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四年九月,邓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题词高瞻远瞩地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是新形势下对毛泽东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的结晶。邓小平同志1983年9月9日在景山学校作了重要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页)这不仅为网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党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针。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党校教育工作只有认真坚持“三个面向”,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日益发挥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我们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3.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为景山学校题词时写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针,也是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促进民族全面振兴和国家全面繁荣的根本指针。因此,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准确运用“三个面向”的思想,不仅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一项实际行动,也是全国人民应有的一项实际行动。下面谈谈我学习和领会“三个面向”思想的点滴体会。“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构筑教育发展的现代模式。教育要面向现…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1983年国庆节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从十多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看,“三个面向”全面、深刻、准确地阐明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邓小平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体战略思想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一、“三个面向”的涵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亲叶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其实质就是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任务。“三个面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和超前性。教育要“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5.
正在北京景山学校教学楼一楼的大厅中央,一座邓小平铜像醒目矗立,向人昭示着:世纪伟人邓小平与景山学校有着割不断的一段情缘。邓小平一生中应人之约所作题词、赠言很多,但在他的文选里只收录了两个题词,其中一个就是1983年给景山学校题写的"三个面向"。众所周知,邓小平高度重视教育,他关于这方面的讲话很多,但最著名、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给景山学校题写的"三个面向"的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仅是一般国民教育改革、发展的指针,也是党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指针。 (一) 党校教育“面向现代化”,是指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其核心就是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问题。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上来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从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什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其精辟地概括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点包括“三个面向”和“三性”。所以,要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正确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建设中国…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成为“四有”新人,对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党史工作者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一、先进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先进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要求,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是高瞻远瞩的概括,实事求是的结晶,凝聚着时代精神,其意义深远博大,应引起高度重视。“三个面向”最初是邓小平同志为教育工作规定的方向,他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惟其高度的概括性,所以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现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战略指导思想。“三个面向”的提出是一种战略性的考虑。它要求人们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同志在讲话或写文章时,常常为7省事,有意无意地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语简化为“特色理论”、“中特理论”等,这是不允许的。中宣部领导同志已多次强调,“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提法,不得随意简化。我们在讲话或写文章时,不得再使用“特色理论”、“中特理论”等不规范的提法。“特色理论”提法不妥  相似文献   

12.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针,是邓小平理论深厚的哲学基础和魅力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现代社会时空观基本特征的科学概括的“三个面向”,其具体内涵是:面向现代化--揭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进步性;面向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时空观念的开放性;面向未来──揭示了现代社会时空观念的超前性。作为体现现代社会时空观念先进性和时代性的“三个面向”,是我们克服落后的时空观念,解放思想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个面向”时空观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赋予了邓小平理论崭新的时代内容和无限的生命力,决定了邓小平理论开拓创新的理论风貌和魅力;它集中体现和凝聚在党的基本路线之中,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针;它的确立,引发出了一次深刻而持久的思想解放运动,并赋予了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3.
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邓小平同志精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这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首先,从党的基本路线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来看,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来看,“两手抓”的首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视察时强调指出,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他规划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核心内容。“两手抓”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极强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敏锐地分析了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强烈地意识到我国教育同现代化建设严重不适应的状况,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而确定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23年过去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形势和现实的需要使我们更加看清楚了邓小平“三个面向”指示所蕴含的远见卓识。更值得用心学习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今天,我们学习邓小平同志著作,就是要高高举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的振兴中最终胜利而奋斗! 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前线》1995,(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内容提要第二部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五、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在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一切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洋溢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处处体现着小平同志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挚情感和“为中华民族之崛起”的执著追求。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1979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时,就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1997年9月闭幕的党的十五大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为主要议题,再次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O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随着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著名论断。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统一战线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党同志都应该牢记两位伟人的教诲,牢固树立新时期统一战线“法宝”观。首先,要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战略位置的高度树立“法宝”观念。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辟地慨括为9条主要内容。这9条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