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回归话“香港”名称探源“香港”一名的由来说法颇多,主要有两种:一说有人认为是到香港就在这里登陆。村里有一条泉水注人大海,成为一个小小的港口,水手们发现这泉水甘甜可口,便称之为“香江”,而它的港口就成为“香港”了。二说香港所名称由“盗香”而来。因香...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     
香港地名的由来香港这个名称的由来众说不一。较多的人认为,香港原属广东省东莞县,当时东莞出产的一种香料──莞香多数运到九龙沙嘴装船销往各地。由于香料大多集中在这一港口起运,故而这里就取名为香港。香港的地理位置·人口香港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出海口东侧。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南濒南海,北与深圳经济特区相连,距广州市约140公里。全境陆地面积约为1092平方公里(1995年)。截止1995年底,香港人口为63079O0人。她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890人。香港的割让与租借香港地区是英帝国主义胁迫中…  相似文献   

3.
关于香港名称的由来,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可信度较大。香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历史上广东东莞的莞香树受虫蛀或被人砍伤后,会由木质分泌而出一种液体,经多年沉积后产生出特别的香气,故名"沉香"。沉香可作中药,又是制作多种香料的主要原料。东莞一带所产的这种香料最有名,故称"莞香"。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屿山等地古属东莞,亦产  相似文献   

4.
“香港”名称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其中广为流传的有以下几种: 1.由《红香炉山》一名演变而成。据说,清初在铜锣湾海旁,有红香炉从海上飘来。村民便在沙滩上建庙,庙后的小山便被命名为“红香炉山”。由此演变成“红香炉港”,后简称为“香港”。  相似文献   

5.
香港回归后,人们对中国统一的关注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香港能否继续保持繁荣稳定;一是台湾问题如何解决。在前一段东南亚金融风波中,香港经受住了回归后的第一个重大考验,保持繁荣稳定已经不是一句空话。在此情形下,各方人士更加瞩目海峡两岸之间如何突破目前的政治僵局,包括顺利走上政治性谈判之途。我们认为,“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不仅适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也同样适用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但是台湾问题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那么,香港模式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哪些经验和启示呢?“平稳过渡”:香港回归前“过渡时期”的模式在香…  相似文献   

6.
李国强  陆泉 《当代广西》2004,(11):31-32
“六合彩”非法彩票赌博是不法分子假借香港六合彩的名称和开奖数字搞的一种赌博形式、自1999年底“六合彩”流入贺州市以来,在贺州市部分县(区)蔓延开来,严重地威胁社会安定,破坏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扰乱金融市场,影响上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成为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7.
“九龙”的由来施丕基“九龙”的位置在广东珠江口东岸,是向南突出于海中的一个半岛,与香港正好隔水相望。九龙半岛这一名称的由来,说来话长,却与南宋的沦亡有关。据说在南宋末年大名鼎鼎的忠臣陆秀夫揩同幼帝邴(bing丙),从福州到达香港东边的鲤鱼门,再转向九...  相似文献   

8.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具体实践,而“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的产物。邓小平说:“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的。”①他还说:“这个构想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提出来的……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这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那么,三个方面的实际又是什么呢?香…  相似文献   

9.
以前,听人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以为这话是香港以外的人对香港不满而发的牢骚,未予深究。后来听一位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以后回国来念研究生的同学也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很奇怪,香港人自己也这么说。后来向很多香港人请教对“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之说持何看法,居然认同的人多。推敲这话,我总觉有问题。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岂不是说香港没有文化?香港号称东亚的“明珠”一颗,六百万人在一千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升起一条经济腾飞的“小龙”,这样一个生机勃勃、鲜鲜活活的香港,怎么会没文化呢?实际上,香港不仅有文化,而…  相似文献   

