道德和财富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当前人们在谈论加强德育和道德建设时,不少人提出抵制和反对道德相对主义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很有意义的话题:因为道德相对主义否认道德有客观的、普遍有效的标准,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主观化、情感选择主观化、情感化,全然由个人所处境况和兴趣爱好所决定:这种道德论对于我们引导青少年和干部群众明辩道德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原则规范,吸收人类历史上有价值的道德资源,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4.
陈迎明 《求索》2007,(8):138-139
从权利的层面看,道德自由是主体基于一定的道德必然规律从而在道德生活中有遵守或反对现行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自由。权利意义上的道德自由之所以能够确证,主要在于现行道德原则和规范与道德必然规律之间的不契合,从而导致了人们根据道德理性遵守或反对现行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热词     
当他人或舆论以道德来要求一个人必须做某事,或不得不做某事的时候,就是实施“道德暴力”。比如逼人让座的行为,不从者遭到殴打,以及早几年备受争议的逼捐等行为,都是典型的“道德暴力”。由于道德暴力在现实社会中无处不在,且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人们很难对其分辨是非。道德暴力的倡导者不满当下风气,但往往以“真理在手”的圣人形象出现,其行径常常违背了道德设定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14,(1):117-122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舍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7.
道德示范是指通过典型的人或事示范,树立道德榜样。警察道德示范是指警察的道德实践活动在社会上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公安机关应深入了解道德示范的理论基础,分析影响警察道德示范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了解警察道德示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明确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是进一步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密切新时期警民关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记者:这次调查有几个结论很有意思,比如“文化程度越高,对传统道德理念的践行现状评价越低”“农村居民对于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总体评价上高于城市居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董海军:我们对“文化程度越高,对传统道德理念的践行现状评价越低”这一结论,并不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9.
法人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法人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行为规范体系。与自然人道德相比,法人遣德在行为主体、行为规范和行为责任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法人过德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事物,加强社会主义遣德建设必须重视法人道德建设。重视法人道德研究是拓展和深化道德理论的需要,重视法人道德能动作用是维系社会生活秩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领域和社会实践范畴,诸多努力是把道德宣传、道德教育、道德实践作为主体内容。要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上述三个环节尚不能涵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全部内容。道德建设既是观念意识问题,也是社会行为问题。教育与管理之于道德建设,实为鸟之两翼,同步方成共进:  相似文献   

11.
道德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道德判断。它对形成道德舆论,调整道德行为,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道德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以道德评价的正确和准确为条件的。怎样才能使道德评价正确和准确呢?准确的道德评价不仅要有正确的道德理论,还要有科学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米建华 《山西政报》2006,(12):40-40
政治教师的道德威信,是指政治教师在学生集体和教师集体中的道德尊严,道德地位和道德作用。它不是教师的自我感觉,也不是哪位领导的主观认定,而是教师在教育被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受学生敬佩、尊重和信赖的精神感召力量。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坚定的道德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道德人格、正确的道德行为、优良的工作作风、较强的育人能力的政唰教师,才具有这种精神感召力。政治教,政治教师树立道德威信,在教育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底线伦理”,即道德“底线”或基本规范,主要是相对于较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来讲的。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有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比如不能强迫他人,不能杀人越货,不能坑蒙拐骗等,即把人当人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这种对“底线伦理”的认知与共识,寻求道德建设的动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谢宜辰  李建华 《求索》2007,(10):67-69
道德是社会交往的产物,当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的物质手段发生了变化,同时带来的将是道德关系的变化。与电子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了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网络道德也就应运而生。与传统道德比较,网络道德的一个突出特点或发展趋势,在于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明显变化。网络社会的到来,道德他律面临困境,传统社会中那种他律管理方式在网络社会中往往作用不大,网络在检验着人们道德意识的强弱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网络需要人们由他律道德上升为自律道德。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特点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品德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道德关系和道德秩序,体现着学校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也辐射出民族的道德文化和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6.
傅治平 《新东方》2001,10(3):33-40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协调社会利益的一种公共准则。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因此,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按一定阶段、一定层次逐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从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转型,从道德整合中实现道德创新,从道德实践中实现道德完善,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相似文献   

17.
道德自律是精神文明的最高实现形式。道德自律即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生活规律的认识和对道德规范的认同,自己为自己立法,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自觉地指导和约束自己。道德包括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形态,也包括与这种观念相对应的伦理行为规范。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相似文献   

18.
理性看待道德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爸是李刚”、“郭美美”、“小悦悦”等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这些事件影响恶劣,侵蚀道德良知底线,引发了人们对道德现状的讨论和争议。人们对道德失范现象的担忧甚至愤恨,从另一方面看,正是出于对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高度关注,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的表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反映和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因此,理性评估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找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刘丙元 《青年论坛》2011,27(1):77-80
人类历史上的几乎所有道德家都称赞自由,因为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道德本身的一种品性,而道德则是自由的一种表现。但现代自由主义对自由的推崇及其特定的立场致使其在道德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当其自由逻辑进入社会生活领域,必定导致道德虚无的踵事增华。  相似文献   

20.
虽然现在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道德底线崩溃现象的报道,人们普遍感到中国社会道德一片迷茫,不过,情况未必那么悲观。媒体报道的特点是往往会比较突出某一些现象,当然用意是好的,会引起关注,但是如果把媒体上比较凸显的一些例子夸大,好像中国社会人人都已经没有道德,大概没有那么严重。我认为,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还是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