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灵 《国际政治研究》2005,(3):147-148,150
2005年4月22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育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课题组、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国防大学、中央党校、中央外事办公室、中国社科院、中国军科院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太平洋学报》、《世界知识》、《国际政治研究》等单位和机构的20余位知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围绕当前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地缘战略及对策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择其…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政治     
阿兰·巴迪乌(Alain Badiou,1937—),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受过数学和心理学的训练,关注哲学、政治及现实问题,是巴黎高师哲学教授,并任当代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模式的观念》、《矛盾理论》、《主体理论》、《哲学宣言》等。在这篇文章中,巴迪乌教授从独特的角度探讨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对政治的关注被概括为“公正”。这个词是哲学的,是有条件的,受政治的制约。而哲学用以指出政治的可能真理的“公正”,其实是所有平等政治国家和社会所包含的不稳定内容的哲学名字,国家与公正无关,它对公正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3.
在年轻人讨要赠言时,陈锡添喜欢送人“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对陈锡添来说,最大的机遇莫过于邓小平1992年南巡深圳时,被深圳市指派为惟一的文字记者。当年3月26日问世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使他一举成名天下知。 文名之盛,使人淡忘了他的“官身”:写“东风”时,他已是《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过了几年,他又先后被任命为该报总编辑和《香港商报》总编辑。 近日,我们作为《中国传播学者访谈》书系采访组成员,在北京和陈锡添烹茗谈心,在谈论新闻传播学术问题之余,陈锡添聊兴颇浓地叙谈往事。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写道 :“有了一种规范 ,有了规范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 ,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① 如果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遗憾地认为 ,这个学科在中国还远未“达到成熟”。沃尔兹也曾经对习惯于罗列历史和经验而缺乏抽象演绎的“归纳法”学者提出过严厉的批评 ,他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指出 ,“多数的国际政治学者还没有遵守‘适当的探究程序’。更糟糕的是 ,他们还没能弄清楚他们的适当的探究程序可能是什么。”② 这本书虽然最初出版于 1979年 ,但是今天…  相似文献   

5.
李成教授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部主任,他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同时,李成教授还担任美中关系委员会常务理事、对外关系理事会成员、美国国会美中工作组学术咨询小组委员以及"百人会"理事等职。李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政治研究,尤其是他对中国政治精英的代际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及现实影响,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该领域的权威。他撰写和主编的主要作品包括:《重新认知中国:改革的动力与困境》(1997)、《中国新一代领导人》(2001)、《架起横跨太平洋的思想桥梁:中美的教育交流1978—2003》(2005)、《中国变迁中的  相似文献   

6.
袁伟 《台湾研究》2001,(4):87-93
10月底,陈水扁“执政传记”《世纪首航》出版,迅即引起岛内朝野和社会各界对“政治人物出书热”的再度关注。观察近10余年来的台湾出版界,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出现了主要政治人物亲自撰写或其亲信、随从捉刀撰写的“政治书籍”热,而此类“政治书籍”的选题内容广泛,  相似文献   

7.
丁绍光先生是中国当代知名画家,1980年7月赴美。他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数百次,作品收藏者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各国和地区。1992年3月在佳世德“中国19世纪—20世纪绘画拍卖”中,其作品《白夜》以220万港币售出,创中国当年在世画家历史拍卖金额最高记录。他的作品《母性》等曾多次被联合国邮政局指定为流通世界的邮票及首日封画作。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7—9日,北京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的研讨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地共40多位的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世界政治发展、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后冷战时代的民主及中国的对外战略与对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
荀子(约公元前313—238)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中国古代思想史学界对他的思想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绝大多数研究是从治国的内政角度出发,只有极少数学者从国际政治角度研读荀子的思想。①荀子有关国际政治的论述散见于他的各类文章之中,论述较多的三篇是《王制》、《王霸》和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9)
正不妨借鉴一下先秦策士司马错的战略思想:不与大国在热点地域角力以求虚名,而在不惹人注目之处争取实利,"利尽四海,而诸侯不以为贪",这是最高明的。在美国的智囊团队中,布热津斯基无疑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他尤其精于地缘政治研究,在其近年撰写的《战略远见》一书中,他提出,在亚洲地缘政治中,美国应着重处理好以中国为中心的两个相互迭加的三角形:"第一  相似文献   

