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本文用细胞化学手段,对乌头碱中毒大鼠心肌线粒体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作超微结构定位,在电子显微镜下直接观乌头碱中毒后SDH、CCO的定位和活性的变化,发现乌头碱抑制了心肌大多数线粒体的SDH活性,并引起心肌线粒体CCO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乌头碱染毒后不同时间的大鼠心肌乳酸脱氢酶(LDH)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定位。染毒后30min、2h 和4h,大鼠心肌 LDH 酶反应增强,至染毒后12h,24h 活性仍高于对照组。表明在有氧氧化障碍的同时,中毒鼠的心肌糖酵解增强,为乌头碱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中毒机理进一步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对大鼠乌头碱中毒心肌线粒体 SDH 的超微结构定位,证实乌头碱可抑制心肌中大部分线粒体 SDH 活性,提示乌头碱中毒的机理可能是抑制心肌细胞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使心肌有氧代谢障碍,心肌供能不足,导致的心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方法分别对乌头碱染毒后不同时间组大鼠心肌NADHD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乌头碱染毒后30分钟,2小时和4小时的大鼠心肌NADHD活性明显降低并有定位改变,而染毒后12、24小时的心肌NADHD活性有所回升。证实产能较多的NADH氧化呼吸链在乌头碱中毒时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以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作为溶酶体的细胞代学标志酶,观察急性乙醇中毒鼠心肌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被溶酶体降解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多数线粒体肿胀,部分外膜溶解、破损,嵴断裂、溶解、消失,被溶酶体包围、侵入,形成空泡;肌原纤维也有不同程度损伤。作者推断:急性乙醇中毒时,线粒体的病理性损伤是造成心肌和传导系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在中毒家兔死后体内的分布规律,为乌头生物碱中毒案件中检材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生川乌粉碎制成水煎剂,以其中乌头碱的LD50计算,给予家兔灌胃,待其死亡后立即解剖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检材中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的含量。结果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在各脏器及体液中的死后分布情况为:(1)乌头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肺、肾、心、肝、肌、脾;(2)新乌头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肺、胃、肾、肝、肌、脾、心;(3)次乌头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肺、肝、脾、肾、肌、心;(4)苯甲酰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脾、肾、肺、肌、心、肝;(5)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脾、肾、肺、肌、肝、心;(6)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肾、脾、肺、肌、肝、心;(7)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肾、胃、心、脾、肝、肌、肺;(8)新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肾、胃、肝、心、肺、脾、肌;(9)次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肝、肾、脾、胃、心、肺、肌。结论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分布以血液和尿液中为主,在脏器以胃、肺脏、肾脏和肝脏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涉案药酒中有毒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快速定量分析。方法样品过膜后用乙腈稀释500倍,使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N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10 mmol/L碳酸氢铵溶液(pH=1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涉案药酒中乌头生物碱的含量。设定方法下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10 min、5.64 min、4.58 min,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m/z)分别为646.6-586.6、616.6-556.6、632.7-572.6。在1~200 ng/mL内,乌头碱线性回归方程为Y=343.8X+38901(R2=0.9995);在100~1000 ng/mL内,次乌头碱线性回归方程为Y=3.817X-357.579(R2=0.9991);在0.5~10 ng/mL内,新乌头碱线性回归方程为Y=719.562X+128.748(R~2=0.9995)。用此方法检测出涉案药酒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含量分别为71.85,415.86,1.49μg/mL。