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药》通过明、暗两条线的结构安排,以明线来描述开小茶馆的华老栓一家人的命运,以暗线来叙写革命者夏瑜的故事,来塑造两个主人公,使两个故事通过一个“人血馒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艺术整体,从而开拓了作品的思想容量,强化了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在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大体上说,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以<诗经>"国风"为代表的萌芽期;以杜甫的"三吏"、"三别"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标志的发展期;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里程碑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过程是青年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年对社会化路径的选择不同.其价值观塑造也会不同.在社会化路径选择过程中,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的自我确证是青年价值观塑造的内在因素."好好活着,干有意义的事情"一语道破了<士兵突击>中主人公许三多价值观中的核心思想,这种价值观的确立缘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引导、群体或他人的激励、群体的认同以及社会实践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韦小宝是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的主人公,在他的身上,寄寓了作者对武侠世界与现实世界、传统文化与市井文化等多层次多剖面的思考.金庸在<鹿鼎记>中为我们勾勒出了他所要解构的武侠世界.韦小宝身上既具有武侠世界中的传统文化精神,也具有现实世界的市井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世人塑造了仪态万方的女子形象,她们较之以前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进步性,其自我意识空前萌动;然而,在封建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生存秩序中,这些女性依然是以男性视角为活动轴心,依然背负着封建传统礼教的精神轭套,璀璨夺目的女性光环之下依然晃动着男权意识的精神锁链.<聊斋志异>中的婚姻爱情观,体现的仍是封建礼教下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鼎立三足之一的道,宋代以后其地位每况愈下,特别是明清时期,各种道术仙方常被作为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嘲笑讥讽对象.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科学的涌人,道教的形象又受到进一步摧残与打击.在高举德先生与赛先生两面大旗的五四时期,孔家店作为封建礼教的总代表成为众矢之的,而道教则常被视为愚昧迷信的代名词.著名文字学家钱玄同在其<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中说:"欲祛除三纲五伦之奴隶道德,当然以废孔学为唯一之办法;欲祛除妖精鬼怪,炼丹画符的野蛮思想,当然以剿灭道教——是道土的道,不是老庄的道——为唯一之办法."胡适曾作过一篇<陶弘景的(真诰>考>的文章献给蔡元培先生65岁生日,一方面对陶弘景编撰<真诰>所用方法的精密性与科学性大加赞赏,一方面又断然将<真诰>判为抄袭佛教的欺人鬼话.……  相似文献   

7.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与吴尔夫的<新连衣裙>同是讲述一个女人为参加晚宴置办行装而遭致不幸结局的故事.<项链>以权威的叙述人声音表达出"惩戒"与"拯救"的主题;<新连衣裙>以内视角内聚焦的方式揭示女主人公寻找自我的心灵挣扎.相似的故事在不同的讲述方式下传达出迥异的性别立场.  相似文献   

8.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然而,随着女性意识在美国现代社会的蔓延和发展,女性成长这一写作主题也开始出现在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中,她的作品中女性成长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婚礼的成员>中的弗兰淇和<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米克.从女性意识的成长这一角度来分析这两个女孩的成长既反映了女性对自身性别意识的困惑,也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延伸.  相似文献   

9.
洪昇的<长生殿>以历史上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为题材演绎出一段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在<长生殿>中,作者一改历史上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传统定位,把他们塑造成为具有常人之人情人性的帝王夫妇,突出渲染了他们之间的情爱缠绵,尤其塑造了具有平等意识的杨玉环形象,反映出作者对真挚情爱和女性形象的深层思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代著名女作家施叔青在<香港三部曲>中打破了对殖民者形象脸谱化、单一化的刻画,而是把殖民者当成一个"人"来写,在他们身上赋予了更多的人性:他们有殖民者的侵略性、有白人种族的优越性、有人的软弱性和劣根性,同时还具有人的怜悯心和同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