10.
《山西政报》2006,(11):28-31
一、名称 2006年中国山西(香港)招商洽谈会(简称“港洽会”) 二、时间、地点时间,2006年7月24日-27日 地点:香港国际会展中心 三、主题 全面宣传山西,推介招商项目,寻求合作伙伴,促进晋港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茶俗茶礼     
有一句俗语叫“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日常所需,既是所需,就成为文化。有茶艺、茶令,又有茗具、茗粥,如东坡诗“偶为老僧煮茗粥”,是茶和米一起煮。又多有煮茶、沏茶、斟茶、品茶、饮茶等名称。唐代诗僧皎然,有茶饮诗:“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将茶饮提到极高境界。用茶待客,向长辈敬茶,又是一种礼仪。南方有对长辈敬茶习俗,清晨倒一杯香茶,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献给长辈。如今香港、广东等地还盛行这种礼节。这礼节颇有人情意义,有助于尊敬老人的社会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即将对香港恢复行使、王权,这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都在热烈盼望并积极准备迎接这光辉的日子的到来。香港的回归是心的回归,是根的回归。百年的民族耻,将留洗手回归的那一刻。百年的盼归情,振奋了民族精神。香港能有今天这样平稳的局势,能有今天这样繁荣的经济,能有今天这样安定的入心。归根到底,离不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离不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香港实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离不开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一如既往的支持,离不开改革开放给香…  相似文献   

13.
回来了,香港!张怡妮(广东省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去年,我到香港访问,在一份刊物上看到几行醒目大字:怎么突然港人纷纷转向“爱国”?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社团?作者在文中大骂香港一些社团,搞得街坊百姓纷纷迎回归。看到这位老兄气急败坏而又无可奈何,我不禁为香...  相似文献   

14.
未来香港特色王金岗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历史的转折点。从这一天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未来香港与祖国其他地方相比,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一、“一国两制”“一国”与“两制”的紧密结合,维护国家的...  相似文献   

15.
香港回归“倒计时”石虹,许梦矗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历史博物馆前的“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这天又迎来了一批手举:“英国环球旅游公司”蓝色小旗的英国游客,他们对“侄计时”牌很感兴趣,有的以此为背景拍照,有的细听翻译介绍。到今年7月1日,香...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中的述史机制张荣翼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历史一词的英语名称是“history”,有趣的是,该词的前两个字母去掉后,成为“story”,它是指一种故事,一种讲述,而且在“story”的古代用法中,它也确实就有“历史”的含义。那么,历史作为一种进述,...  相似文献   

17.
雨夜品茗     
习惯于雨夜把盏窗前,慢慢地啜一林绿茗,融身于天地人茶合一的境界,独自品味无边的条意。“午夜平台上,细雨啜茗时”。雨声渐渐沥沥的夜,独倚高楼,捧一杯清茗,看着林中的茶叶一片一片慢慢地沉淀下去,心中也会生出一丝丝感伤。其实“入座半巨轻泛绿,开缄数计浅合香”,以一种宁静洋和的心态,输得浮生静夜闲,实在是一种福社。正如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条,是一种难得的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古代文人雅士无不以饮茶品茗为乐趣,“碧沉霞脚露,香泛乳花轻”,在碧绿色中…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在香大、求学以及建立个人事业,因此,我对有着一股浓厚的感情。香港回归祖国4年落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国策,经多风风雨雨的考验,事实证明了香港所实“一国两制”是成功的。然而,当我们放岸关系时,忧虑目前两岸在许多事务上处着状态。这些年来,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会的接触较频密,深感到在两岸会谈事务胶着状态的情况下,民间的交流尤其重要。台湾研究会(香港)是香港注册的民术团体,多次受全国台联的邀请,参加两间的学术研讨会,对两岸的交流、沟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使本人更加了解大相…  相似文献   

19.
香港问题是按照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的。从香港回归前夕开始,人们就在议论“一国两制”和台湾命运。香港顺利回归以后,一切运作良好,人们的议论就更多了。他们在问:“一国两制”既然有适合于香港的“香港模式”,是不是也会有适合台湾的“台湾模式”呢?台湾当局说,香港是香港,台湾不是香港,“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这一类话,说了又说,真不知已说了多少遍了。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已严重构成对台湾的“压力”和“威胁”了。那么,“一国两制”究竟适不适用…  相似文献   

20.
张同安 《春秋》2009,(4):61-61
“人如秋水玉为神,品若梅花香在骨。”如今,在昌乐县有一位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农民,酷爱画梅花,特别是擅画干枝白梅,所画梅花香冷清艳,秀美空灵,充满生机,多次在国内外众多书画展中获奖,他叫高兴泰,昌乐县政协六、七、八届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潍坊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