结论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可用于药酒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生物检材中乌头碱的LC-MS/MS快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生物检材中乌头生物碱等有毒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取全血样品经乙腈-甲醇(5:1 v/v)提取,使用Agilent Zorbax SB C18(2.1 mm×50 mm,1.8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乙腈(60:40 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全血样品中乌头生物碱等有毒成分。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中乌头碱的保留时间为0.73 min、0.77 min和0.63 min;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646.4→586.4(乌头碱)、616.1→556.5(次乌头碱)和632.4→572.1(中乌头碱)。乌头碱在0.1~250 n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7,最低检出限0.1ng/m L,精密度考查其变异系数(CV)5.42%(n=6),血液中乌头碱提取回收率不小于90%。结论本文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简便、灵敏,适用于天然药毒物检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烧死的病理形态学依据。方法建立家兔烧死动物模型,用光镜、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10只生前烧死家兔气管、肺及心肌的病变;并与死后焚尸及非烧死的正常组(各5只)对照。结果透射电镜下,气管粘膜上皮完全脱落,成堆红细胞和纤维蛋白成分粘附在平滑肌表面。肺Ⅰ型上皮细胞结构基本完整连续,线粒体嵴有断裂、缺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多数细胞线粒体、板层小体、高尔基体未见异常,少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质膜破损、染色质浓集、胞质内容丢失。心肌严重变性坏死,细胞膜破坏,线粒体极度肿胀,肌丝溶解并出现收缩带坏死。扫描电镜下,气管粘膜上皮有完整纤毛,但上皮大片脱落,少数区域纤毛上皮稀疏排列,有脱落柱状上皮附着在纤毛上;肺间皮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微绒毛数量不一致;心内膜的内皮细胞大部脱落,暴露内皮下结缔组织,心肌纤维呈扭曲排列。死后焚尸及正常组对照组未见上述变化。结论烧死兔的光镜和电镜下气管、肺及心肌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能为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早期心肌挫伤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机械式弹性拉力打击器以10.0米/秒速度冲击犬胸骨心前区,引起心肌挫伤。分别对伤后2~5min、30~60min、3h及5h心肌挫伤区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伤后2~5min即见严重的心肌超微结构损害,如肌原纤维撕裂、扭曲变形,肌节过度收缩或I带增宽Z线弯曲、线粒体破裂,部分嵴不清、间质出血并可见游离的线粒体。伤后30~60分钟挫伤心肌肌原纤维溶解、碎裂,线粒体破裂伴嵴消失。伤后3及5h,挫伤区坏死明显,坏死物与红细胞碎片混杂一起,结构不能辨认。(2)同一心脏可有多部位损伤,且损伤程度不均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甲醇-0.05mol/L碳酸铵水溶液-二氯甲烷(90:10:2)作流动相,在YWGC_(18)H_(37)反相键合相色谱柱上分离乌头碱和内标,用紫外分光检测器在235nm外定量,改进了动物组织内痕量乌头碱的HPLC检测法。运用该法检测家兔静脉注射乌头碱后的血毒物浓度,初步研究了乌头碱在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表明其体内过程符合开放二室模型,T_(1/2α)=1.4682min,T_(1/2β)=34.1379min。体内乌头碱可以原形由尿和胆汁中排出,但以前6h尿排泄为主。  相似文献   

12.
生物检材中乌头碱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GC/MS-SIM检测生物检材中乌头碱的定性方法。方法 以MSTFA作为衍生化试剂,吡啶为溶剂,于60℃反应30min,综合质谱图及保留时间定性分析。结果 经该方法测得乌头碱最小检出量为20ng(S/N≥100)。结论 GC/MS-SIM法适用于药材及生物检材中乌头碱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细胞水平的染毒模型,观察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影响。方法实验分0.25、0.5、0.75、1.0、1.5和2.0μmol/L等6个不同浓度乌头碱染毒组,运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及对照组心肌细胞Cx43蛋白磷酸化状态的改变。结果蛋白印迹检测显示,不同浓度染毒组心肌细胞中Cx43蛋白总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0.5μmol/L乌头碱染毒后,Cx43开始出现脱磷酸化;当染毒浓度达到1.0μmol/L后,Cx43脱磷酸化显著,且1.5及2.0μmol/L染毒效果和1.0μmol/L染毒组相当。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提示乌头碱作用后,心肌细胞Cx43蛋白在羧基端第368位点丝氨酸残基(Ser368)发生明显的脱磷酸化。结论一定浓度的乌头碱能诱导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发生显著脱磷酸化。  相似文献   

14.
