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学芬  周传耀 《前沿》2005,(11):191-193
现代化标志着世界历史的真正开始,在世界性经济、政治、文化的越来越频繁的交往中,在全球一体化的基础上全人类意识逐步形成。现代化进程中细致的流通的科层化模糊了严明的僵硬的等级制,人们作为劳动主体而成为现代社会的人。与之相应的是人性的结构化和现代转换。人的个性、群性、类性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人性结构多向延伸,并在几乎每一方向都有更细致的分化和层面分离。  相似文献   

2.
中日关系自1972年复交以来,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走过了友好蜜月期,也经历了政冷经热期,如今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很多,一定程度上日本的国民性对日本的外交取向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日本的国民性入手,深入剖析日本对华外交的内在文化动因,并提出了积极发展中日关系的一些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群仲平 《群众》2023,(11):1-1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阐明“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扬言自杀"(跳楼秀)这一亟待解决的社会现象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自杀性危机事件的四个行为特征,即效果性、公众性、持久性和"尊严"性。自杀性危机事件的不同行为类型.即情感障碍型、权益伤害型、愤世嫉俗型、不堪重负型和综合型;自杀性危机事件在区域上、性别上和社会角色上的分布规律,以及自杀性危机事件形成的根源性和直接性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5.
韩凤荣 《长白学刊》2011,(4):146-149
刹激消资、负债消费曾经被认为是治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良药,由此衍生出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现实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与此相连的透支文化.金融危机表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文化、借货文化、透支未来已经陷入深刻危机,这一危机实质上是西方人存在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危机.与此相反,中国在危机中的表现展现了中国节俭、勤劳文化的时代魅力和意...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的核心是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高职大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要通过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有效对策.营造高职大学生心理成长的支持性环境.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咨询,培养高职学生健康人格.树立自尊、自主、自强的主体意识.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顸警系统.积极完善高职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从而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建康心理。  相似文献   

7.
陈平原 《同舟共进》2012,(12):66-67
一个人的命运与某个伟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那是很幸福的。因为,你从此很容易自我介绍,也很容易让时人或后人过目不忘。比如,你只要说自己是77、78级大学生,大家马上知道你大致的背景、阅历以及前途等。不仅生逢其时,而且有机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代表,这种幸运感,类似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不瞒你说,我就有这种感觉。因当年的高考作文《大治之年气象新》登在《人民日报》上,以至每当新闻界、文化界或历史学家需要追怀改革开放如何起步,以及恢  相似文献   

8.
西风东渐以来,尤其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启蒙教化意义深远。科学理性精神开始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外在世界的认知模式,并逐渐赢得了在知识阶层和权力阶层的统治权,国人对于不可知的自然现象和未知世界的敬畏逐渐消退,电闪雷鸣等自然现象已被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后民间心理救援活动的积极开展让心理健康问题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重大公共事件引发的心理问题以及转型期的整体心理危机,生存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再加上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趋淡漠.疏远。所有的这些社会问题,让人们的心理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负荷。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有着极其优秀的古典文学遗产,优秀的古典文学遗产需要传承和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古典文学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古典文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古典文学专业人才严重缺失,普通民众古文水平普遍低下,古典文学教育面临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人性善恶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各种学说在不断完善并且为后人对人性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我们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魅力给现代化过程注入了很多活力因素,传统的力量显山显水,呈现出强劲的势头。同时我们面对很多关于“心灵家园”的问题,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信仰空洞、人性堕落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2.
维丽思 《前沿》2007,(8):206-208
概述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并就现状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俗学研究视野与现代文学国民性主题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林红 《求索》2008,(11):185-187
民俗学研究是五四文学探求“国民性”改造的重要部分,五四时期,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民俗学研究首先以学术的视角拓展了国民性研究的视野,使“国民性”反思突破了五四初期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层面而进一步延伸到民俗文化的深层,也使“国民性”改造的启蒙思考真正贴近了乡土国民的精神世界。正是民俗学视野的介入,也使得现代文学在开创之初就以乡土为文化指向而获得了启蒙与审美的双重深化,使民俗社会中符合自然人性的本真状态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国民性”改造也因此获得了可汲取的本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武汉作为我国综合实力第六的城市,有责任对中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中坚作用。在文化产业的13个业态中,武汉存在着“六强四弱三中”的情况。较强的是演出业、电影放映业、娱乐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出版业;较弱的是艺术品业、会展业、文化贸易业、监管文物市场业;居中的是传媒、动漫游戏业、音像业。  相似文献   

15.
资本逻辑中的“物”渗透着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自我意识,大众消费价值取向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抽象力量的统治.即“物”的符号隐喻表征了“非神圣形象”控制下的价值追寻和欲望释放,它既具有在“面子”消费观影响下为个体价值正名的“拜物教”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了在西方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大众消费价值取向的特殊“幻象”.因此,大众消费价值观的社会重构离不开理性精神的自觉和对当代文化生产的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16.
杜仕菊  宋博 《前沿》2010,(19):22-26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然而因为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本文试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建立参与型政治文化,以及合理利用本土文化及吸收外来文化,以造就新型的、符合民主政治要求的政治文化,通过政治文化的更新切实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陈宇飞 《人民论坛》2011,(12):38-3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非常郑重地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观念,意味着有关文化意识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新思想体系中已经完全确定。这不仅延续了有关文化意识的内容,而且实际上是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问题做了更大力度的强调。它表明了我们对文化深刻作用和时代价值的理解与把握,已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弘扬西部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民族文化损毁、消亡、流失严重且速度较快的现状让人们警醒,更促使人们加紧对其保护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成业兴  彭秋香 《传承》2009,(4):114-115
文化管理的实现不是抹杀人的自然本性,而是实现一种理想人性——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质相互谐和统一。文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文化管理目标要得到实现,我们就必需从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出发,理解人性、尊重人性、发展人性以实现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性。  相似文献   

20.
文化管理的实现不是抹杀人的自然本性,而是实现一种理想人性--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质相互谐和统一.文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文化管理目标要得到实现,我们就必需从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出发,理解人性、尊重人性、发展人性以实现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