11.
(一)今日之中国乃“世界之中国”梁启超曾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三个时期,并相应地把中国的身份概括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梁启超:《中国史序论》,载《饮冰室文集》卷34,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25页)。无论这第三阶段始于何时(梁氏大概是以18世纪末的“海通”为开端),至少自中国的孤立状态被西方坚船利炮强行打破以后,中国就已被纳入现代国际体系,进入“世界之中国”的发展阶段。这个历史经验,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价值体系与国际观。在中国人看来,这个西方主导的外部世界所奉行的是弱肉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原史起为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系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亚洲经济》2005年第1期刊登了他题为《中国农村的政治参与》的文章。文章首先分析了村落政治角色及其作用,然后将村集体资产的运营管理问题作为分析展开的具体切入点,对村落各政治角色要素的存在形式、参政议政的愿望、决定其自身影响力的基本变数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晖晖 《工会博览》2010,(4):53-54
闯荡中国九年,矢野浩二终于在2009年底的古装喜剧《熊猫大侠》中实现了自己两个宿愿:一是拍一部喜剧,二是演一次中国人。自从2001年加入“北漂”一族至今,从《烈火金刚》里的毛利大队长到《小兵张嘎》中的日本军官斋藤,从《铁道游击队》中的冈村到《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里的山岛赳夫等等,他无不以“鬼子”的面貌出现,以至得名“鬼子专业户”。而今,浩二不仅演艺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还跨界当上了电视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4.
阿庆 《工会博览》2008,(22):45-45
在史书上权万纪是个博学清廉的好官.可是一部《贞观长歌》让他变成了贪财好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坏东西.相比之下,《大汉天子》里的汲黯还不算冤.他的道德品质没有被“戏说”.只是智商被“戏说”成了“二百五”.汲黯在剧中是专门为主父偃准备的配角.似乎什么也不懂.以便反衬出主父偃的睿智。  相似文献   

15.
一个神秘人物又“神秘”地返回了生活。七九年上海民办刊物《民主之声》,负责人是他;八○年,发起成立“民刊学会”的,也是他。他曾自凑班底,竞选上海南市区人民代表,这成了当年的“爆炸”新闻。这个神秘人物,姓傅名申奇,原是上海动力机厂工人。五年前,他被控犯“反革命煽动罪”,判刑七年。今年七月,他被提前释放。找寻他的人在问:傅申奇在哪,近况如何? “我在自建的‘炼狱’里!”这位平常、普通的三十二岁男子深沉地说,“我在民主、宽容的氛围里,  相似文献   

16.
纪连海 《法制博览》2011,(17):16-16
与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和疾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魏源一样,徐继畲也是鸦片战争后主张向西方学习队伍中的一名战将。他以一部详细、完整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大著《瀛环志略》,与林则徐、魏源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在这部书中,徐继畲推崇西方国家的选举制、议会制和立宪制,热忱赞赏华盛顿夺取天下、实行民主政治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派阀政治,可以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又是以日本第一大党自民党最具代表性。自民党虽然与其他政党共同执政,但在内阁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仍未动摇。尽管这种“一党独大体制”饱受争议,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已被公认为一个民主的国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南开大学王振锁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这样认为,“派阀政治”下的日本自民党,“政权由一个派阀转到另一个派阀,可以起到‘拟似政权交替’的作用”,“通过派阀之间的抗争,间接地反映舆论动向,派阀的‘拟似政权交替’,也容易完成自民党的政策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自民党就能…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1月15—16日,以"国际公共产品:变革中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政治研究》主编王逸舟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外交学院、上海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以来,欧盟先后发布《人工智能法案》提案及系列修正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工智能规范的“欧洲方案”。根据愿景政治理论,这一“欧洲方案”符合目标高远、因时而变、因思而变三大特征,是一种典型的愿景。根据愿景政治理论的分析框架进行研究后发现,该方案存在缺乏问责机制、引发愿景疲劳、虚谈代替行动、易被操纵利用四个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使该方案难以充分有效实现平衡风险防护与创新发展的既定目标,甚至可能引发更多问题。该方案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促成规范和落实行动,为欧盟争夺在全球人工智能规范领域的话语权,因此尽管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仍得到欧盟的大力推进。对此,中国既需要选择性借鉴,也需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西方文化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刊《文化政治学》2005年3月号刊登了美国学者安德鲁.罗斯题为《毛泽东对西方文化政治的影响》的文章,认为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些理念如强调自力更生、力主区域平衡发展、提倡来自生活中的“有机专家”、主张自我批评等等对西方的思想界、文化批评界和社会运动有巨大影响。他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