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LC/MS/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 用 1%三氯乙酸 乙腈萃取血液样品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 ,正离子MRM扫描。结果 本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 0 992 2。最低检测浓度(LOQ ,S/N =5 )分别为乌头碱 2 0ng/ml ,次乌头碱 0 5ng/ml ,新乌头碱 0 5ng/ml。空白血添加回收率 91 2 5 %~10 3 1%,变异系数 (CV ,n =6) <10 93 %。结论 LC/MS/MS法灵敏可靠 ,样品处理快速简便 ,适用于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乙醇与乌头碱联合染毒对大鼠心室肌细胞RYR~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优化的方法进行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原代培养,设置4组实验组,分别为A、B、C、D组,即分别用1μmol/L乌头碱、5mmol/L乙醇+1μmol/L乌头碱、50mmol/L乙醇+1μmol/L乌头碱以及100mmol/L乙醇+1μmol/L乌头碱进行染毒,同时设立对照组(E组)。染毒1h后,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YR~2蛋白含量,重复实验,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μmol/L乌头碱作用1h,使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RYR~2蛋白量增加;5mmol/L乙醇、50mmol/L乙醇分别与乌头碱联合染毒组中RYR~2蛋白表达量均较单独乌头碱染毒组低;100mmol/L乙醇-乌头碱联合染毒组RYR~2蛋白量与单独乌头碱染毒组相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乙醇-乌头碱联合染毒对RYR~2的蛋白量有明显影响,不同浓度乙醇与乌头碱联合染毒对RYR~2的影响效果不一致,低浓度乙醇能拮抗乌头碱引起的RYR~2含量增加,随着乙醇浓度逐渐升高,拮抗作用逐渐减弱,且有向协同作用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击死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是否能作为电击死法医学鉴定的依据。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对照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电击死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测心肌HSP70和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电击大鼠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断裂,线粒体嵴和膜溶解消失,Z线、M线排列紊乱。HSP70和HIF-1α在电击死组呈强阳性表达,与死后电击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70和HIF-1α在电击死组表达明显上调,有望作为电击死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LC-MS~n分析新乌头碱在兔尿液中的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头属(aconitum)中药临床应用广泛,治疗风湿痹痛等症疗效显著。但该属中药所含乌头类生物碱既是有效成分又是剧毒成分,其治疗量与中毒、致死量接近[1],因此服用过量、误服或投毒等都可引起乌头类生物碱中毒[2,3]。乌头碱中毒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在体内迅速分解,给检测带来困难。在乌头属中药中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多与乌头碱(aconi-tine)共存,且新乌头碱含量高于乌头碱。本文应用LC-MSn分析家兔灌服新乌头碱中毒死亡前尿液中的代谢产物,为检测新乌头碱的代谢产物提供新方法。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材料Finnigan公司LCQ液相色谱-质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肌病(PCM)猝死者心肌线粒体DNA(m tDNA4977)缺失情况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对18例PCM猝死和28例对照组病例心肌组织蜡块,用常规方法提取心肌m tDNA,以PCR、琼脂糖紫外凝胶成像技术确定扩增产物激光密度,初步定量检测m tDNA4977缺失率。结果PCM猝死18例中,检见13例m tDNA4977缺失,占72.44%。对照组28例中,检见3例m tDNA4977缺失,占10.71%;两组病例m tDNA4977缺失率均值分别为0.5795和0.07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多数PCM,特别是扩张型心肌病猝死者心肌可检见m tDNA4977缺失;提示其心肌m tDNA4977缺失变化与PCM猝死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药酒中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HH  Yu LS  Jin M 《法医学杂志》2005,21(1):34-35,38
目的建立药酒中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析方法。方法以白酒添加乌头碱对照品对药酒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仪器测试条件、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进行全面考察,建立定量分析方法。对药酒中所含乌头碱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乌头碱在药酒中的线性范围是0.45~9.0μ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3.1%和4.7%;回收率在(97.3±2.8)%以上。结论所建方法实用、便捷,可对药酒中乌头碱的含量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大白鼠短柄乌头急性中毒后(LD_(50)剂量灌胃),乌头碱在心、肝、肾、血、脑内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体内乌头碱含量甚微或检不出。30例大鼠LD_(50)剂量灌胃后,16例2h内中毒死亡。其肝、肾内的乌头碱检出率明显高于心、血、脑,且中毒表现明显。另14例于2h整处死,其肝、肾、血中检出较高。16例2h内死亡组肝中乌头碱含量分析提示乌头碱在体内代谢很快。此结果为法医工作中乌头碱中毒案件调查、检材提取、毒物分析结果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